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死亡率、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缺氧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60只。每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机械控制通气。缺氧预处理组进行停通气1min、复通气5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三组机械通气1h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缺氧预处理组和脑出血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核中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造模后1h内的循环情况,并于造模后6,24,48,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姿势反射评分,计算死亡率。各组随机在上述各时间点取5只存活大鼠,麻醉处死后断头取脑,干湿重法测量不同脑区的含水量。结果:140只大鼠中,模型全部成功,非人为处死而自然死亡的动物32只,进入结果分析大鼠108只。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Rosenberg评分,脑组织水含量测定的大鼠60只。①假手术组20只大鼠全部存活,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h和48h死亡率为16.3%(9/55)和26%(13/50),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23.6%(13/55),34%(17/50)。②缺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造模后6,24h和48h分别为52.64±1.98,52.48±2.99,54.62±2.03,优于脑出血对照组(49.11±2.74,50.76±2.31和52.87±2.75),差异有显著性(P<0.05)。Rosenberg评分缺氧预处理组在6h为3.92±1.59,优于脑出血对照组5.47±1.50(P<0.01)。③脑水含量: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79.96±0.52)%,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81.78±1.49)%(P<0.05);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48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80.49±0.69)%,与脑出血对照组(83.93±1.12)%相比,脑水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可以降低脑出血大鼠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该缺氧预处理方式对脑出血后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和神经中心实验室完成。6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脑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再根据动物模型建立后1,6,24,48和72h 5个时间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用Wea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组有3只大鼠术后死亡。有4只大鼠术后模型制备失败,均予以剔除并随机补充,66只大鼠最终纳入分析。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出血组术后lh血肿周围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开始增高(0.45&;#177;0.03)A8h达到高峰(0.83&;#177;0.05),72h开始下降(0.55&;#177;0.11),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31&;#177;0.06,0.31&;#177;0.01,0.33&;#177;0.04)和正常对照组(032&;#177;0.0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血肿周围脑红蛋白表达比其他脑区明显增多。结论:脑出血后脑内脑红蛋白表达上调,提示脑红蛋白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预处理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177;9.57),(34.56&;#177;12.64),(17.89&;#177;5.96)个/mm^2;(39.14&;#177;9.11).(38.69&;#177;10.54),(23.35&;#177;7.68)个/mm^2;(40.65&;#177;10.53),(38.99&;#177;9.34),(15.87&;#177;4.67)个/mm^2,〈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177;9.57),(44.66&;#177;11.61),(20.8&;#177;5.97);(45.14&;#177;8.12).(46.68&;#177;11.54),(27.39&;#177;6.55);(50.65&;#177;10.53),(52.19&;#177;9.33),(20.87&;#17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周晖  毛萌  罗小丽  孙小妹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72-76,i000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对缺氧耐受的时间窗,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及该保护作用可能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工程及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孕17-19d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数字法分为基线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7d后作缺氧培养,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0-10h段各时间点单纯缺氧组和缺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别在缺氧前24h及缺氧前即刻加入25-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活率的差别,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神经元在Akt/磷酸化Akt及CREB/磷酸化CREB表达的差别。结果: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该保护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缺氧前24h加入大剂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100μg/L)优于缺氧即刻加入小剂量(25μg/L)组,缺氧损伤到一定程度后(〉10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作用将明显减弱【缺氧前24h加入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1,2,4,8,10h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133.85&;#177;3.72)%,(109.83&;#177;5.43)%,(86.15&;#177;0.68)%,(53.78&;#177;1.71)%,(33.41&;#177;1.64)%,而缺氧前即刻加入25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在以上时点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1.55&;#177;1.07)%,(92.10&;#177;4.89)%,(78.75&;#177;1.87)%,(43.58&;#177;2.42)%,(33.13&;#177;0.94)%,单纯缺氧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2.12&;#177;3.15)%,(81.79&;#177;2.61)%,(64.5&;#177;4.56)%,(45.9&;#177;1.74)%,(35.45&;#177;1.25)%】。②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磷酸化Ah表达增加,磷酸化CREB表达提前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减轻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而Akt表达上调可能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点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天津医科大学毒理实验室和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取80只新生7d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缺氧缺血0,2,4,6,8,10,12,24,48h组,每组8只。(爹造模:对照组不结扎也不缺氧,其他各组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2h后置于2500mL密闭玻璃容器中,以2.0L/min的速度输入体积分数为0.08的氧气2h制备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⑧观察指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皮质肾上腺髓质素mRNA的表达,以肾上腺髓质素mRNA/B—actin比值来表示。结果:经补充后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肾上腺髓质素mRNA少量表达,缺氧缺血4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后8h表达达到最高峰(0.406&;#177;0.092,0.680&;#177;0.165,1.180&;#177;0.218,P〈0.01),其后下降,缺氧缺血48h组与对照组无差异(0.518&;#177;0.153)。结论:新生大鼠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肾上腺髓质素系统可能参与其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且肾上腺髓质素能作为早期判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氟桂利嗪干预后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的变化规律及钙拮抗剂一氟桂利嗪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6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脑出血组30只,氟桂利嗪治疗组30只;脑出血组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又分别于出血后0.5h,6h,24h,72h,120h5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②造模及给药:运用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氟桂利嗪药粉用生理盐水配成1g/L混悬液,出血前ld及出血后连续5d,氟桂利嗪治疗组大鼠1mg/kg腹腔内注射给药,1次/d。