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催醒疗效。方法将160例因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的患者(Glasgow评分3~8分)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催醒治疗疗效确切,是可靠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醒脑静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81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高压氧治疗后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高压氧治疗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 h清醒率及治疗2周时APACHE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 Ⅱ)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24 h内清醒率(87.8%)高于对照组(70%),P〈0.05;2周时A-PACHE Ⅱ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可促进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苏醒,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为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和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盐酸纳洛酮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醒脑静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尽早清醒,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伴有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各68例,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两组GCS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 GCS评分即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7 d和14 d 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14 d后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14 d后,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恶化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意识障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蔡永辽  张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95-19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传统西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76例(对照组),与在西药治疗基础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患者80例(观察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死亡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5.8%,病死率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GCS评分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有效药物,能改善昏迷、促使苏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经过亚低温治疗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伦贤 《重庆医学》2006,35(4):322-324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109例重型颅脑损伤(SBI)(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109例SBI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伤后6个月,根据GCS评分判定预后,结果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与死亡。结果 随访6个月~6年,亚低温组20例预后良好(36.4%),8例中残(14.5%),13例重残(23.6%),2例植物生存(3.6%),12例死亡(21.8%);常温组12例预后良好(22.2%),中残6例(11.1%),重残14例(25.9%),植物生存2例(3.7%),死亡20例(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温组(P〈0.05),其应激性溃疡和癫痫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心律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利于降低SBI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催醒疗效.方法 将160例因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的患者(Glasgow评分3~8分)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催醒治疗疗效确切,是可靠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章来晓 《中外医疗》2014,(34):26-27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9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服用人血白蛋白予以治疗,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对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E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5%,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05);在治疗20 d之后,除去死亡的病例,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1.31±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OS评分为(4.16±0.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给予药物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标,提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脑脊液乳酸(CFS-LA)水平在预后评判中的价值。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水平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5个意识水平,按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腰穿收集脑脊液做乳酸测定,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分析意识水平、GCS评分与CFS-LA水平的相关性,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脑脊液水平的差异。结果经Spearman相关分析,CFS-LA与意识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01),CFS-LA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92,P=0.000),生存组CFS-LA(3.51±0.99),死亡组CFS-LA(4.22±1.59),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5)。结论意识障碍患者CFS-LA水平与意识障碍程度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Iin—jury,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证实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DAI组于外伤后12、24h及72h常规进行DTI扫描,正常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并记录患者大脑额叶皮质下、胼胝体及脑干处各个时间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troph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变化,比较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DAI患者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ADC值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但各个部位、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各个部位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各个部位ADC值与GCS评分相关性不大(r=0.480)。结论:相对于ADC值,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映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及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敛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治疗和其脑磁共振弥散张量的回复作用。方法对30例采用醒脑静治疗的DAI患者(治疗组)和28例常规治疗的DAI患者(对照组),在治疗初始、治疗后第10、30、60天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检查,同步记录并比较治疗初始、治疗后第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第30、60天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比较两组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结果治疗后第3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GOS评分和FA值均升高。治疗后第60天,治疗组FA值仍较对照组升高,而GOS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醒脑静能提高DAI患者的GOS评分,促进其脑磁共振弥散张量的回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精神病伤残鉴定案例的特点、对伤残等级的影响,为此类案例的鉴定提供有益线索。 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案例530例,分为研究组(合并DAI的颅脑损伤)72例与对照组(未合并DAI的颅脑损伤)458例,调查2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间隔、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头颅CT报告、鉴定时脑电图报告、鉴定诊断意见、鉴定伤残等级等资料,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鉴定时CT报告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脑电图报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残等级为7.92±1.39,对照组为8.72±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研究组轻度及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70.6%的变化;对照组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81.6%的变化。 结论 合并DAI的颅脑损伤案例伤残等级更高,伤残等级与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及轻度和中度异常脑电图相关。提高对DAI的认识对此类案例鉴定结论的判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和讨论。结果按GOS评分,良好11例(22.9%),中残9例(18.8%),重残6例(12.5%),植物生存4例(8.3%),死亡18例(37.5%)。结论交通事故是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原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