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静脉溶栓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方法对36例AMI患者,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检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开放率.结果24例AMI患者发病后6 h内溶栓,冠状动脉开放率为70.83%.12例发病后6~12 h时溶栓,冠脉开放率为33.33%.结论溶栓疗法能使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比较AMI发病后≤6小时和6~12小时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31例和非溶栓治疗59例AMI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结果显示AMI发病后≤6小时内给药冠脉再通率高于6~12小时内给药,但疗效相近(p>0.05),均优于非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p<0.05)。提示静脉溶栓疗法可延长至AMI发病后12小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结果 84例AMI总再通率为78.57%,其中发病1~6h、6~12h、〉12~24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33%、57.14%、20%,各时段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可显著降低AMI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宁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发病2h内静脉溶栓治疗2例,全部再通(100%),6h以内静脉溶栓12例,再通9例(75%),12h以内静脉溶栓6例,再通2例(3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19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3.3%,未通率36.7%;发病3 h 内再通率为83.3%,3~6 h内再通率73.3%,6~12 h内再通率33.3%.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2例,ST段抬高下降>50%者19例,CPK峰值提前者2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仅1例并发黑便,2例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仍为治疗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利 《中外医疗》2009,32(10):39-39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开展溶栓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16例,再通率为57.1%,发病在4~6h者6例,再通率为60%。结论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发病6h内,尽早开通冠脉血流,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 r-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PA 18 mg +0.9%氯化钠50 ml快速静脉溶栓治疗,30 min后再给予r-PA18 mg治疗.计算发病0.5~2h、>2~4h、>4 ~6 h及>6~12h内溶栓再通率,并将6h内溶栓病例与将>6~12 h溶栓病例进行再通率比较.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为86.67%,>6~12 h溶栓再通率为41.67%,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r-PA急诊溶栓治疗AMI疗效好,再通率高,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2h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按发病后1~3h,3~6h,6~12h三个阶段做溶栓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再通44例,1~3h21例,3~6h16例,6~12h7例,再通率73.3%,三阶段分别为35.0%,26.6%,11.6%,未通16例,再通组死亡2例,未通组死亡4例,再通组死亡率4.5%,未通组死亡率25.0%。结论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吴伊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8-14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通过绿色通道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率75%,其中发病〈3h再通率83.3%(40/48),〈6h75%(33/44),6—12h33.3%(2/6),〉12h0%(0/2)。5周病死率11%,再通组20%(4/75),未通组28%(7/2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完善急救的情况下可使AMI患者尽早静脉溶栓,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尹宏磊 《中外医疗》2011,30(27):27-28
目的 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发病6h以内)和B组(发病时间在6~12h),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其冠状动脉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再通率为92.5%,B组再通率为39.3%,A组的再通情况较B组有明显优势(P〈0.01).全部患者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5.9%.其中6h内组死亡1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因其方便、快捷,尿激酶溶栓价格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志男  雷力成 《微创医学》2001,20(5):594-596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周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3.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进行评价。方法42例发病3h内AMI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后7h-15d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判断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率为76.19%,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率为8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h内AMI静脉溶栓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临床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王志男  雷力成 《医学文选》2001,20(5):594-596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周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47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冠脉再通33例,再通率为70.21%,其中6h内再通患者29例,再通率为87.88%(29/3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邹海林 《中外医疗》2011,30(10):29+31-29,3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AMI患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90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6h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经溶栓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0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4例,再通率为71.1%,发生出血3例,其中6h内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5.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小时的疗效。方法: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结果:2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65.25%,比较≤2小时与2—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N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9例AMI患者接受rt -PA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39例中冠状动脉再通 2 9例 ( 74 .3% ) ,其中发病 6小时以内的溶栓再通率为 85.7% ( 12 14 ) ,发病 6~ 12小时的溶栓再通率 6 8% ( 17 2 5)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 .0 5)。≤ 6 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6 5岁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提倡急诊室溶栓 ;>6 5岁的患者静脉溶栓同样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冠脉的最佳时间.方法 42例AMI患者2 h之内溶栓9例,2~6 h内溶栓26例,7~12 h之内溶栓7例,观察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差别.结果 2 h内和2~6 h组溶栓再通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8),但两组再通例数均分别显著性高于7~12 h溶栓组(P=0.009,P=0.005).结论 早期(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