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50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与QTcd值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后QTd及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增大(P<0.05);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及透析后QTd、QTcd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在透析后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QT间期离散度的观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对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碱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对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碱中毒成功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成人左心室肥厚心肺转流(CPB)后QT离散度(QTd)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S)组和对照(C)组。S组于麻醉诱导后吸入2%~3%七氟醚30 min,随后快速充氧进行气体交换10 min;C组则给予相应的芬太尼。记录术前、术后第1、2和3天QTd值、QT离散度校正值(QTcd)和术后7 d心律失常。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C组比S组显著延长。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缩短左心室肥厚CPB后患者的QTd与QTcd,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比观察5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急性心梗死组QTd、QTcd明显>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显著增高,QT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令生 《河北医药》2001,23(2):94-9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体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对60例AMI患者进行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1)AMI患者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的QTd、QTc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死亡组QTd、QTcd均明显长于生存组(P<0.01)。(3)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长非心律失常组(P<0.01)。(4)心衰组QTd、QTcd亦明显长于非心衰组(P<0.01)。结论:AMI患者QTd、QTcd明显延长,提示AMI患者心肌存在明显电不稳定和复极的不同步性。其不失为AMI发生心脏事件和猝死简单而实用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锐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2):25-25,2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与58例健康人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与未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 急性心梗塞组QTd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度者。结论 推测QTd作为无创性预测心脏事件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d(QTcd)],出院前24h内再次测定QTd、QTcd。结果各组患者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死亡患者QTcd与存活者比较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QTd与QTcd是AMI高危患者临床心电学的敏感指标之一,对AMI患者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及评价心功能状况、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卢文宣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0-104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测量每例患者心肌梗死后的QTd和QTcd,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心衰的QTd进行比较。结果:QTd、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衰的QT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通过QT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QT离散度 (QTd)、校正过的QT离散度 (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 :对 10 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 8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QTd≥ 6 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 <6 0ms者 (P <0 0 1) ,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QT和QTc为(406±33)ms和(413±37),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PCI能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定心电图QT间期计算出QTd及校正的QTcd,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中miR-1的实际表达量和QTd及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且有VA者的QTd及QTcd值均大于无VA者,QTd的延长与V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1表达水平与QTd呈正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miR-1与QTd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二者联合对AMI患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患者心电图QTd及QTcd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QTd及QTcd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明显缩短QTd及QTcd,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超豪  吴继雄 《安徽医药》2014,18(4):641-64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把已行PCI术患者的QT离散度与其PCI术前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对行PCI术的36例未用替罗非班患者的QT离散度与30例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数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大.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增大.PCI术后其QTd及QTc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及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 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急性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治疗组52例慢性房颤患者服药前与服药14d后的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服药14d后,QT、QTc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QTd和QTcd较服药前缩短(P<0.01)。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对比,前者QT、QTc、QTd、QTcd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索他洛尔使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间期和QTc延长,而使QTd、QTcd适度缩短,这与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席刚  侯东哲  刘芳  陆彤  李毅  张春时 《天津医药》2001,29(12):712-7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程度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药物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心绞痛患者,分为稳定性(35例)及不稳定性(33例)两组,与30例正常人对照。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各导联QT间期,用QTmax-QTmin得QTd,并用Bazets公式算出QTcd。同时观察冠心病人经鲁南欣康注射液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缺血及QTd和QTcd的改变。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QTd及QTcd长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心绞痛组又长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治疗后心肌缺血减轻,QTd和QTcd明显缩短,结论:QTd和QTcd延长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鲁南欣康在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使QTd及QTcd的缩短。  相似文献   

19.
张孝勤  张郁清 《淮海医药》2003,21(5):380-381
目的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 QT离散度检查 ,了解冠心病对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这些变化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 连续检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心绞痛患者 2 1例 ( 组 ) ;心肌梗死患者 4 0例 ( 组 ) ;正常对照者 35例 ( 组 )。QTd的测量时间为早晨 8:30~ 10 :30 ,同一安静检查室内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 (纸速 5 0 m m/s) ,通过手工测量、计算得到 QT离散度和校正的 QT离散度结果。并于出院后 6~ 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 QTd和 QTcd较正常者显著延长 ( P<0 .0 1) ;且心肌梗死患者 QTd和QTcd较心绞痛者亦明显延长 ( P<0 .0 5 ) ;近期心脏事件与 QT离散度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电稳定性受损 ,心肌梗死患者更加明显 ;冠心病的 QTd指标对近期心脏事件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量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