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钩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钩吻为马钱科 (Loganiacease)植物胡蔓藤 (Gelsemiumele gansBenth ,GEB)的全草 ,是世界著名的剧毒植物。钩吻在国内外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在国外 ,1887年HGerrad等将其制成格林制剂 ,并已成为法定制剂 ,为一些国家的副药典所收载 ;美国药物索引及日本《世界的民间药》中均有钩吻的记载。我国对钩吻的研究历史更为悠久 ,《神农本草》中将其列为下品 ,谓其“破积 ,脚膝痹痛 ,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鸟兽” ;“本草纲目”记载钩吻“主金疮、乳痈、中恶风、咳逆上气 ,鬼痊蛊毒”。我国民间以其毒性大 …  相似文献   

2.
钩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钩吻Gelsemium elegan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和半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吻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其中9个生物碱类成分,koumine(1),gelsenicine(2),19-(Z)-akuammidine(3),gelsemoxonine(4),gelsemine(5),gelsevirine(6),humantenine(7),11-methoxygelsemamide(8)和gelegamine D(9);3个megastigmane型苷类化合物,(3R,5S,6S,7E,9R)-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9-O-β-D-glucopyranoside(10),(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和(6s,7E,9R)-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2);2个黄酮碳苷,荭草素(13)和异荭草素(14);1个环烯醚萜苷,獐牙菜苷(15);1个果糖苷,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16).结论:化合物10~16均为首次从钩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钩吻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钩吻 Gelsemium elegans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酚酸类化合物,2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2个果糖衍生物,1个核苷类化合物.分别为tamarixin(1),tamarix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2),东莨菪苷(3),东莨菪内酯(4),尿嘧啶核苷(5),咖啡酸(6),咖啡酸乙酯(7),阿魏酸乙酯(8),乙基-α-D-呋喃果糖苷(9),和乙基-β-D-吡喃果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5~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钩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吻Gelsemium elegans,马钱科Loganiaceae钩吻属Gelsemium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其味辛、苦,性温,有剧毒,常用来祛风、攻毒、消肿和止痛。该文检索并查阅了近些年来钩吻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表明,已从钩吻中分离出生物碱、环烯醚萜、三萜类、酚酸类、甾体类、香豆素、木脂素、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类化合物、黄酮类等多种成分,其中,钩吻生物碱多为吲哚类生物碱,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能显著抑制中枢神经活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钩吻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保护白细胞,促进机体免疫调节;治疗癌性疼痛和长期疼痛;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以达到降压效果;另外还对焦虑症和皮肤病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对钩吻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并进一步明确毒理和药理临床价值,探明作用机制,使其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为钩吻扩大应用和安全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仲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晏媛  郭丹 《中成药》2003,25(6):491-492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ulmoidsOliv .)的干燥树皮 ,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 ,中国药典规定其树皮作为中药杜仲入药。杜仲是国家二级珍稀树种 ,杜仲皮一般需生长 15~ 2 0年 ,而叶的资源相对丰富、易得 ,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杜仲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本文就杜仲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为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依据。1 化学成分1.1 木脂素类 :包括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pinoresinoldigluco side)这一主要降压成分、丁香脂醇二葡萄糖苷、橄榄脂素[1] 、吉尼波西狄克酸甲…  相似文献   

6.
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物,具有"多服久服不伤身、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作用。其在中医药临床领域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然传统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属于古代朴素研究阶段。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参的研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突破。本文针对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刘浩  刘铭  俞昌喜 《中草药》2009,40(9):1392-1395
目的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 mol/L 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300 mg钩吻总碱中经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19.4 mg钩吻素己和21.2 mg 1-甲氧基钩吻碱,质量分数分别为95.4%、98.6%;经过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共振的结构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两种生物碱分别是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为钩吻生物碱的研发提供了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8.
宣木瓜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宣木瓜,又名皱皮木瓜、铁脚梨,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成熟果实。宣木瓜为安徽道地药材,以宣城地区所产的品质优良,特称“宣木瓜”。正如《本草图经》云:“木瓜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瓜味清甜,肉软滑,又多汁,既可生吃,又可作佳肴,是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保健型水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相似文献   

9.
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及其苷类、烯炔类、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降血糖、抗菌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该文对苍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苍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茯苓是临床上常用的利水渗湿消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以β-茯苓聚糖最高)、三萜类(块苓酸、茯苓酸、齿孔酸等)、甾醇类、磷酸酯,腺嘌呤、蛋白质等,具有促进水液代谢、调节胃肠功能、镇静、抗肿瘤、护肝等药理作用。现将近年来关于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茯苓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王志睿  林敬明  张忠义 《中药材》2003,26(8):603-606
目的:对刺五加国内外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类。结果:总结发现刺五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论:刺五加具有开发成新型中药保健品及药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黄险峰  彭国平 《中药材》2003,26(1):65-68
对香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整理,挥发油为其主要成分,且挥发油又以倍半萜为主。并综述了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P Li  A Lu  B Ma  J Wei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20-1, 446
Two crystalline components I and I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tinidia kolomikta. I was identified as delta 7-stigmasterol and II was named alpha-kolomiktriose and elucidated as 2, 3-di-0-beta-D-galactopyranosyl-alpha-D-galactopyranose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13C NMR, 1H NMR, IR and EI-MS).  相似文献   

14.
杜仲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管淑玉  苏薇薇 《中药材》2003,26(2):124-129
本文对近年来杜仲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钩吻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以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为对照,对不同产地钩吻的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考察了5种提取方法、4种展开系统、5种薄层板、3种检视方式以及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方法 5提取,过PXC柱(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三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系统,稀碘化铋钾试液-10%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1)混合溶液为显色剂,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信息保留较多,分离较好,薄层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鉴别钩吻的较专属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alictrum atriplex Finet et Gagne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 Gao  S Chen  L Wang  M Liao  S Yu  P Xiao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60-1, 19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aerial part of Thalictrum atriplex. METHOD: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isolate and elucidate the constituents. RESULT: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Thalictrum atriplex, and elucidated as protocatechuic acid, caffeic acid, p-coumaric acid, kaempferol, beta-sitosterol and N-methylcorydaldine. CONCLUSION: They are all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7.
哥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奇志  何明芳  梁敬钰 《中草药》2003,34(3):277-280
介绍从哥纳香属Goniothalamus (Bl.)Hook.f.et Thoms.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成分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近10年来哥纳香属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加以综述。从哥纳香属中分得的新化合物苯乙烯内酯类34个,番荔枝乙酰精宁类39个,生物碱类14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中部分单体显示强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槲寄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槲寄生中含有黄酮、萜类、生物碱等小分子化合物,及槲寄生凝集素、壳多糖结合蛋白及槲寄生毒肽等高分子化合物;槲寄生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W Zhang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96-8, 125-6
OBJECTIVE: To study chemical elements of the inflorescence of Elsholtzia blanda produced in the southwest of Yunnan. METHOD: Using chemical techniques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RESULT: Four flavonoid glucosides from the water extract of E. bland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isoastragalin(I), luteolin-7-glucoside(II), luteolin-3'-glucoside(III) and lutelin-7-galactoside(IV). CONCLUSION: All the four flavonoid glucosid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岗梅药材中坡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岗梅中坡模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XTerra C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72:28),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坡模酸的进样量在0.642~6.42 μg(r--0.9992)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不同产地岗梅根中坡模酸的含量在0.23~0.59%范围内,岗梅茎中坡模酸的含量在0.011~0.14%范围内.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岗梅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