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照后0 h,各剂量组之间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8,P> 0.05),照后6 h,在1~3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有增高的趋势(F=15.064,P<0.05),照后12 h,在1~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F=3.435,P<0.05);照后24 h,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4,P>0.05)。0、4 和5 Gy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降低 (F=8.636、4.112、5.411,P<0.05);1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 h的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0 h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2和3 Gy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均于24 h时降至最低点(F=12.517、6.62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nm23-H1基因的表达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用1、3、5、8和10 Gy 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 h后用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OX活性,来分析辐射诱导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改变的量效关系。同时,以5 Gy γ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分别于照后不同时间(0.5、4、8、12、24、48和72 h),同样通过上述指标来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其时效关系。 结果 在mRNA水平上,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总体上调。COXⅠ和COXⅢ基因在0~3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而COXⅡ基因在0~8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FCOXⅠ=116.62,FCOXⅡ=17.89,FCOXⅢ=8.20,P<0.05);5 Gy 照后4 h左右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上调最显著,而COXⅠ基因持续低表达(F COXⅠ=31.99,FCOXⅡ=19.47,FCOXⅢ=20.64,P<0.05)。在蛋白水平上,不同剂量照射后,COXⅠ和COXⅡ蛋白表达先下调后上调,COXⅢ蛋白表达下调(FCOXⅠ=16.96,FCOXⅡ=32.5,FCOXⅢ=6.51,P<0.05);5 Gy照后4 h,COXⅠ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达到8 h后出现COX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COXⅢ蛋白表达普遍下调(FCOXⅠ=14.68,FCOXⅡ=17.18,FCOXⅢ=2.52,P<0.05)。此外, 受照后COX活性普遍降低。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表达总体增强的同时,COX活性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0、0.5、3和8 Gy 60Co γ射线照射A549细胞后,利用JC-1探针检测照射后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使用ATP试剂盒检测辐射对A549细胞ATP生成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拷贝数。结果 在照射后24 h,各剂量组A549细胞膜电位出现明显改变(F=243.44,P<0.05),与0 Gy照射组相比,0.5和3 Gy照射的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t=-10.12、-5.59,P<0.05),而8 Gy照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t=15.22,P<0.05),照后48 h各照射组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正常(F=10.36,P<0.05);照射后24 h ATP水平与膜电位变化趋势一致(F=97.08,P<0.05),其中0.5和3 Gy A549细胞中ATP水平升高(t=1.66、7.27,P<0.05),8 Gy照射组降低(t=-8.24,P<0.05);照射后48 h,ATP水平也发生变化(F=39.49,P<0.05),0.5和3 Gy照射后A549细胞中ATP水平显著高于0 Gy组(t=4.60、8.53,P<0.05)。照射后24 h线粒体拷贝数显著增加,其中0.5 Gy mtDNA拷贝数增加至对照组的12倍(t=0.02,P<0.05),3和8 Gy组mtDNA拷贝数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7和10倍(t=9.68、15.10,P<0.05)。结论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从而影响ATP的生成,中等剂量以下的照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代偿性增高,从而使ATP的生成增多,8 Gy以内的电离辐射可使mtDNA拷贝数代偿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所致肠上皮细胞磷脂的变化,探讨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 Gy X射线照射组和12 Gy X射线照射组。分别在照射后6和24 h,提取IEC-6细胞磷脂,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测定辐射所致细胞磷脂的变化。结果 辐射后6 h,8 Gy照射组细胞磷脂未发生显著变化;12 Gy照射组细胞磷脂变化明显,其中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均显著性上调(F=5.37、9.60、9.88,P<0.05)。而照射后24 h,两个辐射剂量组中多种磷脂酰乙醇胺(PE)和PG分子显著下调(F=5.15~99.77,P<0.05),12 Gy照射组中多种神经鞘磷脂(SM)显著上调(F=4.35~7.9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导致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磷脂代谢紊乱,其紊乱程度与辐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LDR)γ辐射对人B淋巴母细胞HMy2.CIR(HMy)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将HM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长期LDR组,其中长期LDR组选用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的低剂量γ射线对HMy细胞每周照射3次,每次0.032 Gy,连续照射4周,在长期LDR处理结束后分别对部分对照组和长期LDR组细胞进行2 Gy照射。