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高原搜救直升机的应急医疗救护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平战时搜救直升机对高原危重伤员的医疗急救。方法:根据M17B-7直升机的特点.研制了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系统由呼吸复苏与监护设备箱、急救背囊、保温袭和转运担架等组成。结果:研制的复苏与监护设备符合人体工效要求,高原急救背囊和保温袋的功能可满足对重症伤员综合急救复苏处置和复温、保温的要求。该系统能独立完成复合伤、多发伤的包扎、止血、固定等紧急处置,能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及有效的呼吸支持,可维持重症伤员生命体征检测和进行冻伤复温救治。结论:直升机高原应急医疗救护系统能独立开展对重症伤员的急救监护,具备良好的救治能力、野战生存能力.能够按勤务要求和部队建制体制编配.将为高原遇险人员的搜索和紧急救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重症伤员或患者在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的达到ICU病房洁净度的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功能定位要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护车专用底盘,研发、优选急救设备设施及制氧、净化设备,严格按急救医护流程布局配置3G网络、北斗和卫星通信系统。结果:车辆最高时速125 km/h,可同时满足1名卧姿伤员和3名坐姿伤员的转运、现场救治,图像、数据可适时查询、传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语音通话,可实现不间断连续供氧,空气洁净程度达10万级。结论:整车性能优良、功能完备,实现了重症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急救医疗装备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该系统是为院前重症患者转运所研发的小型综合急救系统。方法结合内嵌设备结构及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配置特点,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机械通气、输液、吸引、监护、供氧、供电等模块。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系统框架整体结构、设备安放位置、固定方法、干涉情况、操作性能等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与通用担架进行快速卡锁形成便携式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搭载多种交通工具,并能利用车载电源,在运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治疗和救护,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本文研制的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外型小巧,重量轻,便携性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为院前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不间断急救复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急救装备。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适应突发灾害事故或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和后送的需要,设计一种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系统,包括固定式和移动式等两种形式。方法:根据现有直升机的特点,设计了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系统,系统主要由通用担架、整体框架以及内嵌于框架中的急救设备和支撑转运附件等组成。结果:设计的系统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能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危重病特种伤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及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最主要的杀手之一.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立体救护”危重病现场急救模式.设计的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系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能够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可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便携式前出急救背囊,以方便在无依托的环境下快速高效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和卫勤保障。方法:在囊体外部设有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专用组合式囊袋,其内设备可通过管线出入口与外部有效连接,将重症急救设备集成于单个急救背囊。结果:可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野战救护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医疗救治需求。结论:该新型急救背囊具有结构精巧合理、携带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广泛的特点,为重症伤员的一线救治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实施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2年1月286例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6例均成功转运,无纠纷事件发生。结论有组织、有计划、具有熟练的急救技能和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可确保病人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急救中心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第一时间集结了北京市51所医院的73辆救护车和297名急救人员,配置300多万元的近百种物资,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急救转运救援队伍,于5月15日奔赴灾区.与日常急救工作不同,突发灾难时伤员转运工作具有伤员人数多、伤情种类繁、行驶里程长、救援投入大、工作难度高等诸多特点.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伤员的转运工作,对于圆满完成整体救援工作和对伤员的进一步救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批伤员的急救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对我科2008~2009年33批外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实施成批伤员急救流程,将医护人员分组,各司其职,伤员在入院后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诊治,伤员的满意度有较高的提升。结论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急救流程,规范急救程序和各部门紧密合作是成批伤员急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总结20l0年我院在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的发生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并将其与护理风险实施前进行比较,以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结果 在我院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后,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设计一种野战急救轮式担架,为战现场快速转移伤员并实施部分救治提供方便。方法:野战急救轮式担架包括轮式车体和配套担架2个部分。轮式车体包括支撑台、支撑腿、安装在支撑腿下的万向轮、固定连接在支撑台上方的固定轨以及输液杆和脚蹬;配套担架包括担架体和在担架体底部用于与固定轨连接的轨道,其中担架体包括担架杆和支撑面2个部分。轮式车体和担架支撑面均由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作,且担架支撑面上层有帆布床布;担架杆为空心铝合金结构,两边有树脂手柄。结果:该野战急救轮式担架组装和拆卸方便,在转运伤员的同时还可进行输液等部分急救工作,更利于抢救伤员。