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毛母质瘤及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20例毛母质瘤及10例毛发上皮瘤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β-连环蛋白在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 15例毛母质瘤和8例毛发上皮瘤的表达位于胞质和/或胞核.结论: β-连环蛋白可能参与毛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的调控,它的异常表达在毛囊发育和向毛囊分化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发生于皮内或皮下,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肿瘤表现呈多样性,囊性毛母质瘤临床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囊性毛母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毛母质瘤又称毛发基质瘤或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以毛发基质上皮或毛母质细胞分化为特点[1],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常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高[2]。本文对2008-2013年间我院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的25例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毛母质瘤又称Malherbe钙化上皮瘤,首先由Malherbe和Chenantais于1880年报道[1]。临床上偶可见到穿通型毛母质瘤、水疱型毛母质瘤及巨大型毛母质瘤等罕见类型[2]。我科自2012—2014年共收治4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女,4岁7个月。主因右侧颈部肿物2年、破溃1.5年,于2012年12月24日就诊。2年前无明  相似文献   

5.
钙化上皮瘤又称为毛母质瘤,本病临床少见,表现多样性,易误诊,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6.
毛囊是由上皮和真皮部分以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也是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而进行自我更新的器官.毛囊的上皮部分由毛母质通过不同的分化程序产生,包括毛干、内毛根鞘和外毛根鞘.毛囊的真皮部分包括毛乳头和结缔组织鞘,二者均富含细胞外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7.
穿通性毛母质瘤1例报告胡亚莹(江苏省泰县溱湖医院,225508)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为一较少见的毛源性肿瘤,而穿通性毛母质瘤更为罕见,今遇到1例,特报告如下:患者男,67岁,因“头顶部出现碗豆大结节,微痒,搔抓易出血4年”而就诊。自诉4年前头顶部...  相似文献   

8.
162例毛母质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 ,是一种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 ,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样 ,极易误诊 ,常造成不必要的扩大切除 ,尤其肿瘤发生在面部时 ,影响美容。现将西京医院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集到 16 2例毛母质瘤的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并简要分析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5 5例 ,女10 7例 ,年龄 1~ 76岁 ,30岁以下 119例(73.5 % ) ,30岁以上 4 3例 (2 6 .5 % ) ,病程在1个月~ 16年。发病部位 :头面部 5 3例(32 .7% ) ,颈项部 4 1例 (2 5 .3% ) ,上肢及手36例 (2 2 % ) ,躯干部 2 8例 (17.2 % ) ,…  相似文献   

9.
bcl-2在毛母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由于正常毛母质的生长期过程受到破坏,导致毛母质瘤的发生,而凋亡则是调节生长期的重要机理。bc1-2是一种抑制良、恶性肿瘤凋亡的原癌基因,也是正常毛囊生长发育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检测bc1-2在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毛母质瘤的皮肤镜特征进行总结,为提高毛母质瘤的临床诊断率提供一些线索。方法:收集分析行病理学检查及皮肤镜检查的毛母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0例毛母质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3~22岁。7例(70%)毛母质瘤位于头面部,2例(20%)位于上肢,1例(10%)位于肩颈部。初步临床诊断包括毛母质瘤、皮肤肿物、瘢痕疙瘩、化脓性肉芽肿、表皮囊肿、传染性软疣、皮脂腺增生、Spitz痣,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20%。毛母质瘤最常见的皮肤镜特征包括黄白色无结构区(90%)、紫红色均质区域(80%)、不规则分枝状血管(60%)及白色条纹(60%)。结论:毛母质瘤初步诊断误诊率高,皮肤镜常见表现为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均质区域、不规则分枝状血管及白色条纹等。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1例转移性皮肤癌.患者男51岁,在肺癌治疗过程中,右侧头部出现红色肿瘤,组织像为转移性管状腺癌.见到肿瘤细胞经毛囊及部分表皮排出,认为是排出现象(elimination).作者从本例观察到:①毛囊内至开口部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②毛囊上皮围着肿瘤细胞伸展.③肿瘤细胞巢与真皮内肿瘤细胞连接.④毛漏斗部的毛囊上皮基底层附近可见孤立的肿瘤细胞.⑤肿瘤细胞侵入表皮破坏基底膜.在连续切片中观察数个毛囊,肿瘤细胞侵入增殖而破坏毛囊上皮的未见到,保持了毛囊上皮的形态又排出肿瘤细胞.考虑为排出现  相似文献   

