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体针结合治疗中风恢复期5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自 1 995年 7月~ 2 0 0 0年 8月应用眼体针配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 56例 ,获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0 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参照 1 98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1 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并经颅脑 CT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治疗组 (眼针加体针组 )和对照组 (单纯体针组 )。治疗组 5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 35~ 76岁 ,脑血栓形成 42例 ,脑梗死 1 4例。对照组 48例 ,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38~ 72岁 ,脑血栓形成32例 ,脑梗死 1 6例。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新的中风临床诊断框架下,探索急性缺血性中风不同诊断分类的磁共振影像学(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的27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例信息,根据《中风临床诊断框架的构建》分为真中风组(156例)与类中风组(118例),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型、梗死血管供血区域、梗死灶直径、脑白质病变(WMLs)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皮质-皮质下、大的穿通支梗死与真中风相关(P0.05,P0.01),小的穿通支梗死与类中风相关(P0.01)。前循环梗死、重度WMLs与真中风相关(P0.01;P0.05),后循环梗死、轻度WMLs与类中风相关(P0.05,P0.05)。真中风组单部位病灶平均最大直径、多部位病灶平均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均大于类中风组(P0.05)。[结论]真中风、类中风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不同,前循环梗死、大的穿通支或大面积梗死、重度WMLs者多表现为真中风;后循环梗死、小的穿通支或腔隙性梗死、轻度WMLs者多表现为类中风。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最早由Caplan[1]报道并命名的,是由于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积极地综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科于2006年至2009年收治TOBS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3月— 2 0 0 4年 6月 ,笔者采用葛根素针合元活素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37例 ,并与采用复方丹参针组治疗的30例同类患者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 [1]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治疗组 37例 ,男 2 3例 ,  相似文献   

5.
络泰粉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凤 《中草药》2003,34(3):257-257,261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水平增高 [1]。我们用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泰粉针 (注射用血塞通 )治疗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 ET含量变化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程在 3日之内 ,临床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 ,并均经颅脑 CT检查确诊。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3例 ,男 2 8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 64.0 4± 9.45 )岁 ,合并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6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或中枢性延髓麻痹 ,系由于支配延髓运动核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所引起 ,其临床表现以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 ,进食饮水呛咳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 ,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占中风病人的 4 5 % [1]。笔者采用头针、项针加局部取穴相结合 ,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均系 2 0 0 1~ 2 0 0 2年住院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5 2~ 76岁 ,平均 6 8.6岁 ;脑梗死 2 2例 ,脑出血 8例。诊断标准 :中风病人 ,具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主症 ,伴有构…  相似文献   

7.
头针、舌针、项针联合治疗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12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香华  刘晓霞  李燕 《河北中医》2003,25(9):696-697
20 0 0 0 1~ 2 0 0 2 1 2 ,我们采用头针、项针、舌针及常规方法治疗假性球麻痹 1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2 4例均依据《现代内科学》[1 ]确诊为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 ,其中男 72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82岁 ,平均 ( 60± 1 0 )岁 ;脑出血 1 8例 ,混合性梗死 1例 ,脑梗死 1 0 5例 ;急性期 40例 ,后遗症期 1 0例 ,恢复期 74例。1 .2 病情分级 根据文献 [2 ]将其分为 3级 :轻 :一餐偶有呛咳 ,尚能正常进食 ;中 :一餐有 5次以上呛咳 ;重 :每口都呛 ,甚至不能吞咽 ,要靠鼻饲维持生命。1 .3 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组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的优级(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 (SHS) ,是中风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和疼痛及被动运动时疼痛加剧[1] 是影响中风病人上肢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穴位透刺配合超光治疗本病 4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符合中风偏瘫SHS诊断[1] 的住院患者 74例 ,其中脑出血 13例 ,脑梗塞 6 1例 ;男性 38例 ,女性36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38岁 ;病程最长 35天 ,最短 10天。随机分成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明显差异 ,有较好的可比性(P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双侧体针强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加体针双侧强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20天)观察急性脑梗死偏瘫侧肢体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加体针双侧强刺激疗法能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侧肢体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30例,其中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18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12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结论]针药结合能降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蜂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蜂针组、Bobath疗法组和联合组(蜂针+Bobath疗法治疗),各30例,蜂针组用蜂针进行治疗,每隔3 d进行1次治疗,每周进行2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Bobath疗法组予Bobath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休息1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4周;联合组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结果]治疗28d后,三组Ashworth痉挛评分降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但联合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蜂针组和Bobath疗法组(P<0.05)。[结论]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4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 462例 ,获得满意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62例均为住院病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1 987年编著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和脑出血 ,且经头颅 CT扫描均有梗死灶 ,病情稳定后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男 31 6例 ,女 1 46例 ,年龄 38~ 82岁 ,缺血性中风 31 9例 ,出血性中风 1 43例。2 治疗方法2 .1 中医治疗  1中药 :治宜补气、活血祛瘀 ,用补阳还五汤[1] 加减。基本方 :黄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5.
