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2005年新型毒品麻谷丸的流行滥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系统采集的有关新型毒品麻谷丸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共有9个省提交新型毒品麻谷丸滥用监测报表819份,滥用者分别来自13个省。监测报告的麻谷丸滥用者中,女性占32.7%;无业和个体经营者占85.8%;初次滥用麻谷丸的年龄为29.0a±s7.8a,其中20a以下年龄者占14.7%。为满足好奇感和追求欣快刺激是滥用麻谷丸的主要原因,分别占66.0%和62.4%。同伴和娱乐场所提供,是获得麻谷丸的主要途径,各占68.4%和25.6%。滥用麻谷丸行为主要发生在暂住地、出租房、宾馆及歌舞厅和浴室等,占80.6%。64.9%的被调查者采用烫抽方式滥用。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84.4%。结论:2005年,在我国有40%以上的省份发现新型毒品麻谷丸滥用者,其中女性占到了1/3以上。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针对麻谷丸的滥用现况,需要加强对此种新型毒品流行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年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合成毒品滥用以青少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主要滥用人群。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滥用方式是烫吸,主要滥用场所为无固定地点,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结论:滥用合成毒品的青少年及女性群体的增长情况不容忽视,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4种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冰毒"、"摇头丸"、"K粉"、"麻谷"4种毒品滥用情况,为采取有效遏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编制的"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使用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戒毒人员进行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344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其中139例(40.4%)主要滥用"冰毒",62例(18.0%)滥用"摇头丸",67例(19.5%)滥用"K粉",76例(22.1%)滥用"麻谷"。139例"冰毒"滥用者中有41.0%的人合用过"麻谷",62例"摇头丸"滥用者中有80.6%的人合用过"K粉"。滥用者性别分布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208,P>0.05);年龄分布以21-40a为主,占90.4%(311/344)。文化程度分布以高中以下为主,占79.6%(273/343);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占93.3%(318/341);从业情况以私营或个体、无业(下岗)为主,占68.5%(235/3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4.1%(220/343)。4种新型毒品开始滥用原因均以好奇心驱使为主要目的(47.3%);目前滥用原因以寻求快感和解除烦恼为主要目的(58.1%)。滥用方式:"冰毒"(98.6%)和"麻谷"(88.2%)以烫吸为主;"摇头丸"以口服为主(96.8%);"K粉"以鼻吸为主(91.0%)。滥用场所:"冰毒"和"麻谷"以家里和旅店或饭店为主(59.7%,27.3%;59.2%,25.0%);"摇头丸"和"K粉"以歌舞厅和夜总会为主(66.1%,35.5%;55.2%,43.3%)。毒品来源以亲朋(同伴)赠与(57.1%,196/343)及黑市购买(39.4%,135/343)为主。毒品危害以兴奋、失眠、体重减轻和全身无力以及性冲动、性暴力和情绪失控(打架)为主要表现。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情况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滥用者男女比例相当;中青年、无配偶及无业和个体私营者,特别是这一群体中女性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大新型毒品知识和危害的教育和普及,加大对旅馆、歌厅及夜总会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型毒品又称为"俱乐部药(club drugs)"、"舞会药(party drugs)"、"休闲药(recreational drugs)"等,是相对于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其中包括一些可供医疗使用的管制药品。  相似文献   

6.
我们戒毒所现收治的“新型毒品”滥用病人数逐年呈增长的趋势,现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所住院治疗的56例“新型毒品”滥用病人就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孝感市康复医院戒毒所住院治疗的“新型毒品”滥用的病人。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17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毒品滥用呈现出传统毒品(以海洛因为代表)滥用问题尚未解决、新型毒品(以苯丙胺类物质为代表)滥用问题又来势迅猛的严峻现实[1]。截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33.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97.8万人,新型毒品滥用36万人[1]。新型毒品的吸食人群正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认知功能检测结合PET影像学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大脑神经毒性损害的改变。方法:纳入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月-2010年5月新型毒品滥用者共18例,采用临床症状评估、认知功能检测和PET检查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神经精神毒性损害的程度和相关脑区的改变。结果:在临床表现症状中,广泛性焦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2.2%的新型毒品依赖者出现广泛性焦虑症状。吸食新型毒品种类以冰毒为主,(在认知功能测验中,单字、单色、双色患者组均较对照组长,颜色字意的干扰、颜色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的结果显示,糖代谢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叶组织,其余各个大脑区域(顶叶,颞叶,海马,大小脑等组织)均有不同比例的糖代谢降低。PET显示脑区(纹状体、海马、额叶)出现代谢性变化与认知功能(记忆、焦虑、注意力)损害相对应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PET显像各脑区均出现了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与认知损害结果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部分地区药物滥用人群中氯胺酮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药物滥用人群中氯胺酮的使用情况 ,为遏制其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在广东、上海等十余省、市调查的 140 4例药物滥用者中使用氯胺酮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0 4例滥用者中有3 0 2例使用氯胺酮 ,占 2 1.5 % ,其中男性 187例 ,占 61.9% ,女性 115例 ,占 3 8.1% ;平均年龄 2 7.3a±s 5 .4a(17- 44a) ;滥用的主要场所是歌舞厅 (89.1% ) ;药品主要来源于歌舞厅 (70 .9% )。