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证可灸还是禁灸,针对这一有争议问题,附属针灸医院周楣声老中医不仅从历代针灸文献中寻求理论根据和吸取前哲的经验,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细心观察,反复验证,认为灸疗不仅对于虚证、寒证有效,对于热证亦同样有效。现录验案四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老师肖波,早年曾师已故名老中医、原芜湖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徐少鳌专修外科。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疗经验。笔者有幸向肖老师学习一年,颇受良益,现将其临床验案,择其四则,以就正于同道。 一、附骨疽 刘××,男,5岁。1983年12月12日初诊:右足背漫肿疼痛两月余。两月前右足背逐渐肿胀酸痛,边界不清,活动欠利,曾在某医院摄片诊断为跖骨骨髓炎(片示:右足第三、四跖骨骨皮质明显增厚,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应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月余无效。刻诊:第三、四跖骨处肿痛拒按,面色少华,四末欠温,舌淡红苔薄滑,脉沉细微涩。症缘寒滞脉络,附骨着筋,发为附骨阴痘。治当散寒通滞、温络活血,阳和汤化裁:当归、白芥子,热地、炮姜炭、川牛膝各5克,肉桂4克,麻黄、细辛各1.5克,甘草3克。另冲和膏外敷。  相似文献   

5.
道者道也,理也,医者理也,亦道也。以医之道而通道之道,则道理愈明,以道之理而明医之理,则医理更彻。始于一理,散为万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乃天下之大本与达道也。不明道则不足以言医,既知医则更宜通道。世事虽有万殊,而义理自无二致。 ——周楣声《黄庭经医疏》自序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王焕生医师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从外感、内伤两方面对头痛的辨证要点、治则、方药进行了论述,并举验案四则予以佐证,对临床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验案四则     
1逍遥散治癫证案 周某,女,18岁,学生.因全家即将移居美国,疑虑到美国读书不适应而引起精神不安、头痛失眠、不思饮食、哭笑无常、不欲归家,为此常与其父母发生口角,服用不少镇静药无效,邀余诊治.患者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吵闹不休,手舞足蹈.颜面潮红,双目微赤,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滑略数.  相似文献   

8.
验案四则     
刘某某,男,61岁。左侧头部及肢体麻木发凉2年,伴口、面、手指、肩关节处抽掣性疼痛,甚则出现面肌口角痉挛抽动,与天气变化有关,苔薄腻,脉弦滑,血压、血脂均正常。诊为血虚生风,风痰阻络,拟祛风化痰、通络解痉为法,并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方用:防风,海风藤、络石藤、木瓜、秦艽、当归各10克,蝉衣、白僵蚕、红花各6克,茯芩15克,蜈蚣一条,全蝎4.5克,甘草3克。三剂,水煎服。药后抽止痛减。继服月余,病状显著减轻。 二、胃脘冷痛案 张某,男,61岁,职工。一月前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而用青链霉素、氨茶碱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验案四则     
案1:范某,男,50岁,工人,病志号8058。1986年9月18日诊;因胸痛来诊,胸透无异常.投索密痛24片,每次1~2片,日服3次。次晨发现四肢皮肤呈对称性药彦,色紫红、庠,伴头痛,周身痛,发热口渴,阴囊皮肤破溃,舌红苔薄,脉滑数。诊为药物过敏,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处方,板蓝根、公英、金银花、连翘各50克,生地25克。  相似文献   

10.
验案四则     
<正> 1 晕厥高某,男,15岁.1986年3月7日夜突发晕厥.手足搐搦,头额汗出,约半小时苏醒.次日前来就诊.患者于1985年8月、10月、12月曾发作过多次,晕厥约半小时后苏醒,复如常人.诊见患儿面色咣白,口干不欲饮,询及每次发作,先感腹  相似文献   

11.
治验四则     
一、顽固性眉棱骨痛,头痛证李××、本厂职工、女、年近四旬。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起就诊。患者三年来眉棱骨痛,头痛。痛时恶心欲呕,冷汗淋漓。症见口苦咽干,大便粘稠,牙龈疼痛,鼻内有小疖子,肢节疼痛。诊右脉弦长,左脉寸小滑关细。舌苔白腻质淡红夹青。证属:气机不畅,阳明经风热。法当调理气机,祛阳明经风热。处方:温胆汤加味以治。法夏10克、竹茹1团、枳实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佛手10克、吴芋3克、荷顶3个、甘草6克、加减:口干咽痛加花粉10克、寸冬10克、枇杷叶10克、减吴芋;肢痛加威灵仙10克;腹胀加大腹皮10克;牙龈痛加升麻减吴芋。共诊六次,服药计十二剂。棱眉痛,头痛证  相似文献   