翼两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来  王庆波 《河北中医》2000,22(3):207-207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我们探索出翼两针疗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疗效。 1 996~ 1 998年 ,我们共收治中风偏瘫患者 2 0 0例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严密观察比较了翼两针法同体针的临床疗效 ,翼两针法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照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标准 [1]诊断。所选择病例皆为住院病人 ,对意识不清及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予以排除。2 0 0例患者病程最长 2 74日 ,最短 1日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 2岁 ;中经络者1 92例 ,中脏腑者 8例。2 0 0例随机分为 2组 ,…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有中风患者 5 0 0~ 6 0 0万 ,其中 3/ 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 ,需要长期护理 ,无法重返社会[1] 。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 ,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 ,系统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有利于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 6 0例 ,均参照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2 ] 明确诊断为中风 (急性期 ) ,头颅CT提示为脑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针刺(百会、神门、四神聪、内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嘱患者取仰卧位百会、四神聪沿头皮向后平刺0.5~0.8寸;神门直刺0.4~0.5寸;内关、三阴交直刺0.6~1.2寸,余各穴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0例,健康教育:中风、中风并发症、失眠等相关知识,康复治疗重要性,指导患者正面对疾病,鼓励积极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心理干预:聊天方式增加医患沟通,理解患者、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生的人文关怀,依据患者性格特点、病情轻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干预;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干预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并且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中风患者约 2 0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语[1] ,提示在治疗中风时必须对失语的治疗予以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失语是因为大脑半球器质性损害导致的语言接收、理解及组织表达等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综合征。笔者现对近 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针刺方法1 1 舌穴 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报道较多 ,且方法各异。王萍等[2 ] 采用舌针疗法治疗 5 0例中风失语患者 ,用 2 8~ 30号 1.5寸不锈钢毫针 ,由金津、…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10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燕  徐冬梅  牛牮 《河北中医》2001,23(2):124-125
中风泛指脑血管病 ,发病急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可有多种后遗症 ,尤以偏瘫最为常见。 1996~ 1999年 ,我们用电针加体针治疗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中枢性偏瘫 10 6例 ,并与单纯体针治疗 54例进行对照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6 0例均经过CT、MRI确诊 ,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 关于脑出血、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 38例 ,脑梗死 12 2例 ;均于急性期系统治疗病情稳定后遗留中枢性偏瘫 ,左侧 86例 ,右侧 74例 ,并除外脑肿瘤、外伤所致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预防、康复分期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针刺[主穴:肩髃、肩前、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八邪(均取患侧)],交替使用,3~4个穴位/次;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华佗牌0.4mm×40mm针灸针,皮肤常规消毒后单手持针直刺,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得气留针30min,1次/d。预防避免产生水肿。康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Ⅰ期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Ⅱ、Ⅲ期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1.43%。[结论]针刺、预防、康复分期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