结论 :氯胺酮使用以青年人群为主 ,男性居多 ,使用场所、来源集中。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以遏制氯胺酮滥用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近三年来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好发人群。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主要滥用方式是烫吸和静脉注射,主要滥用物质包括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和合成毒品麻古丸及冰毒。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初次滥用平均年龄、进入戒毒机构平均年龄、共用注射器比例、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复发药物滥用者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何及时将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纳入监测是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扩大监测范围,坚持多元视角对药物滥用问题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监测方案,并且重视监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深圳市收集到的3561例海洛因滥用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以男性、中青年、低文化水平、无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始吸毒年龄为26.8 a±s 6.9 a;滥用的方式主要为烫吸(66.1%),其次为静脉注射(35.2%);海洛因滥用者曾经合并滥用的精神活性药物主要为甲基苯丙胺(3.7%);药物滥用原因中满足好奇感所占比例为49.9%,滥用场所中以无固定地点占较大比例(54.6%),药物获得途径中娱乐场所提供所占比例最大(42.5%)。结论:针对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5年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1142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2004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20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持续不降;(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增加;(3)滥用药物种类多;(4)吸毒引发的犯罪比例高;(5)吸毒者中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东部地区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滥用特征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08年和2006年吉林省戒毒机构和缉毒部门报告的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冰毒"滥用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和2006年分别监测到"冰毒"滥用者323例和248例;其中2008年度新发生滥用者占33.4%,低于2006年的监测数据(77.8%);2008年度数据中的"冰毒"滥用者仍以男性(76.5%)、初中文化程度(66.9%)、未婚人员(53.6%)和无业人员(71.8%)居多,但与2006年度数据相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无业人员、未婚(含同居)及离婚人员构成比有较为明显增加(χ2检验,P值均<0.05);2008年度初次滥用"冰毒"的平均年龄与2006年比(30.4 a±s8.4 a比28.2 a±s7.5 a)大,25 a以下所占比例下降了10.0%,最小年龄仅11 a;与滥用药物有关行为比较,获得途径、滥用场所均发生显著性变化,2008年度由"同伴提供"的"冰毒"增长56.1%,"私人活动场所"的滥用"冰毒"行为增长45.1%;"满足好奇感"和"追求欣快、刺激"仍是诱发滥用"冰毒"的主要原因。烫吸仍是滥用"冰毒"的主要方式。结论: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现的"冰毒"滥用者人数增多;遏制"冰毒"滥用人数增长是目前药物滥用防治的工作重点。"冰毒"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为预防工作提供了重点关注人群和降低药物滥用危害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580例药物滥用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解南京市药物滥用情况,本文随机抽样调查和分析了近年来在我所自愿区和强制区治疗的南京地区药物依赖者580例,结果发现滥用者多为青年(21-30a,占73.10%);男性多于女性(1.87:1);未婚者多(占68.79%);职业以无业闲散人员居多(占63.27%),其次是个体商贩和工人(分别占19.30%和16.89%);文化程度低(初中和初中以下占67.76%);药物滥用史在1a内占53.10%;1-2a占26.72%,以后每年成倍递减;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占61.20%),其次为烫吸与注射混用(占34.65%),单独注射者较少(占4.14%);滥用品种主要为海洛因(占99.48%);药物滥用程度以轻度为主(占72.26%)。本文对南京地区药物滥用的特点和有关预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滥用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安康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07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末次吸毒48h内完成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60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心电图改变204例,异常发生率为50.12%;健康体检者中心电图改变34例,异常发生率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心电图改变顺序排前两位的为:S-T段和T波改变(184例,占45.21%)和心律失常(78例,占19.16%)。结论:滥用甲基苯丙胺易导致较高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滥用者使用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调查在石家庄自愿戒毒所进行戒毒治疗的103例病人的用药情况。结果··:使用海洛因者72人,占69.9%;使用哌替啶者18人,占17.4%;使用二氢埃托啡者2人,占1.9%;使用阿片粗制品者11人,占10.7%。结论··:海洛因是本地区吸毒者滥用的主要药物;哌替啶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占第二位。调查中有32人开始滥用时使用的是二氢埃托啡,后来由于国家加强管理,杜绝了来源,有30人改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