12.
毛囊漏斗瘤3例报告李明①毛囊漏斗瘤(tumorofthefolicularin-fundibulum)较罕见,临床和病理上极易误诊为其他皮肤良、恶性肿瘤,延误诊断和治疗。现将收集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毛囊漏斗瘤,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毛漏斗囊性基底细胞癌.患者男,54岁.面部无痛性丘疹3年.3年前右下颌出现单个绿豆大肤色丘疹,质韧,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境界清楚的肿瘤,呈上皮样细胞条索状增殖,相互交织成网状,中间有多个毛囊漏斗部上皮样细胞结构的囊肿,内含角蛋白或毳毛,但无毛球、毛乳头样结构.有少量间质成分和成纤维细胞,黏蛋白丰富.诊断:毛漏斗囊性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毛囊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与黑素合成相关酶蛋白和黑素小体结构蛋白在毛囊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取正常人头皮,采用HMB-45和识别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等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黑素细胞,研究毛囊中黑素细胞的分布、形态及TYR、TRP1和TRP2等黑素细胞分化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有功能的黑素细胞位于毛漏斗部基底层和生长期毛母质内接近毛乳头处,毛母质黑素细胞树突计数均值为5.1,高于表皮黑素细胞(P<0.01)。毛髓质中黑素细胞与皮质细胞比值约为1∶4.2,而在基底层基底细胞与黑素细胞之比约为1∶9.7。毛球HMB-45,TYR,TRP1和TRP2阳性,阳性颗粒仅局限于毛皮质和毛髓质内。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毛球部黑素细胞HMB-45、TYR、TRP1灰度值低于表皮黑素细胞(P<0.05)、毛球部、毛漏斗部及表皮的黑素细胞TRP2灰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毛囊中有活性的黑素细胞主要位于毛球和毛漏斗部,它们均表达黑素细胞分化标记抗原gp100、TYR、TRP1和TRP2。而且毛母质黑素细胞前3种分子表达量高于表皮黑素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5岁,左颈部皮下包块8年余,既往于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切除3个毛母质瘤。查体左颈部皮下可见1个7 cm×6 cm大小包块。此次行手术局麻下完整切除,皮损组织病理示:瘤组织由鬼影细胞及碱性细胞构成,并见较多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颈部”毛母质瘤。诊断: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16.
毛母质瘤亦称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毛源性肿瘤,今将我院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毛母质癌1例     
毛母质癌又称为毛癌、浸润性毛母质瘤或毛鞘癌等,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来源于毛球的毛母质细胞,由毛母质瘤恶变而来,呈侵袭性生长, 具有复发和转移倾向,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皮肤附属器肿瘤或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我们于2007年11月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家旌性毛发上皮瘤(multiple farnilial trichaepithelioma,MFT),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来源于毛母细胞并不同程度向毛囊分化的良性肿瘤。目前已证实多发性家庭性毛发上皮瘤的基因定位于9P21。  相似文献   

19.
毛囊是由上皮和真皮部分以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也是上皮一问质相互作用而进行自我更新的器官。毛囊的上皮部分由毛母质通过不同的分化程序产生,包括毛干、内毛根鞘和外毛根鞘。毛囊的真皮部分包括毛乳头和结缔组织鞘,二者均富含细胞外基质成分。已知外毛根鞘、结缔组织鞘膜和毛乳头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PAS染色,而只有结缔组织鞘和毛乳头具有耐淀粉酶(可选择性消化糖原)的PAS阳性物质。这些现象表明,结缔组织鞘和毛乳头有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如,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穿通性毛母质瘤.患儿女,10岁.左上臂外侧出现一红色丘疹,偶有疼痛,逐渐增至玉米粒大,中央破溃1年.皮肤科检查:左上臂后外侧见一玉米粒大的紫红色半球形结节,质硬,中央破溃呈脐窝状.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穿通性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