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2例毒蕈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慧能  宋林 《成都医药》2003,29(5):264-264
  相似文献   

2.
本地区位于西部大巴山区腹地 ,春夏秋季野生蘑菇大量生长 ,农民及城镇居民有食用混杂野生蘑菇的习惯 ,个人或群体常发生中毒。我院 1994年 1月至2 0 0 2年 9月共收治急性毒蕈中毒患者 32例 ,居同期植物中毒首位。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2例均有食用野生鲜蘑菇史。年龄2 5~ 6 5岁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15例。其中 6~ 9月发生中毒 2 5例。误食野生鲜蘑菇量不详。单个发病 7例 ,群体发病 6起 2 5例。1 2 临床症状 :胃肠炎型 2 7例 ,在进食后 0 5~ 3h之间发病 ,均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13例同时伴有不…  相似文献   

3.
毒蕈又称毒蘑菇,在农村自采野生蕈食用者比较常见.食用毒蕈中毒,经常群体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1].我院于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共受治毒蕈中毒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毒蕈常被误采食用属常见的食物中毒.最近我院收治11例毒蕈中毒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蕈类约100余种,有毒的80多种,其中含剧毒并能致人死亡的有10余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本地区菌类资源丰富,每年夏季误食毒蕈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我院于2000-2003年共收治群体性毒蕈中毒21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中男134例,女76例,年龄5-60岁,平均年龄34.5岁,中毒后经洗胃处理209人,就诊时间为误食毒蕈30-60分钟,1例洗胃时超过6小时。  相似文献   

6.
急性毒蕈中毒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8月诊治的毒蕈中毒62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所有病例都有误食毒蕈及食用未煮熟蕈类的病史,同食者均发病,伴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胃内容物及残余物检验为毒蕈和未煮熟的蕈类。  相似文献   

7.
孙慧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78-2479
目的:分析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的发生和临床表现,探讨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儿共17例,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7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儿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2例,死亡5例,痊愈率70.6%;所有患儿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正常,7例出现便血,6例出现血尿,所有患者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及黄疸指数均明显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较高,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疗效,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省地处亚热带,蕈类繁多,大多无毒,但部分具有毒性,食后可引起中毒。现将我们两个医院1956~1977年资料完整的毒蕈中毒44例及马江医院6例,共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在毒蕈中毒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分析19例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时机及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加血液净化治疗,8例治愈,4例死亡,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采用联合CVVH+HP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林芝地区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7~ 8月收治的7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77例患者以胃肠炎型为主 ,1例中毒患者因急性溶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出血倾向死亡。 结论 重视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 ,争取早期联合治疗 ,防止肝、肾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毒蕈中毒性肝炎型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毒蕈中毒性肝炎型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6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12例,肝肿大9例,并发肝性脑病9例,消化道出血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4例。5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肝功能有好转;死亡8例,病死率50%。死亡组较治愈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显著升高。结论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肝功能,总胆红素、PT等指标对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毒蕈中毒9例     
<正>笔者所在医院2010-07~08收治毒蕈中毒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55岁。其中2例为母子、2例为母女、2例为同事、2例为夫妻,1例为单独食用。均食用自采蘑菇,毒蕈类型不详,自诉为当地野外蕈类,以前均食用过野蕈,未发生过类似情况。均于食用后6~14 h发病。从食蕈到来笔者所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中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综合抢救后死亡20例,病死率为62.5%;存活12例,存活率37.5%。结论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中毒剂量、就诊时间及早灌流和透析。  相似文献   

14.
毒蕈中毒在农村基层医院十分常见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7月我院采用纳洛酮抢救毒蕈中毒 1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同期收入中毒者 2 1例 ,均为误食毒蕈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幻觉谵语 ,继之昏迷 ,年龄在 2~ 5 5岁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 10例 ,纳洛酮治疗组 11例 ,两组中各有 3例呼吸衰竭者。对照组病人入院后立即洗胃、给氧、输液 ,酌情应用利尿剂促进毒物排泄 ,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纳洛酮组除上述处理外另给予纳洛酮肌注 ,10岁以下者每次 0 .2 mg,成人每次0 .4~ 0 .8mg,必要时半小时后重复应用 1次。2 …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今共收治毒蕈中毒 34例 ,其中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 0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15~ 5 5岁。既往无肾脏病史。均有食野蕈史 ,同餐者有类似发病。1.2 临床表现 :服野蕈后数小时所有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18例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10例伴有头昏、头痛 ,3例昏迷。 2 0例均于当日或次日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少尿期持续 2~ 9天 ,多尿期持续 2~ 10天不等 ,尿量最多为6 80 0 ml/ 2 4小时。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毒草中毒的救治经验,分析中毒死亡原因,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急性中毒的救活能力,警示广大群众不要误食未曾见过或食用过的蕈类,执法部门应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管,社区及相关部门应加大识别食用蕈知识的宣传力度,有效防治毒蕈中毒的发生,降低中毒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食用毒蕈中毒三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蕈中毒是我国北方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但是毒蕈种类繁多,中毒症状各异,早期正确诊治对预后影响重大.我科成功救治3例毒草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中毒经过 1991年8月20日,闽侯县洋里乡一农民走访亲戚途中在山边发现野生鲜蕈,采集一脸盆洗净后煮粉干1kg,共8人(男7例,女1例,最大43岁,最小6岁)进食,食1~2碗不等。食后约20~40分钟内均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继而转入昏迷,口流白沫,部分患者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经当地医疗站初步处理后即送我院,时隔3小时。8例中,除2例症状轻微留门诊治疗外,其余6例均收住院。入院检查:体温、血压正常。神志不清,口流白沫,皮肤潮湿,四肢发冷,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率缓慢,心律不齐3例,  相似文献   

19.
我科遇到三例误吃毒蕈(褐鳞小伞)引起中毒报告如下: 一、一般经过: 在1977年7月31日患者家从松花江畔误采毒蕈一斤,当日午后四时全家八口人,成年3人,儿童5人吃毒蕈炒葱。成年二例各吃一两半,另一例品尝一块。儿童四例各吃一两稍多,另一例品尝一块。次日早发病分别入院住内科,儿科病房。(成年一例及儿童一例各品尝一块,无明显症状入院观察),成年二例死亡,一例治愈。儿童二例死亡,三例治愈。随访一年大人及孩子无任何后遗  相似文献   

20.
急性毒蕈中毒在城乡组合式城市中时有发生,现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急性毒蕈中毒36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