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6~9月,对我院高压氧舱螺纹管消毒管理前后的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5%、90%,并同时监测了螺纹管消毒管理前后高压氧舱治疗病人呼吸道感染率,结果分别为9.2%、2.8%,从而表明了加强螺纹管的消毒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高压氧舱吸氧治疗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保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的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高压氧科工作人员加强院感管理知识培训;做好高压氧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及所用物品的消毒、监测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压氧治疗配合的重要性。结果减少了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结论通过培训及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责任心及预防高压氧舱的医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每月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可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中开展高压氧治疗(HBOT)的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高压氧治疗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高压氧舱及高压氧治疗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探讨相关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针对高压氧治疗环境的特殊性(治疗环境密闭、狭小、人员密集;手卫生难保证)、医用氧舱设备的局限性(呼吸舱内空气、吸氧治疗时呼出废气、紧急减压排出气体等的交叉感染风险和氧舱结构及内装修造成的分隔空间存在消毒难点)、高压氧舱内医疗操作的高风险性等医院感染防控关键问题,采取氧舱设备和呼吸装具改进,包括氧舱排气口、氧舱排氧管路、紧急排气口、舱内加装流动水洗手设备、患者呼吸装具、氧舱呼吸机管路的改进;优化治疗管理流程,包括患者转运、治疗过程管理、出舱后处置、终末消毒;加强安全性检测及严格适应证等系列措施。结论在严格防护基础上谨慎开展重症COVID-19患者的HBOT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氧治疗的设备为高压氧舱,是一个密闭很严的高压容器,其空气质量、面罩、三通管、螺纹管的消毒管理如果出现漏洞,将成为医院感染的又一环节,曾报道,由于高压氧治疗导致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现将我院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氧舱及附属设备高压氧治疗舱容积19.12 m3,满员治疗例数6 4例;绦纶螺纹管和三通管为氧舱附带,面罩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华兴医疗器械厂生产。舱内上下安装2个30 W的紫外线灯管,功率>70μW/cm2。1.2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6年…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舱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预防在高压氧舱内发生医院感染提高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患者治疗时期对舱内的空气进行了连续的微生物学检测,鉴定细菌的数量和种类,结果:试验数据证明目前的消毒效果不明显,舱内细菌空间分布以右角和左上角最多;G+芽胞杆菌 属占首位。结论:证明,高压氧舱目前消毒方法不可靠,存在交叉感染可能性,需要联合其他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另外根据舱内细菌种类分布特点,合理安排患者就医以及修改目前扣舱标准,患者入舱规则等,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何瑞萍  贺燕 《现代保健》2011,(16):168-16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舱消毒效果,预防舱内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按常规进行高压氧舱消毒,以舱内空气和三通管、软管进行消毒前后细HBsAg检测.结果 高压氧舱治疗后舱内空气细菌数超标,三通管、软管消毒前污染严重,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常规消毒方法能达到消毒标准,但消毒规则不完善.结论 高压氧治疗后加强通风,每次治疗后应紫外线消毒三通管,软管应严格消毒,防止出现异味并做到专人专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提高高压氧舱隐患预防能力和安全管理效率。方法:分析高压氧舱火灾事故发生原因,根据燃烧三要素(火三角)的性质,从严格禁止可燃物、严格控制助燃剂和严格消除火源3个方面,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结合安全管理实践,制定"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结果:医院高压氧舱火灾预防控制制度实施后,高压氧舱正常开机率、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和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均降为0;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率由71%提升到100%,综合管理评价分值由72.25%提升到95.75%,达到了高压氧舱火灾事故的预防控制管理要求。结论: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可提升高压氧舱医疗安全,规范高压氧舱的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高压氧治疗患者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10月在医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12月在医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高压氧治疗患者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高压氧舱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现状。方法:采用以现场调查为主.信函调查、电话调查为辅的方法。对北京地区建有高压氧舱的48家医院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概况、医院的级别、科室人员、氧舱设备、危重患者的治疗、开舱治疗时间、治疗方案等,填写调查表。结果:北京地区高压氧基本达到了普及,保证了急诊救治患者;规模相对较小,专职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治疗装置、方案多样,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结论:应该从人才培养、规范治疗装置、规范治疗方案、实现计算机控制等方面改善北京地区高压氧医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对医用高压氧舱进行使用管理,以确保其使用安全。方法:从资质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及定期检验管理4方面阐述保证医用高压氧舱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原则。结果:严格落实资质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及定期检验管理能够较大程度地确保高压氧舱的使用安全。结论:医用高压氧舱的使用管理,旨在预防性的确保高压氧舱的使用安全,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医院高压氧舱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开舱治疗期间多名患者同在一室且治疗时间长,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2005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于消毒前、后分别对大高压氧舱(面积为38.64 m~2)和小高压氧舱(面积为6 m~2)进行空气细菌监测,为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肺部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80例患者为干预组,采取集束化管理进行干预,另选择2011年1-12月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6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及持续时间分别为60.00%及(10.55±5.54)d,均低于对照组的75.00%及(12.11±5.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肺部感染率,缩短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用高压氧舱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高压氧舱安全使用和管理。本院于1996年引进高压氧治疗项目以来,针对疗养院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办法,力求达到人员专业化、设备规格化、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防止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医院感染,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对照组患者中,6例发生医院感染,3例为下呼吸道感染,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例为肠道感染;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实施优质的、综合的、全面的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医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57例,占71.2%,其中下呼吸道31例,占38.7%,上呼吸道26例,占32.5%,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1例,占13.7%;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以及住院时间>14d是胸外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结论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胃肠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外科医师在临床中应充分的给予重视,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采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术后要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舱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能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压氧舱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如果没有对高压氧舱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就有可能会对患者带来危险,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病患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高压氧舱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做好相关的注意事项保护工作。基于此,本文对高压氧舱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高压氧舱的科学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在HIE患儿治疗中的治疗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对300例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婴儿高压氧舱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婴儿高压氧舱对于HIE患儿的治疗,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结论婴儿高压氧舱可普遍应用于HIE患儿临床治疗,而且操作方便,对患儿无创,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心理压力,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及残障率。  相似文献   

18.
《rrjk》2017,(2)
目的:分析婴儿氧舱高压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采用高压氧疗法的186例患儿的门诊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跟踪回顾与分析,且治疗期间预防患儿中耳损伤,严格掌控喂养以及治疗期间的氧舱的温度、湿度等,且护理人员应对高压氧舱进行物表消毒和空气净化。结果:通过高压氧舱治疗186例患儿中有152例患儿显效率为81.72%,而27例患儿有效率为14.52%,7例患儿无效率为3.76%,在治疗期间无不安全事件发生。结论:给予婴儿实施高压氧舱治疗可有效治疗疾病,且配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10 35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234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有80例次下呼吸道感染,占34.19%,居各感染部位之首;感染发生的科室以内科(33.75%)和脑外科(25.00%)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50.94%.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病房消毒管理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29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以老年患者居多(52.72%),以原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居首位(24.15%),进入ICU治疗为其首要危险因素(19.73%),导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72.7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和认识,落实感控管理的相关措施,有效减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