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例原位心脏移植的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2年 7月连续为 2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 ,结果 1例术后存活 17个月 ,另 1例术后存活 31个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 1 男 ,5 5岁。临床确诊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 ,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 ,心功能Ⅳ级。 1992年 7月 5日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心脏 ,同时行原位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 45min ,体外循环时间 78min。尸体供心 ,供者为男性 ,18岁 ,供、受者ABO血型相同 ,体重比为 1∶1.0 5 ,供心总缺血时间 85min。受者术后在严格消毒隔离的单间监护室治疗和护理 1个月 ,其后转入普通单…  相似文献   

2.
原位心脏移植一例抗排斥反应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于1994年3月为1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存活28天,死于第二次急性排斥反应,现就抗排斥反应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体重34kg,心功能4级,心胸比例0.8,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1994年3月18日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供者为脑死亡的19岁男性,体重57kg,ABO血型与受者相同,淋巴细胞毒试验阳性率<10%。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0分钟,体外循环时间为125分钟,电击一次心脏复跳,无低心排,术后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心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为25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8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和缺血性心肌病3例。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24例。7例受者术前合并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给予一氧化氮吸入、伊洛前列素持续静脉泵入等综合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三联方案,有6例受者术中给予抗Tac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14例受者在麻醉诱导时及术后第4天给予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环孢素用量。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24/25),1例受者于术后25h死于肠道出血。余24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58±37)个月(1~116个月),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82.3%,72.7%。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晚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均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晚期发生肾功能不全4例。肺部霉菌感染3例,2例治愈。发生移植物失功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和41个月死亡。1例受者术后17个月发现子宫内膜肿瘤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疗效肯定,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加强围手术期受者管理,术后规范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同时重视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位心脏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于 1999年 6月为 1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心脏移植术 ,现将我们对该例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患者 ,女 ,4 2岁 ,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Ⅲ~Ⅳ级。供、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 .0 5 ,ABO血型均为O型。2 .术前用药 :术前 4 8h口服环孢素A(CsA) 5 0 0mg/d ,硫唑嘌呤 (Aza) 10 0mg/d。3.手术方式 :采用全身麻醉 ,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取胸部正中切口 ,采用改良标准法缝合供心 ,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主动脉阻断 71min ,转机 133…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手术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随着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受者的长期生存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2002年4月至7月间,我院为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受者均存活3年以上,术后进行了全面的临床随访,现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 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 in,吻合时间为(41.5±5.5)m 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5岁。临床确诊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经内科系统治疗无明显改善。于1992年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常规口服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肝肾功能正常。术后15天出现血压下降,食欲减退,关节痛表现,经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患者为急性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循环(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桥接心脏移植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间接受心脏移植前采用MCS桥接治疗的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受者基本资料、治疗过程及最终结局。结果 7例受者中男性2例, 女性5例;年龄(39.0±16.3)岁, 范围在7~56岁;体重(57.6±19.9)kg, 范围在30~85 kg。受者原发疾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 缺血性心肌病1例。所有受者均为难治性心力衰竭, 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辅助治疗无效, 遂行MCS桥接治疗, 其中实施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rator, ECMO)支持6例, HeartCon左心室辅助1例。接受MCS辅助治疗时间(20.0±11.5)d, 范围在7~34 d。所有受者均经机械辅助循环桥接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术后1例受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降低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右心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4例晚期心脏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发生右心衰竭。根据心导管资料及尸体检查结果,分析原位心脏移植受者的选择,并提出右心衰竭的处理方法。结果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右心衰竭患者中2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右心衰竭是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格掌握对受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死亡率高达 45 %~ 10 0 %〔1〕 ,肾脏替代治疗是有效的救治手段。 1997年 1月到 2 0 0 1年 12月我们为 1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例中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8个月~ 78岁。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8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 )纠治术 4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例 ,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 3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性 ,4 0岁 ,因患晚期扩张型心肌病于 1992年 7月 1日在我院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术后给于环孢素A、泼尼松、硫唑嘌呤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1994年 3月超声检查时发现患者左心房侧壁左上肺静脉入口处有一团状回声 ,不活动 ,大小呈 15mm× 2 6mm ,超声下诊断为左心房血栓。观察两周 ,血栓大小、位置、形态无显著变化 ,每天给患者口服华法林 1.5mg~2 .2 5mg ,使凝血酶原时间由 12s升至 2 0s,定期复查 ,见血栓逐渐缩小 ,应用华法林 3个月后左心房血栓消失。心脏移植术后左心房巨大血栓目前国内未见报道 ,本例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 (CAV)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也是导致受者在移植术后 1年死亡或再次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1 ] 。CAV是一种加速型冠状血管阻塞性疾病 ,心脏表面和心肌内的冠状动、静脉均出现病变 ,此病选择性地侵及移植物的血管床 ,包括供心的主动脉 ,而不累及受者的其它血管。一、病理学特点对人类移植心脏的冠状动脉病理检查发现 ,CAV不完全相同 ,既有同心圆状纤维性内膜增厚 ,也有与自然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相似的病变。移植后早期 ,以弥漫性内膜增厚或血管炎症为主 ;移植后晚期 ,整个血管都有平滑肌细胞增生 ,大量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肺联合移植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11例心肺联合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11)岁。原发病为艾森曼格综合征3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合并肺血管病变、肺动脉栓塞、双肺移植术后心肺功能衰竭及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1例。供者选择参照肺移植及心脏移植标准。11例受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远端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切除受者心肺后,植入供肺和供心,依次吻合气管、主动脉、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 结果11例受者中,4例术后30 d内死亡,其中2例死于胸腔及纵隔出血,2例死于脑血管并发症;术后30 d至1年死亡3例,死因为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物功能障碍及感染、移植物功能障碍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年有4例受者存活。 结论严格选择供、受者以及术中后纵隔彻底止血可显著降低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死亡率,提高受者术后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在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进行的手术。 1999年 1月至 12月 ,我们共完成OPCAB手术 46例 ,现与同期完成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4 6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临床资料 OPCAB组 46例中男 3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3 1± 9 3)岁 ;心绞痛分级 2 5± 0 9;平均射血分数 0 49±0 0 8;冠状动脉 (冠脉 )单支病变 6例 ,2支病变 2 3例 ,3支病变 12例 ,左主干病变 5例 ;全组平均移植桥 (2…  相似文献   

