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杏仁复合体区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的特征与范围,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35例经多导长程视频脑电加偶极子定位检查提示为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经机器人辅助定位在海马杏仁复合体区植入深部电极,监测并分析其放电特征与范围,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射频毁损术。结果 235例患者均检测到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共6种形式;痫性放电中心部位波动于靶点下20 mm至靶点上10mm。平均位于靶下6.3507±5.0325 mm。放电范围在垂直于颞叶长轴方向为5~35 mm,平均14.2639±5.1011mm。颅底与放电中心的距离波动于2~25 mm,平均为9.0097±2.9232 mm。结论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痫性放电部位与传统定位的靶点有一定差异,且放电范围各不相同,应以深部电极监测结果实施毁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疑似颞叶癫痫病人,均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均以颞叶内侧为靶点,对重点怀疑致痫灶侧,分别经额叶、颞叶外侧及顶枕叶最多植入3枚电极,对侧依情况植入1~2枚,疑似双颞叶癫痫者最多植入6枚。结果 27例病人明确了致痫灶的具体部位并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其中颞叶内侧型癫痫19例,颞叶外侧型癫痫5例,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癫痫发作3例。CT/MRI显示器质性病变9例,其中1例为非致痫性病变。术后癫痫发作总消失率为62.96%(17/27),其中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毁损术5例,海马横切术3例,前颞叶切除术5例,单纯器质性病变切除术4例。结论 准确应用脑深部电极,可达到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效果并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脑组织功能,对于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癫痫发作也有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对1例药物难治性癫电患者应用深部电极脑电图(EEG)长程监测发现的发作间期高频振荡分布及与其它辅助检查、临床症状的一致性,结合手术后疗效,分析高频振荡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方法:记录患者自然安静睡眠高频振荡脑电活动5 min,对比围发作期症状、影像学资料、常规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深部电极记录的高频振荡与其它资料的一致性,根据高频振荡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岁男性患者临床发作表现提示可能为右额病灶,PET-CT示右额中回低代谢,MRI表现为双海马萎缩,头皮EEG显示右额尖慢波,颅内电极高频振荡位于双颞叶内侧和右额,自然睡眠期左侧颞叶内侧最频发且波幅高(自动检测),深部电极EEG提示右额为起源灶(术后8h内癫(痫)持续状态,与惯常发作有异),主要参考发作间期高频振荡分布,进行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左侧颞叶内侧后,患者术后4个月仅留先兆,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在患者安静睡眠期记录颅内电极发作间期高频振荡5 min,可以显示患者的潜在致(痫)灶,帮助临床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1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术中在毁损靶点前后行深部电极记录,统计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发生频率. 结果 术后随访21例,其中Engel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5例.有效者(Ⅰ+Ⅱ+Ⅲ级)13例,无效者(Ⅳ+Ⅴ级)8例,有效率为62%.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手术前后的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海马手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安全有效.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侧价值较高,而定位价值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植入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电极植入、开颅皮层电极监测下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诊等验证电极植入定位痫灶的准确性。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术10例,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术+额叶切除术3例,单侧额叶切除术6例(3例+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双侧额叶部分切除术1例,左额颞顶病灶切除术1例。术后随诊1~7年。结果 21例患者开颅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提示癫痫灶与开颅术前颅内电极植入后监测所提示的痫灶位置相同。治愈率达71%,总有效率达85.8%,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术前颅内电极植入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机理、适应征及手术入路。