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项目管理提高管路安全管理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规范15种管路的标准化护理手册,应用敏感指标体系观察项目实施前后护士非计划拔管知识掌握率、管道维护达标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项目管理前后非计划拔管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项目管理规范了临床护士管路护理措施,能有效测量改进过程及结果,可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项目管理小组,通过建立预防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组织各学科专科护士针对各专科管道制定科学的、规范的管道维护及固定流程,装订成册供全院护士学习,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观察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项目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规范了预计非计划拔管的各个环节,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力依据,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有意或无意拔除导管或导管滑脱[1-4]。UEX的发生可导致气管黏膜损伤、误吸、感染、窒息等,造成直接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5-6]。文献报道的UEX发生率为3%~16%[1]。该研究聚焦急诊ICU成人患者,旨在通过质量管理降低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  应可净 《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54-655
目的 探讨非计划拔管事件再插管或未再插管的原因与意义。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拔管事件再插管组与未再插管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呼吸机通气模式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时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CMV(控制指令通气)的再插管率(80.8%)比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T管给氧拔管的再插管率(31.8%)显著增高(P〈0.01),再插管组气道分泌物评分高,氧合指数低(PaO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拔出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为制定预防胃管脱出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2015年、2016年上报的胃管非计划拔管事件70起进行数据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中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神经内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关联因素。结果通过条件设定找出462条关联规则,共形成11条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着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与年龄、病情、神志、家属陪伴及管道固定方法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使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有利于发现神经内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关联规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防范措施,对于临床工作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卫玲 《当代护士》2021,28(4):173-17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对2017年发生的35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找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并拟定改进计划。实施1年后,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28%下降至0.46%(P<0.05)。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对2017年发生的35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找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并拟定改进计划。实施1年后,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28%下降至0.46%(P0.05)。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刘薇  高宇  李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6):3184-3184
PICC置管是长期输液患者的重要静脉通路。对于躁动、精神异常、瞻妄的患者,管路滑脱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以往临床主要采取束缚患者双手,甚至四肢的做法来预防管路脱出。如果束缚不当,不但不能阻止管路滑脱还有可能对患者造成外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作了可以预防患者自行拔管的无指手套,从而减少对患者束缚,甚至不予束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由静脉输液小组成员,放射科、超声科、血管外科及介入科医生,药剂科药师组成,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2012年7月—2014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前的置管的491例病人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后的置管的684例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3.3%、3.2%,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多学科合作可以规范PICC的置管及并发症的处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防范非计划拔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13 994例管道治疗者为对照组,其中非计划性拔管92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引起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在2016年7~12月14 923例管道护理中实施,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引起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护士、患者和其他等4个方面因素,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范非计划拔管安全管理中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出引起非计划拔管的真正原因,通过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估工具,识别高风险患者,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研制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估工具,并采用此工具对684例留置管道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分析信度、效度、灵敏度、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约登指数分析最佳临界值。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评价条目。专家的权威程度(Cr)为0.71,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8;条目平均内容效度比为0.94,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均 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P<0.01;当临界值取为15.5,灵敏度为0.853,特异度为0.824,此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677。结论本研究所研制的非计划拔管评估工具信度、效度较好,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筛选非计划拔管高风险患者的准确性较高。本研究为护士评估非计划拔管风险提供了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2.
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为病人治疗需要留置在病人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Christie等根据始动者的不同将UEX分为自主拔管和事故拔管。而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所有气管插管病人的5.4%~15.5%,  相似文献   

13.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ICU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为病人治疗需要留置在病人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Christie等[1]根据始动者的不同将UEX分为自主拔管和事故拔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将360例ICU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病人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临床效果、非计划拔管(UEX)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UX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8.33%);观察组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病人EUX发生率,减少病人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癌症患者的PICC在非计划拔管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护理后对2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后,降低了癌症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率,且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其PICC非计划拔管率,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ICC非计划拔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CBM、WanfangData、CNKI、VIP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合计样本量3463例,其中非计划拔管组233例,对照组3230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6.7%。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和药物(高浓度高营养)与PICC非计划拔管有关。结论血栓和药物(高浓度高营养)是导致PICC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预防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中实施集束化管理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新生儿室100例使用胃管的新生儿(2017年7月—2018年9月间收治)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50)和集束化组(n=50),对常规组患儿运用常规管理,对集束化组患儿实施集束化管理,总结患儿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集束化组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集束化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胃管时实施集束化管理可预防非计划拔管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方法,从而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选取本科室基层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选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现状调查找出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利用鱼骨图进行解析,找出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从改善前的8.27‰下降至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182.5%,进步率68.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圈员在品管圈的活动中,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小组在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 2011年初组建管道护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开展了普通管道与特殊管道两大重点改进项目。与小组活动紧密结合,修订了管道护理管理制度,统一各种管道的固定标准及护理流程;采取以点带面式分层培训、考核护士管道护理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小组每2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每季度结合临床专科护理对各科室进行管道护理质量检查,并根据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小组活动后,各类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开展小组活动前,各科护士管道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开展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组建管道护理小组可以科学培训护士,提高护士相关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照护中的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HFMEA)在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防范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ICU和EICU的患者中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并制定防范流程;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落实相关防范措施。比较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经口插管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引入RASS镇静评估表、气囊压力监测器,改良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等措施,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5)。结论通过HFMEA的方法分析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