以CCK-8[内含WST-8,即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γ-H2AX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长期LDR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率(t=9.607,P<0.01), 增加cyclinD1和PCNA基因表达(t=6.869、9.229,P<0.01),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t=2.662,P<0.05),降低抑凋亡基因bax的表达(t=19.908,P<0.01)。同时,受长期LDR照射的细胞对攻击剂量(2 Gy)产生适应性,使得细胞辐射敏感性显著降低(t=8.896,P<0.01);与单纯2 Gy照射组相比,LDR+2 Gy组细胞γ-H2AX表达量(t=10.264,P<0.01)和细胞凋亡率(t=4.762,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长期LDR辐射可通过促进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并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来降低其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水平椎体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成年比格犬椎体骨细胞的损伤作用,初步探讨一次全椎体IMRT的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选取纯种比格犬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以全椎体IMRT的治疗方式分别对5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0、40、50、60和70 Gy剂量的照射,于照后3个月处死,取相同部位的胸9~10节段椎体骨进行HE染色、电镜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椎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TUNEL法定量检测椎体骨中凋亡骨细胞。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随着IMRT剂量的增大,比格犬椎体骨空骨陷窝率增加明显(F=2.57,P<0.05),骨小梁断裂程度增加,但面积未见明显下降(P> 0.05);电镜结果提示40 Gy IMRT组部分骨细胞出现凋亡,而50 Gy及以上剂量IMRT组绝大多数骨细胞凋亡。TUNEL表达结果提示40 Gy IMRT组骨细胞凋亡率低于50 Gy及以上剂量组骨细胞凋亡率(F=3.52,P<0.05),50 Gy及以上剂量组骨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Gy以上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40 Gy组(F=3.64,P<0.05),但50、60、70 Gy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Gy可作为临床选择治疗总剂量界限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玻连蛋白及胶原蛋白表达改变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初步探讨玻连蛋白作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指标的意义。方法 采用137Cs辐射源,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IMR-90各照射0、4、6、8、10和12 Gy,并于照后6、12、24、36、48和60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玻连蛋白和胶原蛋白Ⅰ、Ⅲ含量,采用实时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玻连蛋白的转录水平及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受照射后两种成纤维细胞玻连蛋白及胶原蛋白Ⅰ、Ⅲ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0.79,P<0.05),都显著高于未经照射的对照组(t=3.04~25.45,P<0.05),且蛋白表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玻连蛋白与胶原蛋白在8~10 Gy照后48 h,表达量最高(t=2.92~18.86,P<0.05)。Real-time PCR结果与ELISA结果显示,玻连蛋白mRNA表达及其在上清中含量受照射剂量影响较显著(F=27.09~42.62,P<0.05),而受时间影响较小。 结论 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玻连蛋白在细胞内、上清中及mRNA表达水平均可能作为照射后纤维化的指标。而8 Gy照射及照射后48 h是产生成纤维细胞放射性纤维化的较优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137Cs γ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和4977 bp缺失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并探讨其在电离辐射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集5名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137Cs γ射线离体照射,取其中1份血样给予5 Gy照射后分别培养2、24、48和72 h,另4份血样均经6等分后分别给予0、0.5、1、2、5和10 Gy照射,孵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凝胶电泳,检测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mtDNA 4934 bp)和4977 bp(mtDNA 4977 bp)缺失的表达水平,并用Curve Expert 1.4软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137Cs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后,诱发的mtDNA 4934 bp 缺失和mtDNA 4977 bp 缺失在照后2 h即升高,mtDNA 4934 bp缺失水平在照后2 h和48 h有相对表达高点(t=10.782和8.966, P<0.05);而mtDNA 4977 bp缺失水平在照后48 h表达最高(t=7.433, P<0.05)。0.5~10 Gy的137Cs γ射线照射诱发的mtDNA 4934 bp 缺失(t=2.895~8.105, P<0.05)和mtDNA 4977 bp 缺失(t=3.006~7.715, P<0.05)均随照射剂量增加。其中,mtDNA 4977 bp缺失在相同照射剂量下变化更大,尤其是在10 Gy剂量照射时,二者差异更明显(t=2.919, P<0.05),即对于大剂量照射,mtDNA 4977 bp缺失可能更为灵敏,但是个体差异较mtDNA 4934 bp缺失大。