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对香港社区SARS流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构筑式多元逐步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法评估各种因素对香港社区SARS流行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气象、时间(流行天数)、各类SARS病例、干预措施和医院感染等。2003年3月11日至2003年5月22日香港暴发SARS期间每日各类病例资料来源于香港卫生署和香港大学医学院数据库,每日气象数据由香港天文台提供。结果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可能影响后,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香港社区居民SARS每日病例可能下降约1.6例。ICU的SARS病例数占全部累计SARS病例数的比例每增加10%。社区居民的SARS病例约增加7.6例。ICU的SARS病例数与每日确诊的医护人员病例数的相乘作用每增加200,社区SARS病例增加1例。流行日每增加1d,社区的sARS病例可能减少0.27例。日平均气温≤24.6℃时,社区SARS暴发的危险性为气温〉24.6℃的12.82倍。结论日平均气温、ICU的SARS病例数占全部累计SARS病例数的比例、流行时间及ICU的SARS病例数与每日医护人员病例数的相乘作用都可能对香港社区SARS的流行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淘大花园SARS事件引发对建筑设计与环境卫生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SARS的防治过程中 ,医学专家们肯定了SARS的病原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由空气飞沫近距离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然而 ,SARS在香港淘大花园的暴发 ,则引发了对建筑设计与环境卫生的思考。1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与隔离概况   2 0 0 3年 3月底 ,SARS导致淘大花园短期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感染。 3月 3 1日 ,淘大花园有 2 13人染病 ,其中 10 7人集中在E座。当日 ,香港卫生署署长宣布从早 6时起的 10d内隔离“淘大花园”E座。 4月 1日 ,E座居民被安排搬往两所度假村 ,同时卫生署派医疗人员对花园的所有居民检查身体 ,指导室…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香港淘大花园SARS传播的环境卫生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5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香港淘大花园SARS传播的环境卫生报告。淘大花园于2003年3月21日暴发多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WHO专家协助香港当局就淘大花园SARS传播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淘大花园是始建于1981年的多层住宅,每幢楼30余层,每层有8个单元。单元之间以长6m,宽1.5~2.5m的天井隔开,天井具有采光、通风、排放浴室、厨房排风扇排出的废气,以及排放燃气热水器废气等多种功能。调查淘大花园建筑设施符合国际标准。认为造成SARS病毒传播的可能原因是:(1)SARS暴发期间,多个单元地面排水口的聚水器…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疫情,先后有321例感染SARS患者。事件发生后,香港政府卫生署会合环境保护署、食物环境卫生署、水务署、警务署等八个政府部门,对淘大花园事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希望对今后预防SARS作为借鉴。 疫情报告及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3年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中山市SARS病例的流行因素和特征,并对预防控制策略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9日,中山市共发生SARS病例29例,死亡1例。病例的发生有家庭和医院聚集性,疏于个人防护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采取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后,SARS在中山市的流行仅持续24d,之后再无新发病例发生;各类人群SAR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95.3%。结论 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SA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生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SARS收治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医务人员SARS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性生研究方法对医院SARS流行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广州市医务人员首例SARS患发病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截止5月5日共有29家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医护人员发病280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26.07%。医务人员发病高峰在2月上、中旬,共有167例,占医务人员发病总数的59.64%,呈明显聚集性。4月后病例为零星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前开始收治SARS患(对SARS尚缺乏认识的时期)的6家医院,占总病例数的73.2%(2c15/280)。调查180例医务人员SARS患中92.22%直接参与过SARS患的救治工作。采取定点收治患、加强医院病区通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后,2月下旬开始,医务人员的新发SARS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控制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关键措施是:(1)要对出现SARS症状的患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并隔离患;(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收治区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4)加强病区通风换气;(5)严格按照有关指引做好污染物、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SARS病例数的统计学与灰色模型预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香港SARS流行的规律,寻找预测SARS短期流行的方法。方法香港每日SARS病例数据(2003年3月11日至2003年6月12日)来源于香港卫生署。采用数理统计学与系统工程学的方法,包括曲线拟合、γ分布、时间序列以及灰色动态GM(1,1)模型等13种方法对每日病例数进行预测。使用预测误差、总体95%可信区间和实际病例数与预测病例数的配对t检验对13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香港SARS日累计病例数预测误差最小的方法分别是:流行高峰期为时间序列、流行下降期为γ分布、流行终末期为灰色模型,其预测误差的中位数分别为0.29%、0.02%和0.03%,且3种方法的预测病例数平均数均不超过实际病例数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在流行全程预测方面,灰色模型对日累计病例数的预测误差中位数最小,为0.16%;γ曲线和时间序列对日发病数的预测误差中位数较小,分别为0.27%和3.09%。结论时间序列、γ分布和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香港SARS流行的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 对2003年广州市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2003年1月至4月17日,累计报告发病966例(男429例,女性537例)。首例广州市居民病例于1月2日发病;2月开始全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4月份后,平均每日新发病例降至10例以下;年龄分布以20—50岁发病数较多,低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少313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7个中心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5%;职业以医务人员多发(占28.67%);死亡36例,死者年龄在5—89岁之间,60岁以上占50%,死亡病例中原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占38.9%。发病有聚集性,42个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28家医疗单位有277名医务人员发病;公共场所仅发生1起聚集性病例;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的方式传播;接触性传播可能也是传播方式之一;传染力强,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潜伏期1一11天,多数为3—8天,平均为5天;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病人隔离治疗,疑似病人隔离观察;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控制措施后,医务人员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根据广州市疫情控制的经验,SARS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聚集性病例的控制应该作为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汕头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3年汕头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2月10日至3月31日,汕头市共发生SARS病例8例,死亡1例。病例具有明显的医院聚集性,缺乏防病意识及个人防护不足是感染该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采取隔离传染源、加强通风消毒、做好个人防护等措施能有效地阻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0.