15.
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在数十例联合肝、肾切取的基础上 ,最近成功地切取了同一供者的肝脏、双肾及胰腺 ,为三位受者进行了原位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 ,均取得了成功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供者 ,男性 ,2 4岁 ,脑死亡 ,体重 6 5kg ,A型血。受者I :男性 ,31岁。术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变。肝功能 :CHILDC级 ;血型 :A。准备行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Ⅱ :男性 ,43岁。术前诊断为I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型 :A。准备行胰、肾联合移植。受者Ⅲ :男性 ,45岁。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型 :A。准备行肾脏移植。供者…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冠状动脉继样硬化心脏病外科治疗进行综述。目前,全动脉移植再血管化(CAMR0虽取得了可喜的近期临床效果,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可选择性应用;动脉移植可选择性应用于左前降支和主要冠状动脉;对老年重症、糖尿病和急症手术患者,仍以应用动静脉混合移植为好。浙江心肌打孔再血管化远期疗效不肯定,人们的兴趣在下降;当前激光心肌打孔再血管化与缺血心肌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联合使用,其前景还有等研究。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开展较早,手术病例也较多;不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下手术,发展应用机器人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景均很好。高龄重征患者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手术结果显示可以改善生活质量。随着诊断和技术的发展,缺血性心肌病治疗策略已在发生变化,正电子断层显像能提  相似文献   

17.
郑珊珊  刘盛 《器官移植》2021,(2):239-243
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都适合心脏移植.肺动脉高压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会增加心脏移植术后右心衰竭的发生率,其与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早期和晚期死亡风险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移植中心对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指征的评判标准不一...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肾移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2年前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下壁心肌梗塞而行冠状动脉搭桥术,8个月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开始血液透析,每周3次。术前患者的血压为135mmHg/83mmHg,心功能Ⅰ级,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为58%,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下壁陈旧性心肌梗塞,部分导联STT段改变,胸片无异常发现。供、受者的ABO血型均为A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25%,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0.04,供、受者的HLA有4个抗原相合(HLAA、B、Bw、DR位点各1个)。采用常规肾移植术式,手术历时3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长期生存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病例的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0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施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39例采用经典式,1例为全心脏原位移植。结果手术均顺利,生存时间8~112个月,平均62个月;生活质量均良好,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劳动,心功能0~Ⅰ级;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常见。结论选择合适的受者、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扩大标准供者供心的选择策略并分析其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有146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移植术.将供心总缺血时间超过6 h,供者年龄在40岁以上,供、受者血型不匹配,供、受者体重不匹配作为扩大标准供者供心.分析和比较扩大标准供者供心与正常供心移植后受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受者共死亡11例,总体死亡率为7.5%,经移植心肌活组织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4例,发生率为9.6%.年龄大于40岁的供者有10例,供心缺血时间在6 h以上者有21例.供、受者血型不匹配者有3例.扩大标准供者供心与正常供心移植后受者的死亡率、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受者心功能(包括左心、右心功能)、重度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血型不匹配者术后已分别存活1年8个月、9个月和1个月,均未发生明显排斥反应.结论 扩大标准供者供心可缓解供心短缺问题,且并未影响移植术后受者近期及中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