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于1996年9月北京东城区64所小学6044名6-7岁学生的发育指数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 按3:1随机抽样,将男女各1022名学生检测指标上机作四项发育指标数的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身高、体重均值高于WHO标准及1985年我国九市城市区标准,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Kaup及及Quetelet指数高于可获得的国内外资料,其中Quetelet指数增高明显;Ververck及身高胸围指数多数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按《太仓市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工作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80名0~6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等5项指标测量,并与2005年9市城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太仓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生长速度下降趋势,除12月龄组外,各指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且已达到或接近2005年9市城区标准。结论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高,评价标准运用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合肥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于 1999~ 2 0 0 0年对合肥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合肥市 3~6岁集居儿童共 5 146名 ,1999年度调查 2 640名 ,2 0 0 0年度调查 2 5 0 6名 ,其中男童 2 72 3名 ,女童2 4 2 3名。1 2方法按 1985年“全国城郊 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方案要求测每位儿童的体重、身高 ,并正确记录。1 3评价指标1 3 1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0~ 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 ,评出每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1 3 2营养不良诊断根据 1995年 4月“我国…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2007年0~6岁儿童体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在国内所处的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 472名健康儿童,对体格发育的体重、身长(高)进行城区与外县比较,与全国(九市)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结果 在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月超过1 kg,以后趋缓,身高也有同样规律,出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平均为2 kg,而身长增加12 cm,有趋瘦趋势,以后几年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 kg,身高增加7 cm.城区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优于外县.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略低于全国. 结论 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除汇区田林街道3~6岁托幼机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7年出林街道托幼机构7所共1214名3~6岁儿童体俭资料。以2005年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五项指标评价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以年龄测体重。年龄测身高.身高测体重的百分位数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本市户籍儿童比外来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本市户籍儿童肥胖的干预工作,降低肥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乍浦社区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现状,为改进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西街幼儿园198名2~6岁儿童按照标准化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并用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儿童体重均超出上海市儿童体重评价标准,并反映其生长发育指标高于上海市评价标准,身高≥P50者有140人,占70.7%;体重≥P50者有158人,占79.79%。超重儿达23.23%,肥胖儿达4.5%。结论虹口区乍浦社区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存在营养过剩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两种标准筛检的肥胖儿童血生化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新体重指数(BMI)标准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肥胖儿童并评价肥胖影响肝功能和血脂的情况.方法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肥胖儿童和对照儿童进行肝功能、血脂等14项指标测定.结果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出的280名肥胖儿童,其中仅有125名被新BMI标准判定为肥胖.BMI标准筛选的肥胖儿童7项指标的异常率(10.4%~22.9%)高于对照儿童,BMI标准排除的155名“肥胖”儿童5项指标的异常率(3.23%~13.0%)高于对照儿童.结论新BMI标准比原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高,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儿童仅不足1/2被新BMI标准判为肥胖.部分被新BMI标准定为超重的儿童也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血脂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坪山私立学校7~12岁学生体格发育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私立学校1 594名7~12岁外来务工家庭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调查结果与广东省、全国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坪山私立学校7~12岁学生身高、体重等指标发育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多个年龄组平均身高、体重等指标明显低于广东省1995年相同年龄组的平均水平,所有年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全国2000年相同年龄组的平均水平。结论与广东省、全国7~12岁儿童相比,坪山外来务工者子女身高、体重发育仍有一定的差距,应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准确地了解温州市1~7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方法]收集了温州市不同城区的82所幼儿园的17133例儿童,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身高、体重测量.[结果]与全国九城市(1995年)标准比较:身高方面:男性儿童2岁组,女性儿童18月、2.5岁身高均值高于全国9城市标准.体重方面:男性儿童2.5岁,女性儿童18月、4岁体重均值高于全国九城市标准.与WHO推荐的标准(1997年)比较:身高方面:男性儿童除3岁、4岁组,女性儿童除3.5岁组无差异外,其余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体重方面:男性儿童除3.5岁无差异外,其余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结论]该市1-7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呈快速增长趋势,营养状况处于优质水平.反映了近年来该市1~7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WHO推荐(1997年)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已难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宝山区群体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宝山区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现状,探讨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方法]对本地区2002年5月15日~6月30日期间104所幼儿园2~6岁20405名儿童,应用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和WHO0~6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进行生长发育对照分析。[结果]各年龄组男女儿童体重均超出上海市儿童评价标准,平均为0.61~0.68k,身高超出较少,平均为0.08~0.23cm,并反映上海市评价标准高于WHO标准。[结论]宝山区群体儿童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体重、BMI变化特点及体格发育现状和规律.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64 038名健康儿童的身高、体重,按年龄别性别计算身高、体重、BMI的均值、标准差和百分位数,与WHO(2006年)和中国9市城区(2005年)调查结果的参照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儿童体重、身高的年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各项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且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儿童BMI随年龄和性别不同有明显变化,4~6个月时达高峰,以后随年龄增加而缓慢下降.结论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平均生长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WHO标准,儿童体重、身高的年增长速度与2005年中国9市城区调查的同年龄人群平均水平总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BMI代替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评价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燕  彭宁宁  沈渝 《中国校医》2004,18(5):388-390
