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24例宫腔镜下残断节育环取出术的应用,方法 介绍手术方式,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护理,结果 24例残断节育环均成功取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准确快速的术中护理配合,完善的器材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宫腔镜在临床诊断不孕症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继发不孕患者行彩超,宫腔镜联合监测输卵管通液。结果一次监测输卵管再通率为90.47%,二次监测输卵管再通率为82.6%,三次监测输卵管再通率为78.5%,平均为86.1%,孕育率为29.6%。结论应用彩超、宫腔镜联合监测输卵管通液科学准确,避免传统通液的盲目性,为不孕症患者提供现代高科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宫内节育器一直是我国育龄妇女主选的避孕措施,其使用率占世界宫内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7%[1],随着其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节育器的嵌顿、断裂、碎片残留或异位等,往往造成取出困难。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使用宫腔镜检查,对27例嵌顿节育环成功取出,报告  相似文献   

4.
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是计划生育临床上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具有直观、安全、准确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37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因节育器嵌顿、断裂、部分残留或“迷失”等所致节育器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收治的常规IUD取出失败或IUD断残患者48例,应用宫腔镜联合B型超声诊断、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病例中45例宫腔镜下一次成功取出,1例第二次取出。2例宫腔内未见IUD,后经剖腹探查取出。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不但可以精确的对宫内IUD定位,正确选择取器途径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取器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何巍  张志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67-267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孕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宫内节育器移位时有发生,本文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尚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22-1023
目的:探讨困难宫内节育器的宫腔镜下取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的38例常规取器失败的病例。结果:38例取器困难者在宫腔镜下均一次取出。结论:宫腔镜下取器是对困难取器病例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我们对经官腔镜、彩超联合检查证实为官腔粘连症的病例在官腔镜直视下分离粘连处,辅以中西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困难的宫内节育器取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2月52例常规取器失败后,利用宫腔镜检查并顺利取出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应用宫腔镜均成功取出,其中节育环位置正常5例,嵌顿环(包括断裂的嵌顿环)41例,变形6例.结论 宫腔镜对诊断和处理困难的取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 4 2岁 ,住院号 1982 35。 11年前上圆环避孕 ,8年前在当地医院取环断裂 ,仅取出部分环。随后出现腰骶酸胀、下腹坠痛及性交痛 ,先后就诊于两家省级医院 ,B超及透环发现双子宫和残留环嵌顿 ,均未取出残留环 ,建议经腹子宫切开取环 ,遭患者拒绝。 8年来一直行抗炎 ,止痛等处理症状无缓解而入我院。入院后行B超检查示 :双子宫 ,大小分别为 :左 4 .6cm× 3.3cm× 3.9cm ,右 4 .5cm× 3.2cm×4 .1cm ,IUD位于左侧子宫 ,两子宫内膜回声均质 ,宫内膜居中。宫腔镜检查为 :双子宫呈桶状 ,上端狭窄 ,两子宫顶端各有一输卵管开口…  相似文献   

11.
【病例】 女 ,2 8岁。因产后 6个月放置子宫节育环后腹痛15天 ,于 2 0 0 2年 9月 16日入院。查体 :心、肺检查无阳性体征。下腹耻骨上方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未触及包块。妇科检查 :已婚经产外阴 ,宫颈光滑 ,子宫后位 ,稍大 ,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宫腔镜示 :宫腔 6cm ,内膜尚可 ,未见宫内节育器。B超 :子宫 4 46cm× 3 0cm ,轮廓规整 ,宫内回声均匀 ,子宫前壁见节育环 ,部分突向子宫壁外侧 ,子宫两侧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 8 63× 10 9/L ,血红蛋白 117g/L ,余 ( -)。行宫腔镜取环未能取出 ,后行全麻腹腔镜下节育环取出术。…  相似文献   

