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后血氧和二氧化碳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芝  黄嗣雄 《江西医药》1997,32(6):325-326
对37例病人,于CO2气腹后不同时间呼吸循环功能进行监测。所测项目SpO2(血氧饱和度)、PO2(氧分压)、PCO2(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气末CO2分压)结果:气腹后PETCO2和PCO2明显升高(P〈0.01)。SpO2、PO2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无创通气在慢性肺部阻塞性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岩  孙丽华 《江苏医药》2002,28(3):237-237
1998年 6月以来 ,我科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抢救慢性肺部阻塞性疾患 (COPD)合并呼衰及肺性脑病 5 6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 6例均为COPDⅡ型呼衰 ,且合并肺性脑病 ;其中男 39例 ,女 17例 ,年龄 4 1~ 88岁 ,平均 6 8岁。经内科常规治疗 ,如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及使用呼吸兴奋剂后效果不佳 ,给予呼吸机鼻(面 )罩通气 ,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 (PSV) +呼气末正压 (PEEP) ,支持压 14~ 18cmH2 O ,PEEP为 4~8cmH2 O ,以病人舒适、能够接受为主要原则 ;每日 2~ 3次 ,每次 1~ 3小时 ,使用 7~ 10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测定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不同通气状态进行氧疗和非氧疗时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体循环压(SAP、MAP、DAP)和心率(HR)的变化,探讨不同潮气量时吸入氧气和SpO2、PETCO2的定量关...  相似文献   

4.
王华  庄伟毅 《云南医药》2003,24(1):70-71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进入急性发作状态 ,气道进一步阻塞 ,常引起Ⅱ型呼衰 ,该病的治疗通常为氧疗、抗感染、扩支、祛痰 ,部分患者可获得临床缓解。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经验积累 ,提示呼吸机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观察面罩正压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资料和方法  32例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 ,在给氧流量 <4L/min的条件下动脉的氧分压(Pa0 2 ) <6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 2 )在 70~ 10 0mmHg之间。分为治疗组 16例和对照…  相似文献   

5.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监测在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诊治中已成为常规的监测手段 ,我院 1995~1999年采用无创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麻醉共 856 9人次 ,择期手术 6 571人次 ,其中创伤、感染性休克的危重病人 998人次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 :998例次中 ,男 6 19例次 ,女 379例次 ,其中 >6 0岁 138例。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 6 6 7例 ,全麻组 331例。方法 :应用英国minimon7137B型多参数监测仪 ,指套式血氧饱和度探头连续监测SpO2 、心电图(ECG)、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慢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严重并发症。其痰液粘稠堵塞气道是治疗中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我科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置管注射湿化液的方法治疗COPD呼衰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选择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衰患者8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血气分析PaO2<8kPa,PaCO2>667kPa。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697岁;合并肺心病14例,肺性脑病6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86岁;合并肺心…  相似文献   

7.
方红 《云南医药》2002,23(2):150-150
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 15 5例 ,均符合全国第 2次肺心病专业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者 5 2例 ,约占30 %。全部病例分两组 ,并发MOF组 5 2例中男性 4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5 2~ 79岁 ,平均 6 8岁 ;未并发MOF者 10 3例 ,男 74例 ,女 2 9例 ,年龄 5 9~ 83岁 ,平均 71岁。临床观察MOF与预后的关系 :呼衰、心衰并肾衰占 6 0 % ,呼衰、心衰、肾衰并脑衰占 80 % ,呼衰、心衰、肾衰、脑衰并消化功能衰竭或以上者达 10 0 %。受损器官顺序为 :呼衰→心衰→肾衰→脑衰→消化功能衰竭。与诱因的关系 :…  相似文献   

8.
唐云青  杨晓惠 《江苏医药》2001,27(9):693-693
为了解Ⅰ型变态反应及Ⅲ型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 (SOM )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测定 5 8例SOM患者血清的免疫复合物 (IC)及IgE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SOM组 :5 8例 (66耳 )中 ,男 2 8例 ,女 30例 ,年龄 18~ 64岁 ,单耳 5 0例 ,双耳 8例 ,中耳穿刺抽液 2次以上 4 1例 (70 69% ) ,病史中先有上呼吸道症状 4 2例 (72 4 1% )。正常对照组 :4 0例中 ,年龄 2 0~ 5 0岁 ,男 2 0例 ,女 2 0例 ,无过敏症状及耳疾史。两组均排除免疫系统疾病。二、诊断依据 声导抗检查 :SOM组显示B型及C型鼓室图 ,中耳穿刺抽到淡…  相似文献   

9.
马燕 《贵州医药》2002,26(7):632-633
在并存内科疾病的手术病人中 ,呼吸系统疾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其麻醉处理具有特殊性 ,现将我科 3例合并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术后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6 4岁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Ⅲ~Ⅳ级 ,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 2 0年 ,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双下肢浮肿 5年 ,右上腹疼痛加重 1周入院。术前诊断 :(1)结石性胆囊炎 ;(2 )慢支炎喘息型Ⅱ型呼衰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慢性肺心病。查肺功能潮气量 (VT) :77 3%预计值 ;用力肺活量(FVC) :6 3 2 %预计值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 (FEV1) :4 0 3%预计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对慢性肺心病(COPD)并肺动脉高压(PAH)的近期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拉西地平组,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搏量(SV),心排出量(CO),射血分数(EF),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32)及氧分压(PaO2)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拉西地平组MPAP明显下降,SV,CO,EF明显上升,组较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  相似文献   

