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探讨(附28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救治的28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情况,以2004年前采用非绿色通道程序急救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救治时间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急救部处理时间(16.4±3.7min)、特殊检查时间(17.5±2.6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6.3±1.3min)较对照组(分别为22.5±4.8、25.8±3.2、8.2±1.6min)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121例(42.6%)患者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171例应用了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2%(10例)和13.0%(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一体化救治,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可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保证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初始阶段进行时效管理时对护理的要求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3月~2011年12月374例(研究组)和2005年i月~2006年3月26例(对照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情况,对两组的护理策略、救治时间和其它临床资料予以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374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5.35%,对照组26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1.54%(P〈0.05)。研究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人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缩短了救治空间和时间,对护理急诊意识、急诊相应技术和多部门间(比如急诊科与手术室)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204例患者资料,记录了各环节的救治情况.结果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207min,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为64.34min;死亡19例,抢救成功率92.87%.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加快严重创伤患者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疝形成伴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以"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救治的54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并与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未按该方法救治的48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患者1周内死亡率以及伤后半年的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GCS、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4例患者1周内死亡13例,死亡率为24%;对照组患者1周内死亡16例,死亡率为33%(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半年GOS显示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按休克程度行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019例严重创伤患者,分别按2002年12月前后的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救治组,观察两组之间的急诊救治疗效差异。结果:救治组死亡率为7.19%(35/487),对照组死亡率15.23%(81/532),救治组早期救治时间、确诊时间及急救手术时间无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采取综合急诊救治措施,加强院前救治力量,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实力,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将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程序救治,研究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救治。研究组急救成功率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30/60,P0.05)。研究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从创伤现场、院前急救、到院后的神经专科处理及康复等一系列连锁关系,探讨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救冶的整体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救治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颅脑损伤的临床与病理过程,将特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三期,实行分期的、有重点的连续性治疗。结果在本组124例患者中生存56例(生存率45.2%)。其中恢复良好19例(15.3%),中残13例(10.5%),重残24例(19.4%);死亡68例(54.8%)。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救治必须各个环节并重,尤其是事发现场与院前急救十分关键,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冶的根本;如能及时实行现场抢救及专科治疗,不但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且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小林  王望生 《武警医学》1993,4(3):147-149
1520例车祸所致严重创伤,其部位以骨折(39.1%)、复合伤(22.3%)、腹部伤(16.8%)最多,伴有休克者806例(53%),需紧急手术者1473例(96.9%)。死亡46例(3%),其中伤后1小时内死亡31例(67.4%)。我们采用CRASH—PLAN检诊计划检诊,最大限度避免漏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出医护人员在抢救严重创伤时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机,提高严重创伤的急救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d和治疗后5d颅内压、血糖、血清GFAP、UCH-L1、NSE、CRP指标变化以及治疗6个月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颅内压第1天、第5天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1、5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第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治疗组治疗后1、5d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GFAP、UCH-L1水平治疗后1、5d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GFAP、UCH-L1水平治疗后1、5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CRP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SE、CRP治疗后1d和5d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残、重残及植物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血清GFAP、UCH-L1、NSE、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动态脑电图(AEEG)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42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1例)和HBO+常规治疗组(71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HBO组+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HBO治疗3个疗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第30天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行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HBO+常规治疗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脑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EG异常率分别为94.4%、95.8%。治疗后第10天,常规治疗组Vs、Vm、PI、RI较治疗前下降(P<0.05),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P<0.05);HBO+常规治疗组Vs、Vm、PI、RI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Vs、Vm、PI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0天,常规治疗组Vs、Vm降至低于正常组(P<0.05),PI、RI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O+常规治疗组Vs、Vm、Vd、PI、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0天2组AEEG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GC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HBO+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两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示,HBO+常规治疗组预后良好患者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多,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HBO治疗能缓解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调节脑血流,并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和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并计算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后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与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