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新风 《医学信息》2010,23(14):2439-2440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提高认识,及时治疗,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总结32例外伤性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CT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26-120d后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存在必然联系,特别对于老年伤者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提高认识,及时治疗,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总结32例外伤性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CT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26-120d后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存在必然联系,特别对于老年伤者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血肿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又称硬膜下水瘤,常继发于轻型和中型颅脑外伤,单纯药物治疗积液吸收缓慢,完全吸收困难.本文总结我院1996年6月~2003年6月高压氧治疗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4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早期发现并采用头低患侧卧位的特殊体位保守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一定时期内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265例,均在发现硬膜下积液且病人能够配合的情况下尽早采取头低患侧卧位的特殊体位治疗,每天保持特殊体位4h以上,同时停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药物,10d后复查颅脑CT评价治疗效果,硬膜下积液完全吸收者为治愈,积液量较前明显减少1/3以上者为好转.结果 本组病例10天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结论 多数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只要发现及时,采用特殊有效的体位治疗,保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控制进展并进一步好转和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颅骨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 病例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约为23~52岁,平均年龄约为37岁左右.回顾性分析研究这3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硬膜下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选取的3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分别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7~14d,最后有23例患者对侧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7例患者对侧硬膜下积液未见较少,对其采取引流术后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行颅骨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出现积液的情况时,分析积液发生的原因,早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积液的进一步增多或减少并发症;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措施,明显减少了积液的发生;同时对已经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行颅骨钻孔引流术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5%。其中颅内积气3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积液漏2例,保守治疗后吸收;血肿复发1例,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精神障碍1例,癫痫1例,经对症治疗无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显著,但需重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张景杰 《医学信息》2007,20(4):630-631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山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4例。根据GOS评分结果:良好25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向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外伤性后颅窝硬膜血肿及早确诊后,尽早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钻孔术中冲洗配合术后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钻孔术中冲洗配合术后软通道控制引流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3例出现少量硬膜下积液,无颅内感染.CT提示无复发血肿.结论:钻孔冲洗配合术后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于硬膜下积液及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很难鉴别,硬膜下积液迟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就更难诊断。随着CT及MRI的普及,由于硬膜下积液有迟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故引起人们的注意。我科自1994年至2001年共收治43例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10例迟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54~77岁,平均65.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车祸5例,打击伤3例,坠击伤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及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自发性低颅压患者均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表现,5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伴有硬膜下血肿,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CSF压力均<60 mmH2O,而慢性硬膜下血肿除头痛之外,部分有精神障碍和偏瘫症状。影像学上两组均可表现为硬膜下等T1、长T2表现,自发性低颅压患者还伴有硬脑膜明显强化,脑组织肿胀,“脑组织下移”改变,而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具有这些特点。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给予补液等保守治疗效果好,而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要钻孔引流。结论:自发性低颅压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临床及影像学均各有特点,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1.
对1993年8月至今7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提示手术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8例,女性17例,年龄18~72岁,平均47岁,病程1~8月,积液位于额颞顶部65例,额颞部10例,双侧占4/5。 2.临床表现:头昏头痛46例,反应迟钝61例,精神症状58例,轻瘫13例,GCS评分9~15分。 3.治疗方式:单纯钻孔硬膜下引流手术11例,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侧裂池开放(与硬膜下沟通)手术37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S-P)27例,分流手术患者脑脊液(csf)蛋白含量需小于0.5g/L。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了63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12例保守治疗治愈,51例手术保脾的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无腹腔内感染,切口一期愈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保脾治疗。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 分析了63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12例保守治疗治愈,51例手术保脾的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无腹腔内感染,切口一期愈合.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保脾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64例创伤患者的鼓膜穿孔,其中双耳36例,单耳228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262例治疗满意,2例不佳。结论 采用保守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保守治疗简单方便,经济实惠,但诊断外伤性鼓膜穿孔要有两位耳科专科医师在场,以增加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特点以及对疗效的影响,并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000-01-01—2017-06-01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统计病例的疾病诊断、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治疗方式和疗效的临床资料;2)按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分为血液系统疾病组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疗效和病死率;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按既往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以及病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33例,其中同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5例。1)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组相比,血液系统疾病组的男性比例低(P0.01);平均年龄轻(P0.01);治疗有效率低(P0.001)和病死率高(P0.001);2)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有效率高(78.9%对31.3%,P0.01)和病死率低(15.8%对50.0%,P0.05)。结论 1)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男性比例低的特点;2)血液系统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危险因素;3)当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应积极准备,尽量减少血液系统疾病的影响,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颅骨钻双孔引流术.结果 2例痊愈,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 颅骨钻双孔引流术并发症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探讨处理方法,提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近3年收治的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其中因症状加重进行复查CT52例,主动性复查20例。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34例,死亡率12.5%,保守治疗38例,保守治疗无死亡,重残和轻残者均为手术组病人。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与是否存在颅骨骨折、早期强力脱水、对冲伤损伤程度有关。对存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外伤后6~9h内复查头颅CT,一旦确诊,应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钻孔扩大骨孔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止,以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17例均治愈。其中术后继发血肿4例,2例硬膜外血肿经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2例硬膜下血肿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1例泥砂样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血肿残存,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术后气颅3例,经调整高位引流管位置引流及取患侧卧位后,积气吸收。结论应用钻孔扩大骨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野暴露充分、对硬脑膜进行悬吊、术中冲洗干净、直视下打开血肿壁及术后通畅引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将其分为脑积水组(18例),非脑积水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是否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中线是否移位、骨窗面积、术后是否伴有颅内感染及硬膜下积液,分析发生创伤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为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后是否颅内感染、术前中线是否移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患者术前GCS评分(P=0. 020)、是否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P=0. 020)、骨窗面积(P=0. 002)、术后是否有硬膜下积液(P=0. 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窗面积较大(P=0. 011)、术后有硬膜下积液(P=0. 024)与脑积水发生显著相关(P 0. 05)。结论 骨窗面积较大与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硬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的预后十分重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生物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松弛缝合中修补硬膜缺损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使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颅脑损伤中硬脑膜缺损者应用人工硬脑膜修补后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结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年,共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应用人工硬脑膜后脑积水22例,皮下积液8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鼻漏1例,修复后头颅CT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反应和表现。42例患者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工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融合恢复较好,无粘连及炎症反应发生。说明实验所用生物型人工硬膜并发症少,相容性好,能够较好的与正常硬脑膜融合,保护脑皮质。关键词:生物人工硬脑膜;颅脑损伤;硬薄膜缺损;并发症;松弛缝合 doi: 背景:硬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的预后十分重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生物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松弛缝合中修补硬膜缺损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使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颅脑损伤中硬脑膜缺损者应用人工硬脑膜修补后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结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年,共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应用人工硬脑膜后脑积水22例,皮下积液8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鼻漏1例,修复后头颅CT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反应和表现。42例患者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工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融合恢复较好,无粘连及炎症反应发生。说明实验所用生物型人工硬膜并发症少,相容性好,能够较好的与正常硬脑膜融合,保护脑皮质。关键词:生物人工硬脑膜;颅脑损伤;硬薄膜缺损;并发症;松弛缝合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