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Ŷ1=1.178+0.1219D(R2=0.9269, mtDNA 4934 bp缺失)和Ŷ2=1.2578+0.1933D(R2=0.9016, mtDNA 4977 bp缺失)。结论 137Cs γ射线诱发的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辐射剂量有良好的数学回归关系,有可能为照射后生物剂量快速估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人GM-CSF和IL-4共同诱导分化为DC,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TNF-α促进成熟,在培养的第6天用X射线照射DC,受照剂量分别是0、0.05、0.1、0.2、0.5 Gy,照射后48 h收获DC;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法检测DC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与0 Gy相比,0.2和0.5 Gy照射后,C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14.72、4.72,P<0.05);0.2 Gy照射后,CCR7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剂量(t=4.46,P<0.05),D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2.95,P<0.05);以抗CCR7单克隆抗体封闭CCR7蛋白活性,在接受同等剂量照射时,D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63~8.96,P<0.05)。结论 受到0.2 Gy X射线照射的DC,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受照后DC表达CCR7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X射线照射对C57 BL/6N小鼠血清、小肠和心脏组织中游离泛素(free UB)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定量检测受照小鼠血清、小肠、心脏组织匀浆中free UB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组织中free UB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小鼠组织中free UB编码基因UBB的mRNA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小鼠血清中free UB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F=183.1、435.3,P<0.01);5和10 Gy照射后,血清中free UB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131.4、442.9,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1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小肠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和free UB编码基因UBB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t=-18.7、-10.1,P<0.01);而心脏组织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和UBB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t=-2.0、3.1,P > 0.05)。结论 通过诱导辐射敏感组织小肠中free U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电离辐射能够增加小鼠血清中free UB的表达量;free UB水平可能与组织的辐射敏感性和组织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一酯(CAPE)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将宫颈癌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CAPE作用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抑制效应与CAPE浓度的关系。将HeLa细胞设对照组和药物组,两组均经60Coγ射线照射0、2、4、6和8 Gy,计数细胞克隆;另将HeLa细胞设对照组、CAPE组、单纯照射组、照射+CAPE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CAPE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APE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F=126.49~3654.88,P<0.01);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克隆存活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F=174.42~9422.81,P<0.01);相同剂量下,药物组的HeLa细胞克隆存活率低于对照组(F=120.14~251.91,P<0.01);药物组和对照组HeLa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D0)为1.45和1.82 Gy、准阈剂量(Dq)为1.89和3.21 Gy, 药物组较小,放射增敏比(SER)为1.26>1;与对照组相比, CAPE组及单纯照射组G2/M期的细胞比例升高(P<0.01),而在照射+CAPE组则降低(P<0.01)。结论CAPE通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G2/M期的阻滞及可能抑制细胞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发挥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正常人B淋巴细胞线粒体辐射敏感基因mRNA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用0、0.5、1、3、5、8、10和15 Gy 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 h后用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个相对辐射敏感基因,包括ND3、Cyt b、COXⅠ、COXⅡ、COXⅢ、ATPase6和ATPase8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 60Co γ射线照射后24 h,线粒体7个辐射敏感基因表达总体上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亚基Ⅰ(COXⅠ)基因表达在受到8 Gy照射后增强最明显,为对照组的13倍左右。