11.
刘曼  王中明 《云南医药》1999,20(5):352-352
小儿先心病矫治术后早期发生呼吸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CPB)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监测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手术期间CPB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两者的差值(Pa-ETCO2),以及肺通气量(VT),气道峰值压(Peak)的变化,探讨肺通气和血流的改变关系。资料和方法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儿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16岁,体重11~35kg,ASD6例,VSD9例。术前用哌替啶1mg·kg-1加东莨菪硷0-01mg·kg-1肌注,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及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断规律通气组)和对照组(单次通气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通气治疗后1 h监测PaO2、SaO2、PaCO2有显著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患者PaO2、SaO2的升高及PaCO2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间断规律使用双相正压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合并呼衰和心衰患者的氧合换气功能,快速缓解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并低钠血症、慢性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的认识,并及时恰当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慢性肺心病并低钠血症77例(不含呼衰病例);呼吸衰竭32例,32例呼衰中低钠血症5例,无低钠血症27例;在不含呼衰病例中,低钠血症分为轻、中、重,分别将它们比较,分析它们对预后的影响和治疗。结果低钠血症组中19例死亡,死亡率24.7%,而对照组死亡率为8%,两组比较P〈0.01;在血钠正常病例中,呼衰组死亡10例,死亡率37%,而对照组为8%,两组比较P〈0.01;在低钠血症病例中呼衰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80%,而对照组为24.7%,两组比较P〈0.01。结论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影响疾病的预后,血钠降低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率与低血钠的程度负相关。肺心病合并呼衰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两者合并存在,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对术中呼吸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乳癌根治术病人21例,行异丙分配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不使用肌松剂,观察呼吸频率9RR)、潮气量(TV)、每分通气量(MV)、呼气 二氧化碳(PETCO2)和脉博血氧饱和度(SaPO2)。结果 RR、TV减少(P〈0.01),PETCO2增加(P〈0.01),SaPO2全部为100%。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能抑制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与肺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枢传  魏尔勇 《天津医药》1994,22(4):208-210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合并肺栓塞临床殊难诊断。本文报道3例经肺血管造影证实的COPD肺栓塞,回顾临床表现和重要检查资料,总结诊断COPD肺栓塞的参考条件为:1.COPD急剧恶化,呼吸≥30次/分,常规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2.平时显示慢性高碳酸血症,当动脉氧化压降低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反而降低。3.COPD急剧恶化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增大。4.与既往胸片比较,当出现一侧膈肌抬高,  相似文献   

16.
氧气疗法对慢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极为重要,因慢性呼衰不仅有缺氧,而且有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应控制给氧浓度,采用低浓度的氧气。 1 缺氧程度的判断及给氧指征 1.1 轻度低氧血症:无紫绀,动脉血氧饱和度(S_aO_2)在80%以上,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在6.65kPa以上,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低于6.65kPa。这种情况一般不需氧疗,但为了减轻个别症状如呼吸困难或预计低氧血症可能恶化时,氧疗可能有意义。此时由于动脉血氧合作用好,患者无需依靠低氧刺激呼吸中枢,因此氧疗不会产生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解立新  刘又宁 《河北医药》2002,24(7):585-587
呼吸衰竭病情危重 ,发病急剧 ,病死率高 ;其主要原因即氧合障碍和 (或 )二氧化碳 (CO2 )排除障碍。近些年来虽然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如新型药物治疗、机械通气、ECMO(体外膜肺 )、透析等方法 ,使得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但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如机械通气带来的肺损伤、ECMO长期体外循环的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急性重症呼吸衰竭 ,如ARDS、急进型肺间质纤维化等疾患 ,其病死率仍在 5 0 %以上 ,这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血管内氧合器 (IVOX)是一新型促进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的装置 ,为临床呼吸…  相似文献   

18.
庄瑰霞  张朝满 《河北医药》2001,23(8):637-637
心脏手术患者 ,尤其是重症、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 (PH)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手术时间长者 ,术后易出现呼吸衰竭 (以下简为呼衰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因此 ,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是提高其治疗水平的主要手段。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86年 6月~ 2 0 0 0年 11月 ,在体外循环下共做心脏手术 418例。其中男 2 0 3例 ,女 2 15例。体重 11~ 90kg。术前合并不同程度PH 3 8例 ,COPD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3 3 3例 ,心脏瓣膜手术 64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14例 ,其它 7例。心肌血流…  相似文献   

19.
郑利民  吴先平 《天津医药》1998,26(6):333-335
以17例全身状态良好,在全身麻醉控制呼吸(IPPV)下行中上腹部手术患者为对象,观察肺通气量减少时吸入与呼气末氧浓度差(I-EtO2)改变,并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孟春  梁禹  李恒林 《天津医药》2007,35(8):575-577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过度通气程度的选择,以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有效地维持脑氧供需平衡.方法对30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进行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末p(CO2)]将患者分为A、B和C 3组,分别为正常组(4.6~4.9 kPa)、轻度(4.1~4.5 kPa)和中度(3.4~4.0 kPa)过度通气组.分别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脑氧摄取值(CEO2),同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SjvO2和CEO2变化不大,C组SjvO2降低,CE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呼末p(CO2)下降,与A组比较B组和C组ICP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下,可以调整过度通气程度,避免因其选择不当导致脑氧失衡,有利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