结论:该野战急救轮式担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战现场、院前院内等环境下的伤员救治和转移工作,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具有冲突程度不一、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官兵救治需求不定且时效要求高,加之事件现场施救条件恶劣和参与救治力量多元,对医疗后送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医疗后送救治阶梯是有效救治官兵生命,减少死亡率、伤残率,做好医疗后送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总结以色列等国和我军医疗救治阶梯设置的经验,结合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设置的现状,对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共享管理,提高海上伤员救治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医疗后送信息化工作模式,研制、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结果:研制的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实现伤员救治、辅助检查、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等信息的综合集成。结论: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并提升伤员医疗后送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汶川抗震救灾医疗后送调查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医疗后送工作,为完善灾害救援的医疗后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汶川地震医疗后送的系统调研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汶川抗震救灾医疗后送流程、医疗后送工具及分级救治情况。结果汶川地震中医疗后送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军队独立医疗后送体系未形成,缺乏专用卫生运力,分级救治原则不尽完善。结论在特大地震医疗后送中,应严格掌握分级救治原则,重点加强前方卫勤分队的机动能力、中间卫生专用运力、后方基地化医院救治水平,并形成三者相结合的快速立体医疗后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卫勤保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医疗后送是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现代卫勤的重要内容。重点分析现代医疗后送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探讨医疗后送对生物科技的技术需求,从医疗后送救治种类、后送工具和伤病员信息流传递和医疗后送体制4个方面分析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医疗后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构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体系构建后的运行。方法综合分析外军及联合国维和部队空中救护体系,参考我国灾害救援中的有关经验。结果指挥系统、区域性医疗救援中心、运输工具、空中医疗救援队及现场分类救援力量是该体系构建的重点。结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是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军眼外伤救治后送体系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当前救治后送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将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和全军训练伤监测网点11所后送医院住院军人眼外伤资料填入"部队医院军人眼外伤登记表",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解放军总医院、军区总医院和基层医院眼外伤住院军人分布特征和救治效果的差别。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能很好地完成体系内和下级后送伤员的救治任务,部分下级医院后送伤员时间偏长,大部分中心医院和驻军医院能完成早期救治任务,有个别医院救治能力偏弱。结论我军眼外伤救治后送体系总体运行良好,但个别军区总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救治能力需要加强,后送速度需要加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一线救治现场及后送途中对伤员的监护能力,研制一种战伤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方法:系统由多台便携监护终端和一台中央监护终端组成,通过无线自组网,构成中央集中监护系统.便携监护终端可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并将生理数据无线发送到中央监护终端进行显示、分析、诊断和存储.结果:该系统具有多参数连续监测、小巧轻便、中央集中监护等功能,通过基本性能及临床适用性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该系统可以在一线救治现场及后送途中连续监测伤员生命体征,也可在野战救护替代床旁监护仪构建中央集中监护系统.卫生员无须亲临病床即可对多名伤员实施监护,及时掌握伤员伤情,调整救治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有助于节省卫生资源,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适合于一线救护的伤员搜救与后送、远程医疗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与士兵同在.方法:立足军队现有远程医疗技术,利用北斗卫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的能力,设计一整套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结果: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伤员搜救、后送与远程医疗平台设计方案.结论:解决了战场伤员精确定位、援救与后送的难题,满足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一种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能适应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和后送的需要。方法:分析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伤痛员的特点和勤务救治要求,结合内嵌设备结构及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配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系统框架整体结构、设备安放位置、固定方法、干涉情况、操作性能等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设计的系统能推、能抬,能加载在多种运载工具上,进而快速投放至急救现场展开急救.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设计的系统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为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病员现场抢救.以及伤病员长距离转移过程中不间断急救复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急救装备。  相似文献   

20.
People with prolonged dependenc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quire permanent care and the use of equipment that can result in longer term hospital internment. This can lead to difficulty of acces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ies, as well as personal difficulties and stress with reduc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ir families or caregivers due to such longer hospital internment. This critical review of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dependenc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imed at making information organized in a systematic manner available in order to support discussion on the subject. It should be borne in mind that changes in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and growing technological access determine needs such as intensive therapy hospital beds and complex home care for chronic patients, which still have limits of supply and regulatory restrictions in the Brazilian public health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