除COXⅠ和COXⅡ外,其余5个基因在受照后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ND3、ATPase6和ATPase8这3个基因在3~15 Gy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而COXⅢ基因在3~10 Gy的范围内也有十分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后24 h,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总体上调,其中ND3、ATPase6、ATPase8和COXⅢ这4个基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可以作为联合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噬现象在照射致人鼻咽低分化鳞癌(CNE-2)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NE-2细胞经射线照射后自噬标志物LC3、P62的变化,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CNE-2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CNE-2细胞照射后不同时间的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NE-2细胞的存活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结果 透射电镜检测示自噬抑制剂磷酸氯喹(CDP)抑制照射所致自噬体的形成,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增加照射致自噬体数量(F=105.15,P<0.05);CDP抑制射线引起的LC3-Ⅰ向LC3-Ⅱ的转化,而RAPA促进LC3-Ⅰ向LC3-Ⅱ的转化(F=231.68,P<0.05);CDP使P62表达上调,RAPA使P62表达下调(F=117.52,P<0.05);CDP+照射组和RAPA+照射组的CNE-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F=143.72,P<0.05);CDP、RAPA降低了照射后CNE-2细胞的存活率(F=25.88,P<0.05);二次线性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示自噬抑制剂CDP、RAPA可增加CNE-2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F=167.32,P<0.05)。结论 照射联合自噬抑制剂CDP显著增加了CNE-2细胞株对射线的敏感性,提示自噬抑制剂或可用于鼻咽癌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对人肺癌细胞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过表达RGS5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生长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法检测过表达RGS5及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的存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过表达RGS5可显著地降低人肺癌细胞系A549及Calu-3的生长,pTriEX-RGS5组在受照后48和72 h时A549、Calu-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4%(F=29.18, P<0.05)和39.27%(F=23.04, P<0.05)、54.3%(F=103.45, P<0.05)和44.7%(F=108.02, P<0.05).RGS5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对照组、pTRiEX组及pTRiEX-RGS5组处理36 h后,A549、Calu-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0.2)%、(3.4±0.6)%、(19.6±2.3)%(F=86.62,P<0.05)和(3.2±0.8)%、(3.0±0.9)%、(12.8±1.8)%(F=28.80,P<0.05).此外,过表达RGS5与X射线照射联合,可以显著地增强抑制肺癌细胞的存活能力.结论 RGS5可显著地抑制人肺癌细胞的生长,并且过表达RGS5可增强X射线照射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小鼠的作用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100只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5 Gy组、30 Gy组、15 Gy+GSH组和30 Gy+GSH组,每组20只。GSH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240 mg/ml GSH,单纯照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对照,建立15和30 Gy X射线的RILI模型。于照射前、照射后1、2、3周收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MMP-9、TIMP-1、IL-4和IL-6的表达量,HE染色观察病理情况,并分析小鼠的体重和免疫系统变化。结果 照射后,小鼠的脾脏指数先急速下降,下降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F=29.84,P<0.05);1周后随照射剂增加而慢慢上升(F=13.91、4.61,P<0.05)。血清MMP-9与IL-6表达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F=81.27、10.86,P<0.05),TIMP-1和IL-4相反。随照射后时间延长,MMP-9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F=52.22,P<0.05),TIMP-1和IL-4先下降后上升(F=138.96、8.48,P<0.05),IL-6表达始终上升。结论 GSH具有抗放射性肺损伤作用,尤其在低剂量照射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射线诱导重组质粒pEgr-1-endostatin-TNF-α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与射线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Lewis肺癌荷瘤鼠2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照射组、质粒组、质粒+照射组。将重组质粒pEgr-1-endostatin-TNF-α注射到荷瘤鼠肿瘤内,24 h后对质粒+照射组采用γ射线肿瘤局部照射10 Gy,诱导目的基因表达,ELISA法测定小鼠不同时间血清中的内皮抑素及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CD31的表达,与HE染色分别计算肿瘤血管密度,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质粒+照射组内皮抑素及TNF-α表达量明显增加,第2周表达量达到高峰,分别为(52.64±4.19)和(12.01±0.87)ng/ml,持续到第4周仍有较高浓度表达,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26,P<0.05)。质粒+对照组HE染色肿瘤组织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4.7±0.8)与(10.0±1.2)个/视野, t=14.063, P<0.05],肿瘤生长较对照组和照射组受到明显抑制[(5907.2±78.6)、(4653.4±32.8)和(763.5±12.3) mm3, F=16.415,P <0.05)]。