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成年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居民和中小学学生,计算问卷应答正确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结果 369名成年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8.10%和95.12%,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知晓率和正确率分别为86.21%和82.76%,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262名学生血防知识和血防行为问卷应答正确率分别为93.98%和99.39%;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9.62%和97.33%。结论成年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现行目标要求,成年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现况.为进一步优化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全省有螺的江洲湖滩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的分布、工程模式、管理状况等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全省1044处有螺滩地中457处(43.8%)实施了林业血防工程,汀滩、洲滩、湖滩环境造林覆盖率分别为76.0%、77.1%、11.5%..造林树种以意杨为主.占造林面积的94.9%。造林模式以纯林业为主,占造林滩块环境数的57.8%,造林前仅26.5%的滩块进行了规范的土地改造,而日前仅10.3%的环境符合林业血防工程规范要求,全垦间种环境的植被盖度明显小于不垦不种方式。结论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已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但工程建设及管理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抑螺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现况.为进一步优化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全省有螺的江洲湖滩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的分布、工程模式、管理状况等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全省1044处有螺滩地中457处(43.8%)实施了林业血防工程,汀滩、洲滩、湖滩环境造林覆盖率分别为76.0%、77.1%、11.5%..造林树种以意杨为主.占造林面积的94.9%。造林模式以纯林业为主,占造林滩块环境数的57.8%,造林前仅26.5%的滩块进行了规范的土地改造,而日前仅10.3%的环境符合林业血防工程规范要求,全垦间种环境的植被盖度明显小于不垦不种方式。结论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已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但工程建设及管理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抑螺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Abdel—latis等首次报道用超声检查曼氏血吸虫感染者肝脏,获得特征性的门脉周围纤维化声像图以来[1],超声检查(下称B超)作为诊断血吸虫病和考核疗效的手段之一逐渐在血吸虫病疫区推广应用开来[1,3],为探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型疫区居民肝、牌超声图像特征,作者于1995年在沿湖的星子、余干两县(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5.6%、14.1%)的2个行政村1399名常住居民进行了B超检查。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区概况和研究对象新华(星子县)和谢家(余干县)两行政村均位于鄱阳湖南岸,属洲滩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血防部门研制科学、实用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系统。方法 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信息网络,然后开展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并征求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系统。结果 建立了8个资料数据库,产生了12种统计报表。结论 该信息网络可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为血防部门研制科学、实用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系统。 方法 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信息网络 ,然后开展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 ,并征求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系统。 结果 建立了 8个资料数据库 ,产生了 12种统计报表。 结论 该信息网络可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湖沼垸内型高度流行区外来非疫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和采取针对性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外来非疫区流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时间和接触疫水方式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情况。结果调查非疫区外来人员3365人,血清免疫学阳性419人,阳性率为12.4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5.74%和6.97%,10~39岁年龄组最高为13.29%,占全部阳性数的85.20%;感染方式以游泳、钓鱼等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占80.91%,挖野菜和淘洗等生活性接触疫水占77.50%,因防汛、抢险、抗旱等生产性接触疫水只占17.42%;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28%、15.69%、12.85%和8.82%。结论由于管理上的疏漏,湖沼垸内型流行区来自非疫区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感染是严重的,应引起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务必将该人群纳入当地血防工作规划统一管理和查治。  相似文献   

10.
11.
湖沼地区家庭主妇血防健康教育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沼地区家庭主妇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市20~65岁家庭主妇,统计正确应答数,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结果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为96.80%和98.40%,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文盲血防知识知晓率为87.50%,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主妇获取血防知识途径主要来自宣传年画。结论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达到现行目标要求,血防知识知晓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 03%、86. 56%和57. 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 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 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 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荆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2χ=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率降至0(2χ=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湖沼水网地区血防综合措施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湖沼水网地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3~2006年在试点村实施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粪管水、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4年的综合防治,钉螺面积下降98. 01%,钉螺密度下降69. 39%,钉螺感染率下降92. 68%,人群感染率下降90. 60%,耕牛感染率下降87.16%。结论 湖沼水网地区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讨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构成,介绍了试点及推广应用成效,以及推行新策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加速湖区血防工作进程、推动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模式的效果,探索适合湖沼型疫情控制地区的防治模式。方法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选择2个镇,分别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收集调查点2008-2010年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以机代牛"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97,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至0;观察组未发现野粪,对照组发现野粪58份,经检测均为阴性。2010年"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模式观察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较2008年下降了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43.98%,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05);观察组活螺密度下降了89.83%,对照组上升了6.80%;观察组收集野粪11份,阳性2份,阳性率为18.18%;对照组收集野粪7份,经检查均为阴性。两种模式实施2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结论 "以机代牛""、封洲围栏、固定牧场"是湖沼型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前者适于垸内地区,后者适于垸外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4-2008年公安县、江陵县开展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无害化厕所建设、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和安全用水等策略的年报资料。结果与2004年策略实施初期相比,2008年公安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4.43%和74.18%,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9.42%;江陵县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29%和63.6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75.78%。2县连续3年均未发生突发疫情,散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均降为0。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8.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以环境为单元,现场调查湖沼型地区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现状。2009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各环境单元钉螺分布情况,建立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及钉螺分布数据库,分析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4.9%,未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 267,P〈0.01);林农模式的活螺框出现率低于其他模式。造林滩地和未造林滩地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552只/0.1 m2和0.989只/0.1 m2,造林滩地比未造林滩地低44.2%;抚育组和未抚育组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4只/0.1 m2和0.653只/0.1 m2,抚育组的钉螺密度比未抚育组低45.8%。长期造林环境的钉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均为最低。结论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具有较好的控制钉螺效果,长期造林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抑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驻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武警部队官兵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为制定和优化适合武警部队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驻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类型流行县的武警部队执勤点, 开展螺情调查; 同时, 对服役>2年的官兵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和流行因素调查。 结果 武警部队驻地调查点地理特征分为垸内亚型、 洲岛亚型和洲滩亚型, 官兵血吸虫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88%、 4.73%、 3.89%, 总阳性率为3.10%, 低于2009年全国人群水平。感染原因与官兵参加疫区抗洪抢险及日常执勤、 生活生产过程中经常性、 不经意接触疫水有关。 结论 应加强对驻疫区武警部队官兵这一特殊人群的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防治, 尤其是对执行抗洪抢险等任务和日常执勤、 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