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急腹症的就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3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分析其就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后的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除1例脏器衰竭外,其余的全部愈合出院。结论充分掌握老年急腹症的特点,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急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常见疾病种类、疾病分布与时间、年龄的关联性和一些常见的临床问题.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全部老年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对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疾病分类等数据资料和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急诊患者疾病的分布以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分别占25.40%和21.02%;不同系统疾病的分布与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有一定的关联.如呼吸系统疾病12、1、2月就诊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60岁患者因消化系统疾病就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等.结论 老年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的时间分布、疾病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老年急诊患者在病理生理、心理、日常照料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常见疾病种类、疾病分布与时间、年龄的关联性和一些常见的临床问题。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全部老年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对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疾病分类等数据资料和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急诊患者疾病的分布以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分别占25.40和21.02;不同系统疾病的分布与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有一定的关联。如呼吸系统疾病12、1、2月就诊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60岁患者因消化系统疾病就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等。结论老年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的时间分布、疾病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老年急诊患者在病理生理、心理、日常照料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出现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急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干预组除了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还给予急腹症针对性护理.结果:干预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老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8±4.0)分,对照组老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急腹症救治过程当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整体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近两年时间内134例年龄较大的急腹症就诊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对照组64例.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式,对照组在病情观察上加大全面护理力度,对其进行整体干预.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65.6%,实验组及其家人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在95.7%;对照组并发症几率在28.1%,实验组为4.3%.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患者治疗后承受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急腹症的老年人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危机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外伤急救护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危机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就诊临床表现及变化,为提高对PTB的认识和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7县市2007-2010年PTB患者的有效病历资料共14 623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TB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1岁,男女比例为2.46∶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91.3%)。PTB患者就诊的临床症状中咳嗽比例最高(97.2%)。年度变化特点分析显示,患者咳痰、咯血和无症状比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均有P〈0.05);相反,咳嗽、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比率则有明显降低趋势(均有P〈0.05)。咳嗽、咯血、胸痛、咳痰出现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均有P〈0.05)。对2个及以上的临床表现排列组合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共同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和盗汗的发生率最高(10.4%)。结论男性易患PTB,就诊多有咳嗽,应重视咳嗽、咳痰等临床特征及变化,避免误诊漏诊以早期发现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2012年门急诊患者就诊特点,揭示门急诊工作量的变化规律,加强门急诊医疗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2012年1~12月门急诊患者就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门诊量前5位的科室依次是妇科、中医科、儿科、心内科、急诊内科;秋季是就诊高峰季节;8:00~10:00和13:00~15:00是门诊的就诊高峰时段;18:00~22:00是急诊的就诊高峰时段;导致急诊死亡前3位是猝死、脑出血和肺部感染。结论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强化门急诊特色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综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急诊骨科患者护理中,就诊风险贯穿始终.特别是在处置和操作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会引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会为家属和患者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本文主要介绍急诊骨科患者的风险发生因素,并详细介绍对应的解决措施.力求从根本上关心、理解和爱护患者,尽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生存几率,让急诊骨科的施行效果达到最优,故此急诊骨科患者护理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诊治的7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起止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应用数字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参照组,各组纳入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管理模式,观察组干预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7)
目的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对比研究我院过去四年急诊科在没有采用团队管理模式与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各两年)的情况下,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素质与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采用回顾临床资料与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与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未应用团队管理模式的两年相比,应用该管理模式后无论在护士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还是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方面均有很大的进步。其中,护理质量满意度从61.5%上升至94.5%,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从未应用前的65.5%上升至96%,急诊管理服务满意度同样从采用前的60.5%上升至93%。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用团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病区服务态度,而且对于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建设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效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就诊规律,为急诊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急诊就诊信息系统2009年10月1日-2010年4月30日急诊病例资料。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7634份急诊病例资料。结果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急诊儿科中位年龄3岁,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中位年龄32岁。就诊科别以急诊儿科患者占多数。费用类别以自费患者为主。16:00-〈0HD:00时上夜班为就诊高峰时段,在高峰时段.急诊儿科、医疗保险患者增加较明显,但疾病轻重分级以4级及5级轻症病例为主。结论在就诊高峰时段,要相应调整排班.加强导诊和分诊.可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学科建设中要加强急诊儿科医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急诊颅脑外伤的患者51例,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以及急诊各项用时。结果 采用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到院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所用时间、急诊至病房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缩短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并且降低各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郑绪莲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2):74-74,77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急诊科患者i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形象、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沟通方式和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急诊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10)
目的分析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细菌学培养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使用抗菌药物且有明确病原菌培养结果的成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疾病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年龄20~60岁占65.00%,疾病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占64.00%、23.00%;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使用率较高,其中使用居前四位的药物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1.00%、鲍氏不动杆菌占16.00%、肺炎克雷伯菌占13.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0%、肺炎链球菌占9.00%,且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痰液来源标本最多,占50.52%,其次为血液、尿液,分别占比22.69%、12.37%;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55%,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2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5%,肺炎克雷伯菌对所监测药物耐药率均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均60%。结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集中在20~60岁患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且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所监测的药物普遍耐药,应引起临床及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