结论 重组质粒pEgr-1-endostatin-TNF-α可以通过射线的诱导在小鼠体内表达,与单纯放疗相比较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αB-晶体蛋白在放射性白内障大鼠眼晶状体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的大鼠晶状体中可溶性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αB-晶体蛋白与放射性白内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一次性照射SD雄性大鼠双眼,建立放射性白内障模型。将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5、15及25 Gy照射组。于照射后3个月将大鼠处死,取晶状体作匀浆,取其上清液(可溶性晶状体蛋白质)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检测αB-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5 Gy组未出现晶状体混浊,15和25 Gy的照射组逐渐形成典型放射性白内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SD大鼠眼晶状体内可溶性αB-晶体蛋白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764,P<0.05) 。结论 在放射性白内障中晶状体内可溶性αB-晶体蛋白表达减少,在白内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适合放射性肺损伤(RILI)CT灌注成像研究的兔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做单肺假性照射)和实验组(36只,高能X射线单侧肺单次照射25 Gy),分别于照射后第1、6、12、24、48和72小时及第1、2、4、8、16和24周被处死,取两肺中带上、中、下野6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电镜和局部肺组织TNF-α和TGF-β1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所有兔受照射肺均产生了RILI,早期以急性炎性反应为主,晚期以进行性肺纤维化为特征。实验组受照射1 h后局部肺组织TNF-α表达、72 h后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4.95,P<0.05)。光镜下,实验组受照射12 h后肺泡壁厚度、6 h后肺间质面积密度、24 h后间质内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39.78,P<0.05),并分别与照射后的时间直线相关(r=0.82、0.87、0.68)。电镜下,实验组各时间点之间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1,P=0.000),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照射72 h后肺内胶原纤维相对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45.18,P<0.05),并与照射后时间直线相关(r=0.99)。结论 25 Gy单肺单次高能X射线照射能制作稳定、可靠的兔RILI模型,较好地模拟了RILI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印记基因PHLDA2过表达对骨肉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3-PHLDA2导入骨肉瘤U2OS细胞,经G418持续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PHLDA2蛋白的亚克隆细胞。实验分为3组:不转染的空白对照组,U2OS;稳定转染pEGFP-C3质粒的阴性对照组,U2OS-neo;pEGFP-C3-PHLDA2质粒的稳定转染组,U2OS-PHLDA2。采用CKK8比色法测定4和8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观察0~8 Gy照射后细胞的存活能力;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8 Gy照射后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变化。建立人骨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10 Gy照射后PHLDA2基因的体内增敏效应。结果 经筛选获得的骨肉瘤亚克隆U2OS-PHLDA2细胞中PHLDA2蛋白表达上调(t=13.73,16.28, P<0.05)。与U2OS和U2OS-neo组相比,PHLDA2高表达组在4和8 Gy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5.00~8.23,P<0.05),2~8 Gy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t=-2.52~-1.26,P<0.05);同时照后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提高(t=3.27、2.91,P<0.05)。8 Gy照后,PHLDA2高表达组的凋亡率为(17.97±1.69)%,高于U2OS组的(6.47±1.01)%和U2OS-neo组的(7.15±0.96)%(t=10.11、9.61,P<0.05);同时Caspase-3活性明显提高(t=11.26、10.72,P<0.05)。结论 外源性PHDLA2基因在U2OS细胞中稳定过表达能够提高骨肉瘤对X射线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Caspase-3的活性、促进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照射对小鼠淋巴细胞及其调节性T细胞亚群数量和表型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分离胸腺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各样本细胞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T细胞和CD4+FOXP3+CD25+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小鼠受照后胸腺细胞和脾脏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在照后4 d降至最低(F=118.08、144.01,P<0.05)。较高剂量照射后,胸腺中Treg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减少,而脾脏中该细胞亚群逐渐恢复;较低剂量照射后,胸腺中Treg细胞数有所增加。与0 Gy组相比较,Treg细胞比例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胸腺中F=5.16、89.44、3.01,P<0.05;脾脏中F=52.02、32.13、27.45,P<0.05)。结论 不同剂量引起淋巴细胞及其Treg细胞亚群的辐射响应不同,其中Treg细胞亚群对较高剂量照射具有显著的辐射抗性,而低剂量照射可能诱导Treg细胞成熟分化或迁移。此外,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不同时间效应,也表明淋巴细胞成熟分化规律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