12.
治验四则     
鼓胀两则鼓胀一病,始见于《灵枢·水胀》篇,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景岳谓“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一语破的地点明了本病的特点. 其一张××女 40岁通海大河咀乡农民患者1978年曾在县医院摄x胸片,明确患有肺结核,经抗痨治疗,病情稳定.198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嗳气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求深入了解并掌握连建伟教授治疗嗳气的经验。[方法]整理连建伟教授治疗嗳气病案,运用病案列举兼评析法将连教授治疗经验和观点贯穿其中。[结果]连教授认为嗳气常见证型为胃肠积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肝脾不和型。食积内停于胃者,治以消食和胃法;脾胃气虚者,治以益气健脾法;肝胃不和者,单平肝气即可,治以疏肝理气法;肝脾不和者,治以调和肝脾法,以平为期;脾虚夹湿者佐以祛湿法,久病成瘀者佐以活血法。连教授治疗嗳气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坚持辨证论治,依法立方,故多获良效。[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嗳气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后学者学习和效仿。  相似文献   

14.
例一:自汗李某:男40岁,初诊1980年1月30日。遍体自汗两月,汗后周身冰凉,甚则两腿慄寒发冷,见风尤甚。就诊时值下雪。患者全身汗出如水,扪之肌肤凉而不温,疲乏无力,四肢欠温。询之有淅淅恶寒,(氵啬)(氵啬)恶风之感,脉虚而缓,舌质淡,苔薄白。此乃营卫不和,卫阳虚而不固,则营不内守,卫不固外,故自汗,不耐风寒。拟调和营卫,益气助阳。方宗《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9.0 白芍9.0 甘草6.0 干姜9.0 大枣三枚附子9.0 黄芪30.0麻黄根15.0 熟地240 党参15.0三剂,诸证好转90%。二诊:效不更方,再进三剂而愈。按:《伤寒论》53条云:“病常自汗  相似文献   

15.
三仁汤验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英  高杰 《中外医疗》2011,30(27):144-144
了解治疗湿瘟病的经典方剂三仁汤的药物组成及病因病机;笔者谨遵三仁汤病机要点,巧妙治疗了上焦老年患者夏季咳喘病,中焦中年妇女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下焦青春期女性经期发热病案-病症属湿邪为患的三则,疗效显著;由此我们得出中医药不能机械套用,辨证施治才是中医治病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1 案1 颅内肿瘤案病员赵某某,男,32岁。四川省绵阳市某单位干部。初诊时间:1987年11月4日。自述头昏晕疼痛,呕吐3月,头颈疖疮2月。患者于3月前发病,初起自觉头昏晕疼痛,呕吐,经当地诊断为“多发性脑硬化”,用激素和抗菌素治疗1月余,病情无好转,且出现头颈部疖疮。当即转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颅内肿瘤”,拟手术摘除,但因疖疮感染,不能进  相似文献   

17.
1颅咽管瘤患者,女性,13岁,学生,住院号:51489,因反复头部胀痛5月,伴双目失明,眼球震颤,频繁呕吐3月,大小便失禁5天入院。症见神识恍惚,头痛如裂,双目失明,目睛震颤,手足搐搦,二便失禁,呕逆频作,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无力。曾在某医院CT检查,诊断“颅咽管瘤”,予肿瘤部分切除术,病理切片“胚样上皮细胞”,术后给钻-60放疗,诸症更趋加重,复经两次颅内减压手术,仍未能缓解,恶心呕吐,肢体抽搐不止,持续给甘露醇脱水无效,更见二便失禁,神志昏迷,不能进食,告之治疗无方,存活不过10日,而转入我院。入院后中西…  相似文献   

18.
1肺心病咳喘 柴某,女,62岁.因遇寒触犯宿疾,胸闷气急,咳喘不能平卧,咳吐痰涎,心悸气短,下肢浮肿,劲静脉怒张,肝大,头昏目弦,四肢欠温,舌苔白滑而腻,舌质淡红而胖嫩,脉沉细,诊为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相似文献   

19.
一、脑外伤后遣症 陈某,男,22岁,学生。1987年10月5日就诊。 患者于月余前被汽车撞伤,当即昏厥,不省人事,经某医院CT扫描检查诊为“颅内血肿”,即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神志逐渐清醒,肢体活动逐渐恢复,持物、行走时感无力。现头痛较重,以右侧为甚,夜间加重,难以入眠,并伴头晕、头沉、记忆力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20.
崩漏验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型崩漏张××,女,16岁,学生,未婚。初诊(1956年9月5日)。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提前。本次月经9月3日行,量多,血色鲜红,时挟有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接,腰酸腿软,面色萎黄,口干唇燥,精神不振。舌质红、边尖部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紧。诊断血瘀型崩漏。治则清热凉血,逐瘀止血。方药当归12克生地炭15克黑黄芩1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