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性核素~(51)Cr 标记淋巴细胞的方法,研究抗细胞骨架药物对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结果:(1)注射后2h,正常大鼠脾淋巴细胞主要归巢到脾脏,其次是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而归巢到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停留在外周血的标记淋巴细胞较少.(2)叠氮钠、秋水仙素或松胞素B 在不同程度上均能损害淋巴细胞的移行和归巢功能,表明微丝/微管系统对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I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3H—TdR 掺入淋巴细胞 DNA 合成法,研究11例癌症患者放疗前、后(45~65GY)外周血被 PHA、PWM 诱导淋巴细胞转化的 DNA 合成能力及其辐射效应。结果发现,癌症患者淋巴细胞DNA 合成能力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放疗后更低。放疗后癌患者血液再经~(60)Coγ线0.25~4GY 照射后,两种诱导细胞的~3H 掺入量均依受照射剂量大小呈规律性减少。PHA 细胞 DNA 合成受抑大于 PWM细胞。  相似文献   

5.
射线对造血组织的损伤作用非常明显。淋巴细胞对射线尤其敏感。B淋巴细胞具有多种表面标志,如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等,辐照后其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变化,导致结合鼠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的能力下降。抗辐射药物如WR-2721和AET等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辐射的破坏作用。为了探讨这些药物的抗辐射作用,我们应用淋巴细胞在不同剂量体外照射下,小鼠玫瑰花结形成的比率和对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放药物玫瑰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诱导及其对青光眼患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直接提取经低剂量辐射后的小鼠脾脏细胞新增诱导蛋白,并用其在体外刺激青光眼患外周血T、B淋巴细胞。结果:经低剂量辐射诱导蛋白刺激后青光眼患外周血T、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均有明显增加。结论:低剂量辐射诱导蛋白对青光眼患外周血T、B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l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a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淋巴细胞异常归巢与结肠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 BJ  Chen XM  Yang CQ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33-3137
目的 探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淋巴细胞异常归巢与结肠炎症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淋巴细胞归巢干预组(SLC抗体干预),每组20只,观察、比较不同组别结肠黏膜炎症,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逆转录(RT)-PCR半定量法检测、比较结肠组织中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及淋巴细胞归巢受体CCR7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结肠回流血液中CCR7+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大鼠在结肠黏膜炎症评分、组织细胞因子含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干预组大鼠结肠黏膜下存在淋巴细胞过度归巢现象;模型组、干预组SLC mRNA的表达量(0.85±0.05,0.77±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11,均P<0.01),而模型组和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CCR7 mRNA的表达量(0.79±0.11,0.39±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1±0.03,P<0.01),模型组与干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结肠静脉回流血中CCR7+淋巴细胞的比例(69%±5%,77%±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8%,均P<0.01),而模型组与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淋巴细胞异常归巢与结肠黏膜的炎症相关,阻断淋巴细胞异常归巢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辐射抗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淋巴细胞的辐射抗性效应。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体外培养法,应用^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UR(^14C-尿嘧啶核苷)作掺入实验。分别用0.5、1、2Gy^60Coγ射线照射样品,榄香烯药物剂量为每0.1ml血液0.25μl、0.5μl、1μl、2μl。结果表明:0.5Gy和1Gy照射,药物剂量0.5μl和1μl榄香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DNA的辐射抗性(P<0.05和P<0.01),而0.25μl和2μl效应不显著(P>0.05)。榄香烯同样表现出对0.5Gy和1Gy照射的淋巴细胞RNA的保护作用(P<0.01)。未见榄香烯对离体淋巴细胞显著的毒性作用和免疫增强效应(P>0.05)。结论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有一定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辐射抗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淋巴细胞的辐射抗性效应。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体外培养法 ,应用3 H -TdR(3 H-胸腺嘧啶核苷 )和14 C -UR(14 C -尿嘧啶核苷 )作掺入实验。分别用 0 .5、1、2Gy 60 Coγ射线照射样品 ,榄香烯药物剂量为每 0 .1ml血液 0 .2 5 μl、0 .5 μl、1μl、2 μl。结果表明 :0 .5Gy和 1Gy照射 ,药物剂量 0 .5 μl和 1μl榄香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DNA的辐射抗性 (P <0 .0 5和P <0 .0 1) ,而 0 .2 5 μl和 2 μl效应不显著 (P >0 .0 5 )。榄香烯同样表现出对 0 .5Gy和 1Gy照射的淋巴细胞RNA的保护作用 (P <0 .0 1)。未见榄香烯对离体淋巴细胞显著的毒性作用和免疫增强效应 (P >0 .0 5 )。结论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有一定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IL-6的影响及法莫替丁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辐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法莫替丁(分别为0、10-7、10-6、10-5、10-4mol/L),在不同时点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IL-6浓度。