③观察指标:经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测定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 结果:6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增多,0.5h开始升高(100.88&;#177;9.43)个/视野,6h明显增多(171.83&;#177;19.07)个/视野,24h达高峰(217.88&;#177;22.56)个/视野,72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164.50&;#177;14.07)个/视野,120h基本接近正常(54.00&;#177;12.46)个/视野。出血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27.5&;#177;6.95)个/视野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氟桂利嗪治疗后0.5h,6h,24h,72h,120h 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分别为(81.17&;#177;11.29)个/视野,(101.67&;#177;10.54)个/视野,(129.83&;#177;9.28)个/视野,(71.5&;#177;16.27)个/视野,(30.67&;#177;8.09)个/视野,与脑出血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氟桂利嗪明显抑制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凋亡表达,对实验性脑出血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体酮对缺氧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年小鼠缺氧后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黄体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6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3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低孕酮(4mg/kg)组和高孕酮(8mg/kg),后两组于缺氧前30min腹腔注射孕酮4mg/kg或8mg/kg。小鼠缺氧24h断头取脑,检测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含量。结果:32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氧24h后,单纯缺氧组脑皮质一氧化氮的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15&;#177;0.29),(1.66&;#177;0.65)μmol/g,P〈0.05];经孕酮预处理的两组,脑皮质组织一氧化氮含量较单纯缺氧组均有所下降,4mg/kg组的效果尤为明显,下降了35.81%(P〈0.01)。②海马组织在缺氧24h后,单纯缺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76&;#177;0.60),(1.21&;#177;0.58)μmol/g,P〈0.05];低孕酮(4mg/kg)组[(1.07&;#177;0.33)μmot/g]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1);而高孕酮(8mg/kg)组[(1.27&;#177;0.41)μmol/g]与单纯缺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小鼠缺氧24h后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黄体酮通过降低这种一氧化氮的升高,可能产生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制备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脑卒中组10只、孤养应激组10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中度的不可预测应激处理复合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运用Longa 5评分法(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和水平木棒法(正常大鼠放置其上可以在上面持续时间超过3min)评定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运用糖水实验、敞箱实验、被动躲避实验评定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兴趣感变化、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等抑郁行为学改变。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 结果:①在造模中6只大鼠死亡,3只大鼠造模未成功,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②脑卒中大鼠22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9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3只),清醒后第4,8,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8&;#177;0.69,2.32&;#177;0.58,1.37&;#177;0.60。③脑卒中动物20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8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2只),脑卒中后第1,3,5天在圆棒上停留时间分别为(110.94&;#177;31.40)s,(149.53&;#177;16.56)s,(169.88&;#177;8.44)s。④脑卒中后抑郁组脑卒中后第7,14天的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48.8&;#177;47.7)g,(390.9&;#177;22.9)g,P〈0.05;(321.7&;#177;43.8)g,(392.6&;#177;23.5)g,P〈0.01]。(5)脑卒中后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48&;#177;1.15)mL/kg,(113.0&;#177;11.8)mL/kg,P〈0.011。⑥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敞箱活动低下,被动躲避缺陷。⑦脑卒中后抑郁组双侧额顶皮质及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显著降低。 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复合孤养和应激处理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H=9):造模后立刻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腹腔内注射(5000U/kg)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n=9):造模后立刻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正常组(n=9):不作任何处置。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脊髓损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变化,使用透射电镜技术评估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的超微结构评分。 结果:纳入大鼠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区丙二醛含量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2,24,48h伤区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2.45&;#177;6.22),(65.62&;#177;2.22)nmol/g;(112.56&;#177;6.68),(68.20&;#177;1.84)nmol/g;(142,38&;#177;7.24),(66.40&;#177;2.04)nmol/g,P〈0.05]。治疗组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54&;#177;5.88),(92.45&;#177;6.22)nmol/g;(75.24&;#177;6.28),(112.56&;#177;6.68)nmol/g.P〈0.05;(88.34&;#177;8.52).(142.38&;#177;7.24)nmol/g,P〈0.01]。②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而治疗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则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治疗组伤后2,24,48h的超微结构评分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8&;#177;0.45),(3.84&;#177;0.25)分;(1.38&;#177;0.28),(4.24&;#177;0,38)分;(1.42&;#177;0.36),(4.98&;#177;0.52)分,P〈0.05]。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丙二醛含量,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loo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每组12只,异丙酚预处理组动物在缺血前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同样麻醉手术但不行颈总动脉夹闭术,脑缺血模型组麻醉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动物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评估并记录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脑组织行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结果:36只大鼠顺利完成全部实验的有3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各有1只动物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偏瘫无法进行余下实验,这可能与动物的个体差异不能耐受实验有关,随机取30例作为结果分析样本(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旷场评分、斜坡实验、悬挂时间评分均较脑缺血模型组高[(29.75&;#177;4.17),(24.25&;#177;7.51),(10.13&;#177;3.22)格;(8.13&;#177;2.36),(8.50&;#177;3.48),(16.25&;#177;3.79)s;(51.00&;#177;5.93),(32.75&;#177;6.13),(13.13&;#177;4.25)s;P〈0.05~0.011;异丙酚预处理组悬挂时间评分较假手术组低(p〈0.05),旷场评分和斜坡实验评分也低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脑组织中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均明显低于脑缺血模型组[(0.351&;#177;0.07),(0.831&;#177;0.47),(1.47&;#177;0.88)μg/L;(4.35&;#177;1.24),(10.40&;#177;5.66),(19.68&;#177;9.73)μg/L;P〈0.05-0.01]。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Sloo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减轻神经损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