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并定量研究小腿皮瓣筋膜的血管,探讨筋膜皮瓣成活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3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小腿筋膜有4种动脉来源,而以肌间隔皮动脉为主。各种动脉在深筋膜的分支均显示浅支多而粗;深筋膜血管网也以浅血管网较密。深筋膜血管面积百分比值大于浅筋膜。结论: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小腿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动脉链状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游离皮瓣的新供区,以适应于皮瓣游离移植术的需要,我们在皮肤血管的研究中发现从胫前动脉干发出一些皮支,穿过小腿前群肌间隙分布于小腿前外侧部皮肤。从所涉及的文献看,只对胭动脉分支、胫后动脉和腓动脉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临床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 32例下肢标本 ,通过动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 ,对小腿内侧带血管蒂的筋膜皮瓣进行顺行和逆行转位的可行性探讨。结果 :在小腿内侧区浅、深筋膜层内有一组出现较高 ,口径较粗大的桥式纵行血管链 ;隐动脉血运可通过此血管链到达小腿下段 ;同时该血管链与膝降动脉的隐支以及胫后动脉的筋膜皮支有广泛的吻合。结论 :带隐动脉的筋膜皮瓣往下可延长至小腿下段 ,而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往上可延长取至髌骨下缘。  相似文献   

5.
[姜洪池,荣万水,刘淑清,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5)330] 目的研究脾内血管解剖。方法以52例成人新鲜脾脏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铸型的方法。结果①65.96%的脾脏存在明显的相对无血管平面;②75.53%的深切迹位于叶或段之间的相对无血管平面上,深切迹可作为脾叶段切除的参考标志;③脾叶段之间存在着血管吻合;④38.71%的相对无血管平面间有直径1.5~2.5mm的血管通过,有时血管粗大,部分脾切除时需注意处理。结论本文提出了脾脏的叶一段式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腿外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附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皮瓣逆转后,静脉血可通过交通吻合支而回流。用于修复足前部损伤。  相似文献   

7.
小腿外侧逆围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侧成人下肢体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跗外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半肝的形态结构及动脉来源﹑分支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了经甲醛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左半肝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情况及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例肝脏铸型标本和15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肝脏中进一步观察左半肝动脉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左半肝血供丰富,来源复杂。主要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的分支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变异比较常见。动脉在肝内呈段性分布,各叶,肝段动脉之间没有重要的吻合。结论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安全的施行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肾上腺移值供体的来源,在30具新鲜死胎标本上(6个月以上),详细观察了左肾上腺血管的起始、数目、走行和分布范围,并测量了与肾上腺移植有关血管的数据。本文还设计了低温灌注插管入路,阐述和讨论了截取供体血管的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为临床进行踝关节周围皮瓣、组织瓣设计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临床观测17例患者皮瓣修复踝关节损伤疗效;39例尸体解剖,其中红色乳胶灌注32例(左16,右16)的小腿足标本,小腿足动脉铸型4例;动脉造影2例;黑汁灌注新鲜小腿足标本1例.解剖观测踝部血管网的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结果(1)踝关节血供主要分前区、后外侧区、后内侧区3个区;(2)17例不同的踝周软组织缺损,术前经认真行皮瓣设计术后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结论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解剖对于踝部以及附近组织瓣的设计、选择和术中操作、术后小腿和足的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腿内侧皮肤血管的观测是为临床应用服务的,作者对42侧(儿童26、成人16)下肢,用红色乳胶作了动脉灌注,将小腿内侧分为上、中、下1/3区、分别对其血管的来源和口径作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其上1/3区来自膝最上动脉供应者较为恒定,其走行较长,起端和浅出动脉外径较大,可作为皮瓣血管、中1/3区多来自胫后动脉走行次之,起端和浅出动脉外径成人均在0.5mm以上,儿童浅出外径16.66%均达0.5mm,亦可作为皮瓣血管。其下1/3区多来自胫后动脉,走行较短,起端和浅出动脉外径均在0.5mm以下,是否作为供皮区应慎重考虑,为寻找皮肤动脉浅出部位,提供临床工作者参考数据,作者亦分别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半肝的形态结构及动脉来源﹑分支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了经甲醛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左半肝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情况及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例肝脏铸型标本和15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肝脏中进一步观察左半肝动脉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左半肝血供丰富,来源复杂。主要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的分支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变异比较常见。动脉在肝内呈段性分布,各叶,肝段动脉之间没有重要的吻合。结论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安全的施行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喉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喉的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和变异。方法:在40具(8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测量喉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喉上动脉的人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4.71±3.92)mm、右侧(15.86±3.86)mm(15.86±3.86)mm;喉上神经的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2.59±4.52)mm、右侧(12.88±3.71)mm;喉下神经人喉点距离甲状骨下角左侧(5.50±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侧,显露胫神经,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淤标卡尺(精确度0.02mm),直尺(精确度1mm),圆规和量角器,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支全部起自胫神经,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1.5cm至标志点下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1-2支,终支有2-6支,以2-3支最多见;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1-2支,以1支最多见,终支为3支者最多;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1支,恒定的分为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以下2cm-5cm范围内。结论: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故在Ge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16.
