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总结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采用“背驼式”肝移植。结果:3例中1例存活1年,1例存活9个月,1例至今已经存活1年半时间,目前状况良好。2例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术前状况决定肝移植效果;肺部并发症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不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共同的病理改变,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内过度沉积为特征,可进展为肝硬化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等。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共同的病理改变,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内过度沉积为特征,可进展为肝硬化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等.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和肾,以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肾囊性病变为特征.病理学上定义为不同程度的肝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和不规则形态增生的胆管[1],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而肝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2].由于报道病例数较少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例CHF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高祥  史留斌  傅利锋 《浙江医学》2007,29(10):1032-1034
目的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最大流速及流量。结果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琪 《医学综述》2011,17(24):3768-3770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是门静脉高压症及肝移植研究领域较新的概念,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持续肝功能损害及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病因之一。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此就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发生机制、研究现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等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为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者解决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但是术后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后者降低门静脉高压,却减少门静脉的入肝血流,诱发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仅治疗临床并发症,不能解决肝炎后肝硬化。近几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器官保存液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致门脉高压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石症所致的门脉高压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二家医院 10年间收治的 36例胆石症门脉高压症患者 ,根据Child分级的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肝功ChildA级的患者 ,无论行一期分流或断流均有较好的结局 ;ChildB级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仍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ChildC级的患者 ,即使行简单的外引流或二期手术 ,仍有半数以上的死亡率 ;结论 :胆石症性门脉高压与门脉高压性胆石症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胆石症 -胆道梗道-肝纤维化 -胆汁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这一疾病发展的不同环节上 ,ChildA级的患者宜采用一期、根治性的手术 ;ChildB和ChildC级的患者 ,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以胆石症治疗为重点 ,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和创伤 ;此类患者术后 1周内肝功能明显较术前恶化 ,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维护 ;术中使用生长抑素和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并有利于术后肝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13.
蒋礼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67-769
肝肾综合征是继发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肾衰竭,病死率极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除对基础肝病的积极治疗外,肝移植是治疗肝肾综合征最好的方法。血管扩张药物因为副作用和缺乏临床研究证据,不再推荐使用。特利加压素疗效较肯定,但撤药易复发。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近期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对肝功能、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苦参素(天晴复欣)600mg静脉滴注,1次/d(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20mg/d,口服,2次/d(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测定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素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保肝、抗肝脏纤维化、降低门脉高压方面比单用苦参素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13例次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8kg(身高172cm);1例62岁高龄伴肾功能不全和中度肺动脉高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4℃改良StThomas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3例均康复,未发生术后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右心功能不全,经大量利尿和无创通气治疗,48h后完全恢复;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经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调整抗生素治疗痊愈。病人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例1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例均完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2例已恢复手术前工作。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少见的肝脏弥散性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尿毒症患在肾移植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门静脉高压,最后的确诊为肝脏弥散性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的诊治进行探讨,结果:DSA发现肝动脉及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一分支动脉进入肝脏,与门静脉在肝内形成弥散性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治疗无显效,胆总管及门静脉骨骼化手术后腹水消失。结论:肝脏弥散性动脉-门静脉瘘可突然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作DSA检查,治疗方法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患儿经CT和CTA检查诊断为肝内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并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施行肝移植术治疗。从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水平等均接近或恢复正常;脾脏亦有一定程度缩小;1例患儿随访至今,情况良好;另1例患儿术后失访2月,3月后超声复查发现大量腹水,门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再次手术重新植入另一供体门静脉,手术过程顺利,因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同时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于术后2周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可成为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近期疗效良好。对肝移植的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降门脉压力效果和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本中心自2004年9月~2005年10月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PVP)、脾脏斜径、门静脉(PV)血流速以及术后有无再次出血,评估降门脉压力效果。以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失血量平均2 846 mL(1 200~4 800 mL)。所有病例移植肝开放后PVP明显降低(P<0.0001),脾脏斜径变化不明显(P>0.05),PV血流速改变与术前门静脉有无栓塞有关。术后1例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继而肺部感染,其中1例抢救成功,3例(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均于术后2周内死亡。结论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而控制出血,但对于肝功能Child C级同时有合并症的病例需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