消毒隔离与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预防和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我省医疗机构在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全省医务人员认知水平,规范消毒隔离程序,实施科学防范措施,强化管理、层层把关以确保措施落到实处.结果实现了全省医务人员无感染、SARS疫情无扩散、无输出病例、患者无死亡"4个零"的突破,取得了SARS防治的阶段性胜利.结论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遏制的.  相似文献   

11.
Determinations of benzene concentration in blood and of phenol in urine were made by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on samples taken near the end of the work day from two groups of workers potentially exposed to low levels of benzene in the work-place atmospher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benzene in blood is more reliable than phenol tests for assessing both exposure and uptake of benzene. Normal values of phenol in urine (10 mg/liter or less) were found in nearly all those cases in which benzene was detected in the blo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绵阳市2012年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食用蔬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全部样品均按照GB/T 5009-2003的方法进行农药的残留检测.依据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判定.结果 2012年共检测蔬菜165份,农药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72.12%和23.64%.豆类、根茎类、叶菜类、瓜果菜类和食用菌类蔬菜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率分别为8.00%、23.53%、36.00%、5.26%和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1,P<0.01).不同种类农药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42,P<0.01).夏季和冬季蔬菜农药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P>0.05).结论 绵阳市叶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蔬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加大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监测,确保市民食用蔬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近些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肿瘤预防和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简要汇总中国在肿瘤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2019年的肿瘤负担、癌症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筛查和早期发现、癌症防治专项行动(2019-2022年)方案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芜湖地区儿童隐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5月~9月,对安徽省芜湖市五所医院儿科就诊的腹泻患儿进行隐孢子虫病调查。粪检腹泻患儿3 498人,卵囊检出率1.9%。男女检出率无差异;6个月内的患儿中未检出卵囊阳性者;86.2%的卵囊阳性者分布于7个月~4岁年龄段;乡村患儿的卵囊检出率2倍于城市患儿;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卵囊检出率从6月下旬开始上升,在本调查中,92.5%的病例分布于6月下旬~9月。所见病例,从临床表现到大便性状均无特殊,且均呈自限性,病程似较文献报道者为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调查住院婴儿疾病分布情况。方法利用SAS8.0对汕头市2003年住院婴儿292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住院的病因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新生儿黄疸以及先天性疾病等;造成婴儿死亡的前5位病因主要是出生窒息、窘迫、先天性肺炎、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婴儿的住院时间越长,入院情况越危急,受到医院感染的机会越大;入院婴儿平均住院日为7.089天,平均住院费用3717.834元。结论婴儿发病入院主要由于先天性疾病以及后天感染,这是家庭及社会进行婴儿健康干预与促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医院感染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提出护理对策。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获得途径以外源为主,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原因,我们应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Ragpickers are informal workers who collect recyclable materials to earn a small wage. Their life and working conditions are extremely precarious. The ergonomic hazards and musculoskeletal pain in a sample of ragpickers in Pelotas, a city in southern Brazil are examined. METHODS: Two comparison groups were available: a matched sample of non-ragpickers from the same poor neighborhoods, and a random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the city.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gathered data by interview on 990 individuals in 2004. Musculoskeletal pai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Standardized Nordic Questionnaire. RESULTS: Ragpickers reported higher prevalences for most awkward postures and ergonomic exposures compared to neighbors with other demanding manual jobs. The prevalence within the last 12 months of low back pain (LBP), lower extremity pain (LEP), and upper extremity pain (UEP) among ragpickers were 49.2%, 45.1%, and 34.9%, respectively; levels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by neighborhood controls. Both ragpickers and non-ragpickers reported considerably higher ergonomic exposures, and more prevalent LBP,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ONCLUSIONS: Ragpickers experience many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ergonomic stressors. Their overall prevalence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was similar to a comparison group with other physically demanding manual jobs. For LBP, this prevalence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49% vs. 35%)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if overall correlation exists among cadmium levels (Cd) in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dietary Cd intake, and Cd body burden of local residents. Methods: Eleven prefectures in Japan were selected as the areas where large-scale data on Cd levels in urine of adult women (40–49 and 50–59 years of age, respectively) were available to calculate geometric mean (GM) values for each of the prefecture. Other data were cited from published o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databases on Cd in the sediments of river bottom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Cd in the environment), Cd in rice for local consumption, and Cd in daily food duplica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ocal women populations, and calculated for GM values for the prefectures. The GM values were subjected to correlation matrix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Marginally significant (P<0.10)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Cd in sediment and Cd in rice. Furthermore, correlation of Cd in sediment was significant with Cd in total foods (P<0.05) and possibly with Cd in urine (P<0.05–0.10). Importance of data on Cd in rice paddy soil as a missing link is discussed. Conclusions: Correlation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flow of Cd transport from the environment (expressed as Cd contents in river sediments) to humans (in terms of Cd in urine) among general populations in Japan.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区从业人员沙门菌属的带菌情况及流行趋势,以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对张家港市2005-2009年121 37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肛拭样品沙门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沙门菌菌株373株,总检出率为0.31%,2005-2009年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0.52%、0.37%、0.24%、0.22%和0.23%,夏秋季沙门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χ2=140.503,P〈0.01),从检出的373株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情况看,该地区主要以B、C、E群为多见,血清型以德尔卑占优势,其次为山夫登堡、罗米他。结论 2005-2009年张家港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明显季节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