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明确2014年陕西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效果。方法:梅毒盲样统一采购,分发至341个医疗单位实验室,由各实验室按照梅毒血清学检测规范操作,结果反馈,统一判定。结果:上报质评结果的医疗单位332个,上报率为97.4%。其中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6.99%,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总体合格率为69.88%。结论:陕西性病诊疗医院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年云南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方法向各参评实验室发放5份考核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性和定量),汇总分析各实验室的结果,对影响考核优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18家实验室参评,其中优秀占80.10%(495/618),良好为5.99%(37/618),合格为13.75%(85/618),不合格为0.16%(1/6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构类别和医院性质是影响考核优秀率的影响因素。开展两类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总体符合率100%,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100%和77.82%。结论需加强性病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加强人员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梅毒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方法:2010-2019年每年组织一次全省梅毒血清学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给每个参评单位发放梅毒考核品,按照要求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定量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和回报结果。结果:2010-2019年参评单位每年梅毒血清学检测平均得分从2010年的66.63上升到2019年的96.31。结论:2010-2019年海南省实验室梅毒检测能力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山东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机构与疾控机构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方法:梅毒盲样统一采购,分发至560家参评机构, 要求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TT)定性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NTT)定性和定量实验,将回报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0家参评机构中优秀536家(95.71%) ,合格19家(3.39%) ,不合格5家(0.89%);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总体符合率为99.82%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定性、定量符合率分别为98.54%和96.43%。结论: 各参评机构梅毒血清学检测整体较好,但性病实验室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10年性病监测点4种性传播感染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实验检测结果和趋势资料,探讨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在我市ST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点2005-2010年6年间每年上报的HIV、梅毒螺旋体(TP)、奈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4种STIs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同时,收集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网上广州市2005-2010年历年报告的梅毒、淋病、Ct感染及AIDS病例,分析疫情趋势。结果:15个性病检测点连续6年的STIs实验室检测表明:HIV监测阳性率趋势平稳,TP、GC、Ct的监测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GC阳性率由5.16%下降至1.66%;Ct阳性率由9.42%下降至3.38%。疫情报告网资料显示广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发病趋势平稳,淋病、Ⅰ期、Ⅱ期梅毒继续下降,潜伏梅毒和ct感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控制广州市性病流行有重要作用,淋病、Ⅰ期、Ⅱ期梅毒呈连续下降趋势,Ct感染及潜伏梅毒呈现上升趋势,提示性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Ct感染和潜伏梅毒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4-2006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制备并发放梅毒血清样本,各性病实验室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分别做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和定量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 2004-2006年间共计有225家性病实验室参评3696份梅毒血清学试验,全省总体符合率由2004年的82.5%上升到2006年的90.0%,检测能力显著增高(χ2 = 16.8,P < 0.05 ),操作水平得分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SI≥0)的实验室比例由2004年的64.7%上升到2006年的76.8%(χ2 = 4.6,P < 0.05)。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5.0%,两者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只有4.7%和4.0%、7.2%和0.4%。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2.1%和81.1%,符合率和SI≥0的实验室呈逐年增加趋势,几何标准差逐年减小(3.6-2.9和4.9-2.7)。结论 持续的梅毒实验室诊断能力室间评价,促进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提高,对于梅毒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梅毒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09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的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一期梅毒,硬下疳溃破1-10天,RPR的检出率为37.9%;TPPA为68.9%;TP为86.3%。硬下疳溃破10天以上,PRP的检出率为92.3%;TPPA为100%;TP为69.2%。在二期梅毒,PRP与TPPA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果显示:在一期梅毒,血清实验的检出率与病程有显著关联,在硬下疳10天处形成一明显界限,而TP的检出率与病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
梅毒患者及其性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目前多用类脂质抗原试验作为筛选试验,而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证实试验。我们于1993年5月~1994年11月通过12例梅毒患者及性伴共24份血清RPR和TPHA的检测,对其在梅毒实验诊断中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病例12对被检者中夫妻11对,男性同性恋1对。首诊12例患者中二期显性梅毒10例,硬下沉1例(梅毒螺旋体阳性),另1树无临床症状因“USR(+)”转入会诊而确诊(RPR+、TPHAI:256O)。性伴12例仅1例有二期梅毒疹,余均无皮损。性伴均在首诊病例确诊后1周内进行血清学检测。试剂RPR试剂为武汉生物…  相似文献   

9.