结果:与未辐射组相比,HaCaT细胞经300、600J/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辐射后4h IL-分泌开始显著增加,经100J/m2剂量的中波露外线辐射后24h IL-6分泌开始显著增加(P<0.05);与未加法莫替丁组相比,HaCaT细胞经300J/m2辐射加入法莫替丁后12、24h可显著抑制IL-6的产生(P<0.05),最大抑制率为51.85%,出现在加入法莫替丁24h浓度为10-4mol/L时。结论:中波紫外线辐射可刺激HaCaT细胞产生IL-6,法莫替丁可抑制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温和灸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括约肌组织趋化因子SDF-1和MCP-3的表达,探讨温和灸对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再细分成温和灸组、干细胞移植组、温和灸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每项温和灸30 min,疗程分为24 h、3 d、7 d、14 d。治疗后取括约肌组织,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括约肌组织趋化因子SDF-1和MCP-3的表达。结果:括约肌组织SDF-1与MCP-3表达趋势相近,SDF-1与MCP-3表达均呈现: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温和灸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移植组温和灸组生理盐水组,且治疗后14 d7 d24 h3 d。结论:温和灸可促进肛门括约肌损伤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TCL)表达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按血清病毒载量分为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75例HBVDNA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45.27%±8.25%,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0.25%±5.18%。78例HBV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5.58%±7.36%,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33.17%±6.42%,两组患者无论是特异性T淋巴细胞还是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特异性、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相关,通过T淋巴细胞检测可为抗病毒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归巢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干细胞组和联合组(电针联合干细胞)。采用Zutshi方法复制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模型;除空白组外,各组分别予相应干预,连续6 d。采用PCR方法检测局部组织基质衍生因子(SDF-1)表达,运用病理技术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各干预组SDF-1表达升高,联合组升高最显著(P0.05);2各干预组新生外括约肌纤维成束,血管管径增大,联合组表现最为明显;3各干预组累积光密度值增高(P0.05),联合组增高尤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归巢,有助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疡防愈凝胶(Kouyang Fangyu gel,KFG)对放射性口腔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轻度模型组、重度模型组、轻度模型+KFG治疗组、重度模型+KFG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单次照射15 Gy和25 Gy X射线的方法分别建立轻度和重度口腔炎模型,并分别...  相似文献   

16.
低强度微波对晶状体的非热效应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玲  胡竹林 《医学综述》2009,15(18):2769-2770
随着微波技术在通讯、电器、医疗卫生和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微波对人体的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晶状体由于其含水量高、缺乏血管等结构特性更容易受到辐射的损伤。已有实验证实,大剂量微波辐射使晶状体组织蛋白热变性凝固导致晶状体混浊而发生白内障,而近年来发现微波辐射造成的损伤还存在非热效应,这为探讨辐射暴露限值及辐射的有效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尼龙棉柱分离T、B淋巴细胞,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单独作用及其与丝裂原(ConA,LPS)共同作用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0.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P<0.01),0.1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1).0.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显著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或P<0.01).结论 黄芩苷显著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并与ConA、LPS对T、B淋巴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鑫  魏平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8):138-141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B淋巴细胞表面Fas及可溶性Fas/FasL(sFas/sFasL)的表达,研究B淋巴细胞Fas受体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标记的B淋巴细胞及Fas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Fas/sFasL的水平。结果 RA组血清及关节液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RA组外周血Fas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CD20+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Fas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A中sFas、sFasL表达升高,可能通过抑制致病淋巴细胞凋亡,促进RA发病;RA发病中T/B淋巴细胞比例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升高而B淋巴细胞Fas表达降低,可能是由sFas/sFasL升高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宁夏川区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变化特征。方法 利用2004年2月至7月在宁夏川区用UV-B紫外辐射计进行的中波紫外线辐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宁夏川区UVB辐射具有夏季高、春季低的特点;②到达地面的太阳UVB辐射强度银南〉银川〉银北;③宁夏川区UVB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中午高,早晚低,日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3时左右;④太阳UVB辐射强度在夏季最高可达5.33W/m^2。结论 宁夏川区中波紫外线辐射呈明显的季节、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