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双下肢站立位是生理功能位,能够反映负重骨骼生物力线的改变,其站立位全景像可以提供双下肢的病变征象及相关角度和长度等丰富的影像资料。但是,由于目前IP及平板探测器的最大长度为17in(约43cm,1in=2.54cm),要实现双下肢全景摄影就必须采用拼接技术。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由我院新引进的飞利浦Dagital Diagnost单平板DR采用自动拼接技术拍摄双下肢站立位全景像的患儿的影像学资料,介绍DR在双下肢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60岁.因双下肢肿胀10余天来院检查,查体见双下肢肿胀,右侧重,但无凹陷性压痕,临床嘱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0岁.双下肢截瘫20 d.患者20 d前曾行"前列腺摘除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手术后患者即感胸、腹、背、双下肢麻木,行走无力,逐渐加重.体检:胸部以下腹部、双下肢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外周血或骨髓象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3岁,因白血病全脊髓放疗后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2年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肌张力高,有轻度肌萎缩,双下肢肌力呈0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双下肢感觉右侧明显减退,而左侧痛温觉与深感觉均消失。脊髓MRI提示:全脊髓均明显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Bryant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1例3岁以内股骨干骨折患儿均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2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最短时间1个月,最长时间24个月。21例患儿股骨干骨折均获愈合,无1例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结论双下肢悬吊皮牵引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4个月前突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当地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3周前劳作时,突发双下肢酸胀,放射性疼痛不明显,随后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当地行MRI诊断:脊前动脉血栓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症治疗后,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缓解,但左下肢沉重、无力,右下肢酸胀剧烈,有发凉感,不能持久平放.  相似文献   

7.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肿胀、静脉曲张、伴右侧精索静脉曲张6年,加重1年余入院。13年前因右侧腰部刀刺伤在当地医院行血管修补术,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肿胀,伴胀痛,以活动后明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下肢静脉曲张、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并行双下肢浅静脉“带戒”治疗,术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近1年来,患者双下肢静脉、脐以下平面腹部浅表静脉曲张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明显水肿、胀痛,活动后双下肢乏力、疼痛、心悸、头晕。超声扫描所见:下腔静脉于肾静脉汇入处远心端约4.0cm处呈盲袋状中断(图1)。肾静脉汇入处近心端下腔静脉血流充盈…  相似文献   

8.
罕见的多发性脊髓结核瘤伴脊髓空洞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20岁,因双下肢功能障碍、截瘫伴大小便失禁4年人院。患者2000年初因头痛、头晕伴流涕等不适症状就诊当地医院,怀疑“感冒”。虽经对症处理但无缓解,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且病情逐渐加重发展至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给予正规抗痨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可搀扶下床活动。回家后未能坚持全程足量用药,病情反复,再次出现双下肢瘫痪,4年来结核病已治愈,但双下肢仍不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46岁.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2月余.体检: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Chaddock征阳性,自T7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振动觉减退,脊柱T7棘突轻度压痛,Romberg征阳性,直线行走不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夜间重,呈间断性, 1个月前出现侧胸壁麻木,伴疼痛,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尚能行走,5 d前双下肢麻木加重,不能独立走稳.体检:双下肢肌力Ⅱ级,感觉平面位于剑突下2横指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右侧较左侧差,双下肢位置觉存在,腹壁反射减退,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侧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1.
赵建娜 《人民军医》2012,(Z2):87-8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于2009年12月24日因双下肢麻木1年加重半年来诊。主要症状及体征一年半前出现双侧脚趾麻木,逐渐向上发展至大腿中段,左侧严重,伴有腹部间断麻木。于半年前双下肢麻木伴双下肢无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双下肢冻伤1周伴发热4 d入院.患者1周前光脚在冷水中间断性浸泡数小时后冻伤双下肢,当时皮肤苍白、冰冷、麻木.3 d后用热水袋敷后出现全身发热,双下肢创面红肿,渐青紫,最后出现双足趾发黑.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38岁,主因车祸致伤头颈部2h入院。当时患者存在双上肢不完全性瘫痪,双下肢完全性瘫痪。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椎6棘突压痛及后突畸形,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肌力Ⅱ级,感觉减退,胸部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完全性瘫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全程显示双下肢动脉、静脉的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15例临床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肘静脉注射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后,采用CT密度跟踪技术对双下肢进行全程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进行多模式血管成像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动脉成像清晰,静脉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双下肢动、静脉正常2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个动脉分支闭塞8例;双侧股深动脉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小腿深静脉曲张1例;小隐静脉血栓1例.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动、静脉成像可靠性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39岁,因"双下肢蚓状包块5年伴胀痛半年"入院.查体:双下肢大隐静脉呈蚓状迂曲、扩张,左下肢胫后外侧有3个静脉瘤形成,大小约4 cm×4 cm.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瓣膜功能试验正常.双下肢彩超: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肿胀4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肿胀伴有酸胀感,行走时加重。近4个月肿胀感加重遂于我院就诊。体检:右上腹触及一肿块约10.2cm×8.3cm,质软、界清,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双下肢凹陷型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在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实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53例,其中仅在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伤肢组) 26例,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组(双下肢组) 27例,观察两组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止血带休克发生率,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入院24h内病死率:双下肢组无一例死亡,伤肢组3例(病死率1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下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18. 59±3. 05) min,伤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49. 22±7. 66) min(P 0. 05)。伤肢组无止血带休克反应,双下肢组止血带休克反应发生1例(P 0. 05)。术后发生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双下肢组2例,伤肢组1例(P 0. 05);伤肢组术后肢体未发生静脉血栓,双下肢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1例(P 0. 05)。结论在创伤四肢骨折伴严重休克的急救中使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的方法可以降低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可以更快恢复到正常值的低限,且不会提高止血带休克发生率、血栓形成率和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0岁.主因腰背部疼痛3月伴双下肢放射痛3 d入院.查体:脊柱T9~T12棘突及椎旁深压痛、叩击痛并向双下肢放射.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右侧踝阵挛阳性.双下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无异常.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副神经节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逐渐放射至双下肢,伴双下肢麻木,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3个月前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而来本院就诊。体检: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各方向主动活动受限,下腰椎处叩痛,L4/5左侧棘突旁压痛,双下肢肌肉有萎缩表现。实验  相似文献   

20.
薛源  薛林  张铭  李伟 《西南国防医药》2013,1(1):109-109
病例男,48岁,因发现双下肢蚯蚓状团块20余年,双小腿胀痛不适1年入院。查体双小腿浅表静脉迂曲、扩张;双下肢胫前至足背部皮肤色素沉着;局部表皮无破溃;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右下肢明显)。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术后2 w伤口拆线后,出现右小腿中下段切口少量溢液,伤口局部渗液,细菌培养阴性。给予伤口换药、盐水纱条引流,引流较清亮液体量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