12.
戴云先 《安徽医药》2016,20(1):154-155
目的 讨论宫腔镜联合彩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妇产科异常子宫出血病人90例,所有患者先接受超声检查后接受宫腔镜检查,对比分析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90例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31.1%。不同检查方式的确诊率、不符合率以及不确定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联合彩超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其余两种方式(P<0.05)。不同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分析显示,超声、宫腔镜、宫腔镜联合彩超3种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1.1%、77.8%和90.0%,3种方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联合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病理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诊断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异位环,并取出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和取环失败宫内节育器(IUD)。结果成功取出宫内嵌顿环、断残环、位置正常IUD(尾丝缺失)及异位环44例,其中在宫腔镜下成功地取出节育器38例(另有4例为异位环,游离至腹腔,腹腔镜取出),成功率95%(38/40),其中2例因T型节育器塑料托断片大部分植入肌层,经过试取失败后,经腹取环。成功取出38例中, IUD断片残留19例;部分嵌顿IUD12例;4例IUD扭曲变形;3例为V型节育器,尾丝缺失,位置正常。44例病历中25例为金属单环(2例异位腹腔),16例为T型环(2例异位腹腔),3例为V型节育器。同时发现宫腔病变7例,其中5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论带器者应按规定时间取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绝经期软化宫颈的准备;手术操作者切不可盲取、强取;否则致宫内节育器金属丝断裂、断端嵌顿或将尾丝扯断,更不易取出。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具有诊断明确、直观、安全、微创之优点,成功率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8例IUD取出困难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镜下取出IUD,必要时B超、腹腔镜监护.结果 38例患者中,宫腔镜下成功取出IUD 36例(94.74%),无一例发生子宫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取出成功的36例病例中,IUD位置正常5例,IUD部分嵌顿17例,IUD断裂、残留10例,宫腔粘连2例.IUD异位于子宫内膜或子宫浅肌层1例,IUD扭曲变形1例.结论 宫腔镜用于处理IUD取出困难是安全有效的,必要时辅以B超、腹腔镜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2例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后给予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结果 122例患者,确诊为内膜息肉103例,黏膜下肌瘤6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例,宫颈管息肉4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例,胎物残留2例,宫腔粘连1例。结论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可以进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刮除术或电切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节育器取出困难时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年间44例因常规取器失败而改行宫腔镜取器病例,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43例宫腔镜下一次性成功取出,1例宫内金属节育器嵌顿2/3肌层并锈蚀,残留0.3 cm断裂物未完全取出,随访无异常,成功率97.7%。结论:运用宫腔镜诊治多种原因引起的节育器取出困难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与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AUB)中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2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超与宫腔镜检查,对可疑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对比分析。结果 AUB病因多样,最常见的器质性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39.3%和子宫黏膜下肌瘤20.4%。宫腔镜诊断AUB是否存在有宫内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优于经阴道彩超(97.4%、78.9%、98.7%、65.2%VS 92.9%、52.6%、97.0%、31.3%),其中特异度与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36和χ~2=6.293,P=0.016)。结论宫腔镜对AUB诊断及后继治疗较经阴道彩超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冯淑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6-32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不孕症患者108例的病因、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 结果 100例不孕症患者有盆腔异常,其中盆腔炎占58.0%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8.0%;继发不孕患者中盆腔炎的比例高于原发不孕患者(x2=11.922,P<0.05);原发不孕患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继发不孕患者(x2=5.141,P<0.0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腹腔镜诊断符合率66.4%,假阳性率28.0%,假阴性率4.0%. 结论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可早期、明确发现引起原发不孕的原因和病变部位,并能进行相应的治疗,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B超联合宫腔镜在取出困难的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宇 《云南医药》2006,27(3):264-265
据1994年第4次IUD国际会议数字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6亿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我国占8000万以上,达我国育龄妇女采用措施中的40%。据估计,我国目前有1亿多妇女使用IUD。同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妇女因各种原因停用IUD,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在取环过程中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对要求取器的妇女及时完整取出IUD是确保女性生殖健康及计划生育实施的重要措施。目前宫腔镜已广泛应用于计划生育工作中。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更好的观察IUD在宫腔内形态,嵌入的部位及范围,并可在直视下取出,避免病人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现将本院经常规取器失败,后经宫腔镜诊断并取出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在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84例患者开展门诊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对节育器位置、节育器同子宫肌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将上述84例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门诊宫腔镜取环,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腹部超声取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导致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诸多因素当中,嵌顿、残留断裂占比、绝经后宫颈萎缩占比均较高,宫腔粘连占比、异位占比以及黏膜下肌瘤占比相对而言较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与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节育器发生嵌顿及断裂残留等均为导致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主要因素,门诊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在节育器取出困难中应用,可以通过直接检查患者宫腔内环情况,对取环的方式进行选择,以提升取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