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佳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77-878
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表现,如皮肤、粘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1]。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育龄妇女为发病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而男性发病较少。为探讨男性SLE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我们对32例男性和86例女性SLE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或系统损害,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和浆膜等,在这种情况下怀孕风险较高。尽管近年来妊娠结局有所改善,但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仍然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母体并发症包括狼疮、肾功能损害加重、高血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从而导致不同靶器官损害为显著特点,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树突状细胞(DCs)具有诱导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双向调控的重要作用,DCs免疫耐受失衡可导致T、B细胞异常活化,进而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伤。中性粒细胞(PMN)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探讨树突状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中作用的概述,旨在为SLE发病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SLE是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暴发性或隐匿性,病情复杂多变,预后较差.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和全面系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18例SLE患者的护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不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认为SLE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妊娠合并SLE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它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内分泌、各种感染、环境及自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其中遗传和激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妊娠合并SLE,由于治疗的局限性,严重威胁了孕产妇及其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者的妊娠管理,为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及治疗以及胎婴儿的结局及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重症SLE如合并肾功能衰竭、狼疮脑病、狼疮血液危象、心肺功能衰竭等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酸中毒,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2].HHS病死率高,7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不断上升[3],且常伴随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是机体自身免疫耐受遭受破坏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发生器质性损伤和(或)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一般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主要引起机体某特定器官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后者则常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SLE、RA、PM等自身免疫性疾病~([1])。AI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补体缺陷或功能异常是AID的诱发病因之一~([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是由补体及其调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同卵双生子发病的高一致性,家族聚集现象都表明SLE有很强的遗传因素。多种遗传基因与SLE的易感性有关,如HLAⅡ基因的多态性,Fas/FasL异常,补体的缺陷等。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SLE易感基因有12个,但在不同人口确定的SLE易感基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陈祥友 《世界元素医学》2013,(1):I0013-I00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体的形成,确切病因在此之前不明,据笔者研究发现是由于患者体内元素的不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体的形成,确切病因在此之前不明,据我们研究发现是由于患者体内元素的不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拟从三焦气化角度,就SLE病变机制作探讨,旨在完善中医气化理论在SLE病变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理论上为SLE临床用药提出参考,为中医药治疗SLE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AIH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临床症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有6例以急性溶血住院,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溶血控制,但全身酸痛,血沉高,蛋白尿,查有关免疫指标确诊SLE,而发病前均无脱发、皮损、光过敏、关节痛等病史。另8例分别于AIHA发作2月~4年后确诊SLE。结论AIHA与SLE这二种疾病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期SLE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儿病死率,均较成年人SLE的发病率及其导致的患者病死率高。儿童SLE早期发病与遗传易感等位基因突变密切相关。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组织(SLICC)发布的SLE临床诊断标准,提高了临床诊断该病的准确率。临床对于儿童SLE早期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的目的,在于短时间内抑制患儿自身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炎症,降低SLE的活动性。笔者拟聚焦儿童SLE的诊断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育龄妇女,患SLE的孕妇易致反复流产、死产,如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就能提高继续妊娠率。本研究通过目前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抗核抗体效价的测定来探讨:①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母体无临床发病)患者中是否存在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②抗核抗体与妊娠中毒症、早产发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体内多种自身抗体的形成及多系统、多脏器受累。虽然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但临床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 ,对病情较重者 ,仍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以育龄期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皮肤、关节、肾脏、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本病患病率为0.7~0.8/万,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为1:9,发病高峰在15~40岁的育龄期,育龄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0。所以育龄妇女要特别当心系统性红斑狼疮来“咬”人。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通常认为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B细胞功能亢进,多克隆激活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异常与SLE的发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Fas-FasL系统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Fas系统与SLE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脏器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B细胞异常激活,自身耐受丧失,直接针对自体核抗原产生高水平抗体,造成自身组织的损伤,构成了SLE的发病基础。狼疮性肾炎(LN)是中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Th1/Th2细胞活化产生的细胞因子在L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o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现各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可以侵及全身各个系统,可累及皮肤、黏膜、浆膜、血管、关节、心、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皮疹、光过敏、脱发、乏力、贫血、发热、关节疼、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肾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尤以皮肤和肾脏损害显著。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其毒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