方法 对20例经EEG和MR诊断为颞叶内侧癫痫病例实施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 10例颞叶癫痫患接受经颞底入路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另10例接受经颞极入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随访,所有患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海马杏仁2核切中通过消除癫痫灶或阻断癫痫环路来治疗颞叶癫痫,深部电极提示有颞叶内侧放电或MR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埋藏式颅内电极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对19例顽固性癫痫,进行颞叶嵌入深部电极和额颞硬膜下埋置条状电极,术前进行脑电描记,根据脑电特征对痫灶定位,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9例描记的脑电图定位,然后行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12例,胼胝体前部切开术5例其中1例左杏仁核射频毁损,右海马杏仁核射频毁损1例,左额颞MST1例.经2~6年随访63%(12/19)术后未发作,32%(6/19)偶发,5%(1/19)无改变.优良率95%.结论埋藏式颅内电极应用,定位成功率高,是指导制定合理手术方式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可靠方法之一.位癫灶、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手术治愈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皮质电极监测下对海马病灶进行致痫灶切除,辅助以皮质痫灶横纤维热灼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6例海马病灶的顽固性癫痫的病人,术前进行24小时脑电图描记定位致痫灶,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人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进行颞叶皮质电极描记,并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海马病灶,完整切除并辅以皮质热灼治疗致痫灶。结果术后0.5~3年内随访,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发作完全消失11例(68.8%),明显改善4例(25%),改善1例(6.2%)。结论神经导航有助于海马病灶的准确找寻与切除,在皮质电极监测下,辅助皮质热灼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电极描记已成为癫痫致痫灶评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经过头皮EEG和其他无创性评估手段仍不能确定的致痫灶,侵入性的颅内脑电图(iEEG)是确定致痫灶位置的"金标准"[1-2].颅内电极可分为硬膜外电极、硬膜下皮层电极(包括条状和栅状电极)和深部电极,放置于皮层表面的颅内电极所描记的EEG表现为二维结构的致痫灶信息图,而以多根深部电极或脑内电极(为与皮层表面电极相区别,本文统称深部电极)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电极描记所得的立体脑电图(SEEG)由于其所得信息的广泛性和三维性特点,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其在癫痫术前致痫灶评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3].  相似文献   

10.
内侧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内侧额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内侧额叶起源的癫痫患者129次临床发作症状,脑电图表现,致痫灶定位及手术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内侧额叶癫痫发作的常见形式包括:过度运动发作、姿势性强直发作、额叶失神发作等,多在夜间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暂。10例均应用颅内电极进行长程记录定位致痫灶。致痫灶位于辅助运动区2例,内侧额回4例,额极1例,眶额区1例,扣带回1例,扣带回及额上回1例。按照Engel术后效果进行分级,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3例,2例随访时间未满1年。结论 内侧额叶癫痫发作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普通头皮脑电图定位致痫灶常较困难,需要应用颅内电极。手术切除致痫灶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附3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的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策略。方法 对 34例颞叶癫痫患者应用无创和有创方法进行术前综合评估 ,采用扩大额颞问号式手术切口 ,经外侧裂入路、皮层脑电监测引导下实施手术。对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脑电监测的意义和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根据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和MRI等无创检查定位了致痫灶 ,13例根据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定位了致痫灶。术后随访 15 .6± 6 .0月。 2 9例 (85 .3% )癫痫发作消失 ,3例 (8.8% )发作减少 75 % ,2例 (5 .9% )发作减少 5 0 %以上。 8例曾出现短期并发症 ,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手术 6个月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是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颅内埋置电极检查是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必要的手段。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对设计切除方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改良的手术切口和经外侧裂入路有利于安全有效的切除前颞叶或选择性切除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12.
