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Cook等制订的椎体间骨性融合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显效4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腰椎滑脱完全纠正的46例,术后出现改善的4例,术后无明显改善的2例,手术后患者整体复位率为96.2%;术后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的45例,实现固定效果的5例,手术失败2例,术后融合率为86.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确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2006年间收治腰椎滑脱32例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X线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一过性下肢痛1例,远期并发下腰痛1例。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采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8例,Io滑脱7例,IIo滑脱36例,IIIo滑脱5例。经椎弓根RF-II器械复位,行一侧椎板切除,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将滑脱椎体间隙的大部分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逐一切除,充分准备好椎体间植骨床面,取充足自体髂骨打压嵌入椎体间植骨。结果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3年,内固定元松动及断裂,椎体间植骨在6~12月融合,临床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II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2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分为A、B组,平均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一步减少,使手术时间缩短,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椎板骨粒椎间双侧回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18例,其中Ⅰ度滑脱4例,II度滑脱7例,III度滑脱5例,IV度滑脱2例。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分)评价疗效;观察椎间植骨愈合情况,采用SHINYAOKUDA等自定融合标准评定。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36个月平均24个月的定期随访。16例解剖复位,2例分别从III度、IV度复位至Ⅰ度,2例出现一过性下肢疼痛,无一例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恢复按JOA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植骨愈合按SHINYAOKUDA等自定融合标准,原位融合13例,塌陷融合5例,无延迟融合及融合失败。结论该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可靠,无需另外取骨,无需过度剥离椎旁肌,创伤小,出血少,植骨愈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7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腰椎管减压,SINO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4.6±4.8)月,观察指标:融合、临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58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基本消失,优良率91.1%,解剖复位率92.4%,3例椎间隙沉降0.9cm,3例SINO内固定松动,1例硬脊膜撕裂,无固定螺钉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减压时自体骨做椎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具有严重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国产钛质椎弓根固定器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减压时自体骨做横突间和椎间椎骨融合。结果经过平均1.0年随访,椎体滑脱完全复位12例,大部复位1例;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良好,减压时自体骨椎间和横突间联合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 1994年至 1999年 12月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13例 ,经过 6个月至 3年的随访 ,早期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4~ 5 5岁 (平均 4 1 3岁 )。病因 :外伤引起的滑脱 3例 ,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滑脱 10例。临床症状 :下腰痛 13例 ,下肢痛 6例 ,间歇性跛行 10例 ,鸭步 6例 ,腰骶麻感 3例。X线检查 :腰椎滑脱 3例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滑脱失稳 10例 (峡部不连 4例 ) ,前屈后伸滑脱移位 3~ 6mm ,平均 (3 5± 0 8)mm。根据Meyer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减压时自体骨做椎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具有严重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国产钛质椎弓根固定器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减压时自体骨做横突间和椎间椎骨融合。结果经过平均1.0年随访,椎体滑脱完全复位12例,大部复位1例;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良好,减压时自体骨椎间和横突间联合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采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8例,Ⅰo滑脱7例,Ⅱo滑脱36例,Ⅲo滑脱5例.经椎弓根RF-Ⅱ器械复位,行一侧椎板切除,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将滑脱椎体间隙的大部分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逐一切除,充分准备好椎体间植骨床面,取充足自体髂骨打压嵌入椎体间植骨.结果 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3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椎体间植骨在6~12月融合,临床优良率87.5%.结论 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Ⅱ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6月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共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脱3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6例,伴椎管狭窄14例,L4/L513例,L5/S18例,腰椎侧凸10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12个月~36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均行X线平片检查。12个月后所有患者植骨全部融合(骨性融合标准是形成连续骨小梁桥接于融合区,动力位椎间成角小于4°,融合率100%,好转率: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椎间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矫形效果丢失少、晚期下腰痛发生率低,应用自体骨块植骨,既能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又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吾斯曼·艾山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5)
目的:对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2例,并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之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表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优的患者有45例,良的患者有28例,可的患者3例,差患者0例,总优良率为96.05%.结论: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20名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接受PLIF的观察组和PLF的对照组,观察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32.23±19.21) min、术中出血量(583.73±43.79) 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椎间隙高度(9.72±1.0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93) mm;椎体融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生活质量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经后路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PLIF)虽然耗时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是能够有效增加椎间隙高度、提高椎体融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14例,峡部裂性滑脱25例.L4椎体滑脱22例,L5k椎体滑脱17例.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1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在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间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术,安放固定棒并撑开椎间隙,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及临时固定,处理椎间隙,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术,调整钉棒进行椎间适度加压,以植骨块稳定为度.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11例.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 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融合率高,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