小腿三头肌神经肌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 4 0侧 ,显露胫神经 ,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 ,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 ,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游标卡尺 (精确度 0 .0 2mm) ,直尺 (精确度 1mm) ,圆规和量角器 ,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肌支全部起自胫神经 ,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 1.5cm至标志点下 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 1- 2支 ,终支有 2 - 6支 ,以 2 - 3支最多见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 1- 2支 ,以 1支最多见 ,终支为 3支者最多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 1支 ,恒定的分为 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点以下 2cm - 5cm范围内。结论 :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 ,故在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17.
国人肾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肾移植和肾血管腔内微创手术等提供肾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国人成人尸体30具,其中男性17具,女性13具。对每具尸体的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长度、管径、分支部位、肾动脉发出点距髂动脉分叉点的距离,以及副肾动脉存在与否、肾静脉汇入腔静脉角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男性:肾动脉平均长度:左侧(2.86±1.11)cm,右侧(4.61±1.72)cm;平均管径左侧(0.62±0.19)cm,右侧(0.69±0.23)cm;副肾动脉出现率为29.4%(5/17),副肾动脉3支发自肾动脉主干,2支发自于主动脉,入肾部位皆位于肾上极。肾静脉平均长度左侧(5.11±1.75)cm,右侧(2.16±0.76)cm;平均管径左侧(1.64±0.58)cm,右侧(1.41±0.50)cm。汇入腔静脉角度左侧为76.2°±28.7°,右侧73.3°±30.1°。女性:肾动脉平均长度:左侧(1.97±1.02)cm,右侧(3.34±1.71)cm;平均管径左侧(0.45±0.22)cm,右侧(0.47±0.19)cm;肾副动脉出现率为23.1%(3/13),2支发自肾动脉,1支发自于主动脉,入肾部位皆位于肾上极;肾动脉过早分叉现象出现率为46.2%(6/13)。肾静脉平均长度左侧(3.53±1.56)cm,右侧(1.43±0.59)cm;平均管径左侧(1.12±0.63)cm,右侧(0.98±0.45)cm。汇入腔静脉角度左侧为53.2°±29.1°,右侧50.3°±27.3°。结论本研究提供国人成人肾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数据,对临床肾移植和肾血管腔内微创手术等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肉眼及双目解剖镜下观察与测量了60例成人翼内肌的血管与神经的来源,行程及分支分布。结果表明,面动脉及其分支供应翼内肌,其中腭升动脉口径粗、分支多,且全部进入翼内肌,是其主要营养动脉。翼内肌由下颌神经前干发出的分支支配,可分成低分支型和高分支型两型。就结果探讨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肉眼及双目解剖镜下观察与测量了60例成人翼内肌的血管与神经的来源、行程及分支分布。结果表明,面动脉及其分支供应翼内肌,其中腭升动脉口径粗(1.4mm)、分支多(6~10支),且全部进入翼内肌,是其主要营养动脉。翼内肌由下领神经前干发出的分支支配,可分成低分支型(38例,占63%)和高分支型(22例,占37%)两型。就结果探讨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成人干燥腓骨400例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分布、口径和方向。滋养孔位于腓骨干后面最多,占63.6%。第一滋养孔分布于腓骨中1/3段占96.4%(其中分布于中段上份占58.6%),分布于上1/3段占2.81%(主要分布于上份和下份)。另对1~3岁小儿下肢44例的血管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了腓骨的滋养动脉和弓形动脉。44例中发现滋养动脉共有45支,其中1例为双滋养动脉。观察39例,发现弓形动脉共239支,少者3支,多者10支,平均为6.13支。第一弓形动脉起于腘动脉或胫后动脉,分布于腓骨小头尖,第二弓形动脉起于胫后动脉,分布于腓骨颈;其余起于腓动脉,分布于骨干。如截取带小头的腓骨时,要结扎第一、二弓形动脉,若腓骨无滋养动脉,切取腓骨小头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