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定位致痫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应用颅内埋藏电极进行长程视频脑电(Video-EEG)监测,对于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采用DaVinci系统,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EEG变化,确定癫痫起源部位。在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或行立体定向毁损术。结果 本组17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4~17天,平均9天。各例均记录到明确的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和/或发作期EEG变化。手术切除致痫灶16例(联合胼胝体切开术1例);行双侧杏仁核毁损术1例。术后复查Vidoo-EEG,显示痫性放电基本消失15例,改善2例(集中于手术对侧1例)。按照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15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因长时间埋藏颅内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应用埋藏式颅内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可改变外科治疗计划,从而提高了癫痫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探讨隐源性癫痫致痫灶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向26例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的患者颅内可疑脑区植入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手术切除致痫灶并送病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可以明确致痫灶,其中癫痫发作单独起源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13例,占本组病例的50%;送检标本病理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增生、皮层分层紊乱25例,占本组病例的96.15%,其中伴有海马硬化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Engel Ⅰ级15例,Engel Ⅱ级8例,Engel Ⅲ级2例,Engel Ⅳ级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是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皮层发育不良是隐源性癫痫手术切除标本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中海马硬化是颞叶内侧常见的病理改变.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病理改变不仅经常相伴出现,而且病理改变轻微.通过外科干预,效果较满意.按Engel分级,位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病例手术疗效较其他好,Engel's分级均在Ⅱ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手术选择性海马切除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1例内侧颞叶癫痫病例,根据EEG、MRI、PET-CT等资料,初步确定癫痫灶位于一侧海马,然后在立体定向引导下置深部电极于海马,确认癫痫灶位于海马后即以深部电极为手术导向标志在显微镜下作选择性海马切除术.结果随访1~2年疗效满意8例(72.7%),显著改善2例(18.2%),良好1例(9.1%).术后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核素检查,海马深部电极植入记录海马脑电,对内侧颞叶癫痫灶定位可以明确诊断;癫痫病灶的起源精确定位于海马后,在立体定向引导下作单纯选择性海马切除治疗颞叶内侧癫痫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深部电极引导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方法,初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治疗21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8~59岁,平均34.2岁,病史3~20年,平均13.5年。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进行深部电极植入,并进行深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本组双侧植入5例,单侧植入16例,植入监测时间1~7天,平均监测2.2天。明确致痫灶后,安装头架,行头颅CT扫描定位,然后拔除深部电极,行头颅核磁扫描。对头颅CT与核磁进行融合,明确致痫灶接触电极的位置,进行伽玛刀治疗。治疗剂量:周边剂量8~13 Gy,平均9.8 Gy;中心剂量16~26 Gy,平均18.2 Gy;50%等剂量曲线。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Engel’s效果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6例(Ⅰ~Ⅲ级为治愈及有效)。有效率为71.4%。手术并发症:颅内积气2例,1周后自行吸收。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颞叶内侧癫痫深部电极探测明确致痫灶后,应用CT及核磁融合技术,在深部电极引导下进行伽玛刀低剂量治疗,初步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对视频脑电图、MRI、脑磁图和PET检查仍不能明确致痫区的病例进行SEEG记录以更好地确定致痫灶。所有病人均采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射频毁损靶点为SEEG监测下的癫痫起始区或癫痫网络中频繁放电的电极位点。结果 SEEG记录显示,33例中,5例为单电极起始(同一电极的1~3个触点),15例为单脑区/部位起始(多根电极起始,但局限于同一脑区或病灶部位),6例为相邻多脑区起始,7例为不同脑区的多部位弥漫起始区。每例病人射频毁损1~11个靶点,手术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15个月,4例癫痫发作停止,3例发作减少80%以上,10例减少50%~79%;8例减少10%~49%;8例较术前无明显缓解。结论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颞叶硬膜下电极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肖福顺作者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颞叶硬膜下电极,用于确定颞叶内侧的致痫灶。该电极在临床已初步应用于2例颞叶癫痫,使用效果满意。作者认为将近中颞叶硬膜下电极与颞叶外侧的条状电极联合应用,不需用深部电极,就能对颞叶致痫灶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8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的难治性癫痫病人,采用颅骨钻孔或骨瓣开颅方法埋置硬膜下和(或)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根据术中致痫灶定位、术后病理、术后疗效和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8例埋置深部电极,13例埋置硬膜下电极,1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4~22d,平均9d;脑电监测8~226h,平均128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32例(84.2%)病人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是可靠的致痫灶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19.
颞叶癫痫2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1例颞叶癫痫患者,术前均行EEG、MRI检查,其中6例行PET检查,经定侧定位后,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5例行病灶切除 致痫灶切除,3例 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中应用皮层电极或深部电极进行监测;神经导航下海马钙化切除1例。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结论 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重要手段,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联合应用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偶极子定位(dipole localization method)、颅内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and depth electrodes,EEG)对致痫灶进行定位,比较VEEG、DLM与ECoG and DEEG的符合情况,探讨偶极子定位技术在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已经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偶极子定位、颅内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EEG、偶极子定位技术与颅内EEG定位的一致性.结果 偶极子定位技术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EEG,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癫痫、颞叶癫痫在各项术前定位检查中符合情况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偶极子定位技术是一种无创性定位方法,对局灶性癫痫有明确的定位意义,对于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为单一病灶者,可替代侵入性颅内电极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