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尚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基因克隆技术的出现为该病原体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目前已制备出多种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这些抗原的制备对梅毒发病机理的探讨,疫苗的研制,以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建立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验室孕前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影响计生服务网络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发放梅毒血清质控样本,各实验室按要求做梅毒血清学定性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13年分4次发放质控样本,共计有464家实验室参评了2 320项梅毒血清学试验,全省总体符合率96.64%。梅毒螺旋体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8.44%和93.08%,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3.89%和0,假阳性率分别为6.63%和7.01%。结论:全省孕前筛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以促进梅毒血清学孕前筛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尚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基因克隆(即DNA重组)技术的出现为该病原体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目前已制备出多种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这些抗原的制备对梅毒发病机理的探讨、疫苗的研制、以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建立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间质型(脑膜及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主要以脑卒中起病,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示3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5例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阳性,6例脑脊液蛋白异常;头颅MRI表现脑动脉炎或脑梗塞等改变。结论:间质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急性发病,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可能可以在神经梅毒中的应用,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性传播疾病     
20102062我国梅毒血清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魏万惠(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皮研所),尹跃平,王红春…∥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307~309以日本Fuji公司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美国BD公司快速血凝反应素试验(RPR)试剂作为参与试剂,广西和福建两家省级性病中心试验室参与,对11种梅毒血清学试剂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用试剂的敏感性为90.90%~100%。说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用试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国产梅毒诊断试剂质量有待提高。表3参9(李百灵)20102063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考核,了解全省各级性病实验检测水平。方法:分别发放衣原体(Ct)、支原体、细菌、分泌物STD常规阅片、梅毒血清共8种质量考核样本共5355份,要求做Ct抗原检测,支原体、细菌培养鉴定,STD常规阅片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135家性病实验室参加2006年室间质量考核,全省综合平均89.3分。各项目平均得分依次是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97.0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96.3分、STD常规阅片95.9分、Ct抗原检测91.0分、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87.8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86.8分、支原体培养鉴定81.9分、细菌培养鉴定80.2分。135家性病实验室,60分以上合格占99.3%,成绩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SI≥0)实验室占71.2%。结论: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普遍较高,但个别实验室仍然存在试剂质量较低、结果报告欠准确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TPP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TPP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202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TPPA阳性49例,阳性率24.26%,化学发光法阳性52例,阳性率25.74%。以TPPA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8.04%。结论:化学发光法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梅毒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6例梅毒患者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结论梅毒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伴发,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天给F强的松15mg/d,是预防吉海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胎传梅毒的价值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7800例新生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做非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统计分析确诊的胎传梅毒患儿初次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比较TPPA和TRUST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进行血清学筛查的7800例新生儿中,初次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TRUST(+)60例,其中胎传梅毒患儿15例;初次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TRUST(-)47例,其中胎传梅毒患儿5例。TRUST试验检测胎传梅毒的敏感率为75%(5/20),特异性为99.41%(7734/7780)。TPPA试验检测胎传梅毒的敏感率为100%(20/20),特异性为98.88%(7693/7780)。结论 TPPA比TRUST更适用于胎传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了解全市性病监测点性病检测总体水平,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分发室间质评标本到各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按要求进行衣原体抗原检测、分泌物涂片染色阅片、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的定性和定量试验,并对回报检测结果分析。结果:30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参加2007年室间质评,平均成绩86.4分,其中11家已获得广东省规范化性病实验室资格的实验室室间质评平均成绩92.8分。总共有17家(56.7%)实验室取得优秀成绩,8家取得良好,3家(10%)取得合格,2家实验室(6.7%)不合格。各质控项目得分依次是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98.2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97.3分,衣原体抗原检测91.7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90.7分,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82.5分,分泌物涂片染色阅片78.0分。结论:发现个别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存在试剂敏感性差,实验操作及结果报告不规范问题,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对促进性病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性病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性病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了解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总体水平。方法 发放衣原体(Ct)、单纯疱疹病毒(HSV)、支原体、淋球菌、分泌物涂片、梅毒血清质控样本共3330份,要求做Ct、HSV抗原检测,支原体、淋球菌培养,分泌物涂片阅片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 95家性病实验室参加2005年室间质评,全省平均84.5分。各质控项目平均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98.3分、HSV抗原检测95.1分、Ct抗原检测94.0分、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89.3分、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83.9分、分泌物涂片阅片83.6分、支原体培养81.0分、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77.8分、淋球菌培养57.8分。95家性病实验室,60分以上合格占90.5%,成绩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SI≥0)实验室占68.3%。结论 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性病常规检测能力普遍较高,但个别实验室存在试剂质量、操作方法、结果报告准确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构成及其原因,促进临床医生按照卫生部有关标准正确诊断报告病例。方法采用构成比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陕西省报告性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梅毒正确报告(报告确诊病例即实验室诊断病例,下同)率为73.37%,淋病正确报告率为67.20%,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正确报告率分别为99.81%和99.84%,梅毒、淋病误报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必须按照卫生部有关标准正确诊断和报告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以便疾病控制部门掌握其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