目的探讨用体质量指数(BMI)指标代替身高标准体重法对上海市7~11岁小学生进行营养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6480名7~11岁的学生2002年5~6月进行的健康筛查的数据作为建立标准参考值的数据库.抽取上海市3个中心城区和1个郊区的6所小学2347名学生在2002年5~6月份开展的健康筛查的资料来进行上述的BMI营养评价标准参考值的回代验证.结果得到7~11岁学龄儿童分性别分年龄组的肥胖、超质量、较低质量和营养不良的BMI值的切点,回代验证的结果显示BMI参考值与身高标准体重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研究以1985年制订的身高标准体重标准作为基础,制订学龄儿童营养评价的BMI参考值,为将来使用新标准时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历年资料的分析提供一个回顾性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1975-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1975-2005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资料来源于1975、1985、1995及2005年中国9个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调查点为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及昆明市的城区及郊区县.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刚初生至差1 d不满7岁的健康儿童,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儿童各150~200名.1975年样本量为158 400名,1985年样本量为152 874名,1995年样本量为157 362名,2005年样本量为138 775名.分析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变化.结果 30年间,无论城、乡、男、女,多数年龄组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高均有明显增长.其中12~15个月组体重增长0.76~1.14 kg,6~7岁组增长2.58~3.26 ks;12~15个月组身高增长2.7~3.8 cm,6~7岁组增长5.0~7.6 cm.胸围4个月前几乎无增长,4个月后略有增长;头围增长幅度最小,增幅在0.1~1.0 cm之间.1975-1985年、1985-1995年、1995-2005年身高、体重每10年的增幅逐渐变大,其中5~6岁城市男童体重分别增长0.58、1.02、1.67 kg,身高分别增长1.5、2.0和2.6 cm.身高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其中6~7岁组男童的城乡差别由1975年的4.9 cm降至2005年的2.6 cm;体重城乡差距的变化则为3岁前略有缩小,3岁后却逐渐增大,其中6~7岁组男童体重的城乡差异由1975年的1.14 kg增大至2005年的1.72 kg.身高、体重的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结论9个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有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吕梁地区小学生生长发育及现时营养状况.我们对该地区城乡7~10岁小学生1656名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三材料来原本资料来自1992年吕梁地区学生健康监测,7~10岁小学生共1656名,其中县城826名.农村832名。2评价方法及标准:2.1生长发育:按《中国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相关法》评定发育等级。2.2营养状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推荐《国际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标准》以身高标难体重进行评价。标准体重为100%,同等身高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90~110%为现时营养良好,<90%为营养不良(分轻、中、重),>110%为肥胖(分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2005年0~6岁儿童体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十年变化趋势。【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调查17736名健康儿童,对体格发育的两项指标(体重、身高)进行市区与郊区比较、1995年与2005年指标比较、2005年与WHO标准比较。【结果】在出生后前3月,平均每月体重增加均超过了1000 g,3~6月趋缓,后半年每月体重增加平均未超过300 g。出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仅为2~3 kg,但身高增加近12~13 cm,与后几年每年体重2 kg左右,身高7 cm左右相比,1~2岁儿童趋向于瘦而不是胖。市区与郊区比较22个年龄组中有12-14个年龄组市区与郊区有显著性差异,市区高于郊区。2005年与1995年比较,郊区儿童体重、身高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市区儿童增加的幅度。05年与WHO指标比较,市区儿童的体重、身高均高于或等于WHO标准。郊区儿童大部分也超过或等于WHO标准。【结论】上海儿童体格发育市郊差别明显缩小,上海儿童的体重身高超过或等于WHO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泉州市区6~18岁儿童少年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身高别体重(WFH)标准。[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市区和55所学校65874名学生2008年测得的身高、体重值,分别计算各组段男女生WFA、HFA和体质指数(BMI)的百分位数和算术均数,与“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及WHO推荐标准(1997年)进行比较。[结果]取得了6~18岁男女生WFA、HFA、和BMI各组段P5~P95值、平均值及标准差。男生身高、体重随年龄持续增长,15岁后增长变缓;女生身高、体重15岁以前随年龄持续增长,12岁后增长变缓,15岁以后基本持平。6~18岁儿童少年HFA、WFA标准已与1995年全国标准、WHO推荐标准在数值上明显不同。[结论]泉州市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评估应采用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滕州市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4年5月11日对2797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滕州市城区学校5所和乡村学校20所,共27976名中、小学生。1.2监测项目:身高、体重、视力、龋齿、沙眼。1.3方法:按照学校卫生年报表技术规范,采用198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百分位数评价表、全国7~22岁城乡学生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表,评价出身高、体重、营养等级指标。2结果与分析2.1身高、体重发育不平衡。体重上等率高于…  相似文献   

18.
爱林牌WZR-EC2型"儿童保健电脑",采用两套标准,即2005年版《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2006、2007年版WHO公布的0~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标准中,除体重、身长(高)外,中国标准中还有头围、胸围、坐高及BMI(体块指数)等标准;国际标准中有上臂围、头围及BMI。新EC2能显示中位数,评价生长发育状况(分6个等级)及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超重、肥胖(分轻、中、重)、体重正常和体型等指标,计算BMI数值及评价,还附有预测儿童成人时身高及百年历功能等,并携带日本EPSON微型打印机,只要输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对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相关法和指数法等。最近我们用综合评价法对3~7岁集居儿童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来源与方法于1989年12月~1990年7月选择省、市、工厂幼儿园3~7岁集居健康儿童1940名,其中男1064名,女876名。按照1985年全国“儿调”协作组统一规定的测量方法,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将每个小儿的实足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值输入“登月牌EBJ——Ⅰ型儿童保健电脑”进行评价,并记录优、中、差各等级及肥胖、营养不良等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巨大胎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于2008年8-11月调查安徽省合肥市2~4岁巨大胎儿211名,并选择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为对照1:1匹配,测量儿童身长/身高、体重等体格生长指标.结果 巨大胎儿2~4岁儿童在身高/身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且评价的等级也较高,其中年龄别身长/高、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别体重评价为上等的分别为23.2%、18.0%和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1%和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巨大胎儿男童较女童在体格生长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更明显.结论 巨大胎儿2~4岁体格发育水平总体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但存在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