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广东地区青年大肠癌和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年龄大肠癌的发病模式。方法:总结分析广东四个地区五间医院1988年2008年收治的8 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五间医院1988年2008年收治的8 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五间医院1988年2008年共收治确诊青年大肠癌患者49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3 466例,青年组中男∶女为1.2∶1;老年组中,男∶女为1.7∶1。青年组中直肠癌:结肠癌为1.4∶1;老年组中直肠癌:结肠癌为1∶1。青年组中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占27.7%,高于老年组的8.6%。青年组中低未分化癌占57.7%,高于老年组的18.6%。青年组中Dukes C期和Dukes D期占59.9%,较老年组的42.3%高。结论:青年组的女性比例高于老年组的女性比例;青年组以直肠癌为主,老年组中直肠癌的比例下降,右半结肠癌增加;青年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晚期病例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41例,死亡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9例。结论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配合液状石蜡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梗阻解除,为术前充分准备赢得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为手术一期切除吻合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103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年人(<35岁)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103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59.2%),病理类型中黏液腺癌占35.0%,低分化腺癌占23.3%,Dukes分期c、D期占73.8%.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提高认识及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7年10月67例〉60岁大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DukesB期8例、C期35例、D期24例,均行手术治疗,45例行根治性切除(67.16%),17例为姑息性切除,5例剖腹探查后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总切除率为92.53%。一期肠切除吻合54例(80.59%),二期肠切除吻合术6例。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1例死亡。58例获随访,2年生存率81.03%,5年生存率43.1%。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认识其临床特点,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 80 岁以上老年大肠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分析长海医院 1997 年 4 月至 2003 年 11 月 50 例 80 岁以上老年大肠癌围手术期资料,包括病史、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50 例中发生并发症共 16 例(32%),其中切口感染 7 例(14%),肺部感染 5 例(10%),吻合口瘘 1 例(2%),切口疝 1 例(2%),尿路感染 1 例(2%),尿潴留 1 例(2%),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 年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84.4%和55.0%.结论:80 岁以上老年大肠癌的择期手术预后尚佳,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积极防治心肺及切口并发症,选择适宜手式方式及麻醉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8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高龄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高龄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42例,占73.68%,Miles手术6例,占10.53%,Dixon手术11例。术后52例痊愈出院,5例(8.77%)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3例(22.8%)。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虽然具有年龄大、体质差、术前并发病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但只要经过积极的术前处理,术中应该尽量争取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由于增龄因素所引起的各个脏器的功能改变,使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独特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老年与非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利于对老年哮喘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30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梗阻12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梗阻18例。结果3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16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7例,右半结肠和直肠一期切除吻合7例,Dixon2例),Hartman2例,短路手术回肠与横结肠吻合4例,盲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造瘘7例。术后发生吻合瘘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大肠癌肠梗阻是可行的,但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肿瘤的局部情况合理地选择术式,同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44例,将其分为青年组(≤35岁,32例)和老年组(≥60岁,1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正>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20%~30%的大肠癌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转移[1],而大肠癌的转移途径主要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2]。因此,了解大肠癌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规律,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极为重要。为了研究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现对本院1995年1月-2013年10月间收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 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及 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大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与大肠癌 LOVO 亲本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 LOVO 与LOVO/L-OHP 细胞株上皮细胞标志因子 E-cadherin 和间叶细胞标志因子 Vimentin 蛋白水平以评价 EM T 发生。然后用 GSK-3β特异性抑制剂 SB415286处理 LOVO 细胞诱导 EM T ,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评价表型改变,通过 M TT 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 /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以评价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对大肠癌细胞株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形态学特点,Transwell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结果,E-cadherin 和 Vimentin蛋白表达改变证实 LOVO /L-OHP 出现了典型的 EM T 表型改变。增殖与凋亡结果提示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大肠癌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下降,导致大肠癌细胞化疗耐药。结论本研究从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的 EM T 发生与诱导 EM T 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改变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两个角度证实了 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未来干预大肠癌化疗耐药性的治疗奠定基础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及周围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为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5 7例结直肠癌的 70 2个淋巴结分成 5组 (C1 ,C2 ,C3,D ,E) ,分别送检每个淋巴结 ;分析淋巴结大小、Dukes分期及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①DukesC、D期淋巴结转移率高 ,分别为 2 9 93 %和 48 12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转移率最高 ( 5 9 5 2 %,5 9 2 6%) ;③淋巴结转移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 ,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①肿瘤不断生长 ,浸润加深 ,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②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 ;③结直肠癌淋巴结 >5mm ,术中可视为有转移 ,<5mm者 ,术中是否切除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一cadherin,E-C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标本E-CD的表达情况。结果E-CD在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组织均保留表达;而在大肠癌标本中的保留表达率为66.7% (70/105)。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较,E-CD在大肠癌中的减弱表达率较低,但是E-CD的减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老年结直肠癌与中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和中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老年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岁~59岁;青年组:≤35岁.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发病情况同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以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多发.老年组和中年组结直肠癌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青年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便血为主.老年组患者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龄组患者.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高于青年患者.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Ⅱ,Ⅲ期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确诊时合并心肺等疾病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并发症较多、根治手术率高,恶性度较低,临床应给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病例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5例中3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发生率,在≥40岁组显著高于<40岁组(P<0.05),且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显著相关(均P<0.05)。息肉的直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呈正比。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阿尔帝蓝PH2.5——过碘酸雪夫(AB(PH2.5)/PAS和高铁二胺——阿尔卡蓝PH2.5——过碘酸雪夫(HID/AB(PH2.5)/PAS)组化法及单克隆抗体(MCAb)癌胚抗原(CEA)、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SC6和SC13A与62例粘液腺癌和30例印戒细胞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在两组癌中的两种染色均以酸性粘液及唾液酸粘液为主。免疫组化结果证明4种抗体与两种癌反应的部位主要显示细胞浆和膜,其次为粘液内呈棕黄或棕褐色颗粒。其中MCAb、SC6和SC13A对粘液腺癌诊断价值比CEA反应高。是两种优于CEA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EA含量对预后的判定、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我们对20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血清CEA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30例只做姑息切除的患者,术后22例CEA检测阳性,肿瘤完整切除的174例病人中,仅6例CEA阳性。随访中72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人中,58例CEA阳性,而无复发的大肠癌病人,CEA值全部阴性。结果表明:术后6周检测血清CEA含量,可了解肿瘤是否残留,术后动态观察血清CEA的含量,如降为正常的CEA值再度升高,则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检出息肉共275枚,中青年组(年龄<60岁)82例,检出息肉共396枚。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合并疾病、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大肠息肉好发于男性,且中青年组男性息肉比例(70.7%)高于老年组(53.5%);老年组具有合并症的患者高于中青年组(47.9%vs 25.6%,P<0.05)。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65.9%vs 45.5%,P<0.05);老年组直径在1.0-2.0 cm之间的息肉枚数及山田Ⅲ型息肉枚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两组患者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和中青年的大肠息肉具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时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COX-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COX-2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中期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OX-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所有病例被分为COX-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32例(25.4%),低表达组有94例(74.6%)。C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相关。然而,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7),COX-2高表达组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COX-2表达),COX-2表达和Dukes分期可作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COX-2的检测町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琐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