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研究成功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本文针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证型的确立、中药治疗水平的定位、盲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临床研究分期的实施、诊断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的运用、安慰剂的使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慰剂的制作成功与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整体质量以及成功直接相关,因此可靠的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为成功制备安慰剂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保障中药安慰剂的正常制作以及进行质量评价对于保护患者和试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就不同剂型中药安慰剂的制作(中药汤剂、中药颗粒、中药丸剂安慰剂)、中药安慰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人工打分法、电子仿生测评法),中药安慰剂的临床使用和注意问题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中药安慰剂的制作工艺及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设计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试验目的与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对照药的选择、导入期、疗程及随访、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认识,为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也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与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阐明了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基本要求、临床定位、证候诊断、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试验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说明书撰写原则等。以《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主线,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中医临床验方"及不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传统经方"按照"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实施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在中药新药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应用尚不普遍。由于中医药理论的特殊性,中医证候难以标准化,中药独特的气味、味道、颜色等使安慰剂难以模拟,另外,临床试验中普遍存在的伦理学争议等问题。本文就中药安慰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安慰剂对照试验是新药研发最常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之一,但目前中成药安慰剂的制备存在诸多困难,其难点在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中药"气味、味道、颜色"较化学药、药用辅料及食品更为突出独特,而用于模拟味道和气味的辅料种类较少,且尚无完善的"气味、味道、颜色"模拟辅料的统计与归纳,因此模拟难度较大。针对中成药安慰剂制备难点,整理归纳出可用于模拟"气味、味道、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或药食两用物质及香料等辅料,并对现有的制备和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成药安慰剂的辅料、制备、评价方法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药制剂肾八味胶囊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模拟效果,为中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肾八味胶囊安慰剂地研制为例,采用盲法,从外观、色泽、气味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模拟效果评价打分。结果:肾八味胶囊安慰剂与原药粉末的外观、色泽、气味基本一致,模拟临床试验表明此安慰剂不易破盲。结论:该安慰剂能够满足肾八味胶囊临床试验课题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市场调研开拓中药新药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数家大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常用中成药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药新药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指出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突破口在于加强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药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协调平衡发展,避免畸形发展;加强现代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使传统制剂与现代新制剂协调平衡发展,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制中药新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的水平和档次;加强中药一、二类新药的研制.加强保健制剂的研制、生产、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重要载体。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开展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是获得循证医学证据,发挥特色明确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医药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进步推动了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实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更适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但目前中药复方临床研究还存在研究质量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对照措施、疗程合理性、样本量估算、意向性分析等研究方法有缺陷,结局指标不规范、临床试验注册率低、研究过程质量控制无细节等。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症状重叠现象突出,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评价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先后开展了中药汤剂安慰剂制作与评价、研发了基于胃肠症状重叠问题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搭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平台,开展了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获得了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明确中药复方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分别从胃肠动力,肠神经系统调控、物质与能量代谢,离子通道、肠道菌群等多方面进行健脾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单一检测分析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需多学科联合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笔者认为,选择中医药确有临床疗效优势的慢病,是临床评价-作用机制-新药研发-基础理论研究这一全链条研究正确开端的保证,而选择功能性胃肠疾病这样病变较轻、病情相对简单、具有口服中药首先且是必经的胃肠环节的病种,给逐步阐明中药复方疗法乃至证候理论的科学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科研实践,在试验目的与试验设计、受试者的选择、治疗方案、试验流程、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试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等方面,总结了中药新药防治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技术要点,以期为本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以来的10多年间,紧密围绕构建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目标,为我国新药研发和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获得重大进展。药品监管科学是近十几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本文秉着中药监管科学发展与现实存在问题,需要理论创新、药物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推进的9个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之一。启动以中药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构建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体系。作者认为通过监管科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药质量标准和评价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特别是经典名方制剂品种示范研究,有利于中药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在本文中还结合当前的中药监管科学问题,加强药材和饮片的基础研究、中药注射剂质量疗效的再评价研究、经典名方的开发和简化申请的监管科学研究,提出监管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建议,制定技术原则与技术指南,有利于药典品种和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临床有效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药盐炙共性技术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盐炙共性技术研究的思路,为临床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的中药饮片。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验预试、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形成了中药盐炙共性技术研究新思路。结果首次提出采用“文献研究-中药炮制-辅料检测-药性理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谱效关系-药物代谢-方剂疗效”的综合研究模式。结论利用该研究模式,能够通过对盐炙共性技术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分析来阐明中药盐炙的科学内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炮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熊微  方建国 《中国药房》2014,(3):193-195
目的:为医疗机构研发注册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从市场、政策分析入手,结合选题思路、工艺摸索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探讨医疗机构开发中药制剂的优势及药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多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协定处方,但在研究中还需要注意选题必须要有特色,立足于临床,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处方应精准简练;要根据临床应用、药物性质和工艺条件来确定剂型,科学、合理地选择工艺条件和评价指标;按照要求完成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结论:医疗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特色中药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药散剂临床应用广泛,但方法各异。基于对中药外用散剂已有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应用实际和相关现代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散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包括外用散剂的基本原理、使用原则、适用证、禁忌症、用药前评估、用药前准备、制备与保存、给药方法、给药量、换药频率、给药时间和疗程、用药后处理及评估、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救治等。以期规范中药外用散剂的临床应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丽萍  马利敏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38-1741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和发生原因,探讨其对策。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广泛复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原料药质量不稳定、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不完善、临床使用不恰当等多方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对中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合理评价是目前中药质量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难题。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缺乏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已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一大瓶颈。中药的制备工艺对中药的质量具有很大影响,提取纯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谱效结合技术在优化中药提纯工艺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拓展含罂粟壳成方制剂的中医临床用药范围,规范含罂粟壳成方制剂使用说明与质量标准。方法 汇总《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含罂粟壳成方制剂,重点对含罂粟壳成方制剂的剂型、用法用量、使用禁忌、检验方法、处方中罂粟壳使用量、处方中罂粟壳的炮制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其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的建议。结果 经对《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1 607个中药成方制剂处方项下的处方药味全部品种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共有19个含有罂粟壳(含罂粟壳浸膏1个)的中药成方制剂,仅占《中国药典》(一部)全部中药成方制剂的1.24%。含罂粟壳成方制剂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存在制剂品种少,个别品种用量不明确以及使用禁忌表述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建议加强含罂粟壳成方制剂的基础研究,扩大临床用药范围,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以达到规范使用,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水平,保障含罂粟壳成方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药新药研发的立题依据及评价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谷 《中国新药杂志》2012,(12):1325-1327
立题依据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注册申请的中药新药不同的立题依据,介绍了源于古方、依据临床应用经验、依据中医药理论组方、依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等不同的立题依据在新药研发中的风险和优势,分析了申报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并从审评角度分析了非临床药效学试验的必要性,药效学试验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以及其结果对支持中药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在立题依据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研究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以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需求.方法 从中药临床研究入手,分析中药临床研究联合用药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关键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结果 中药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体系需要建设和完善.结论 中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从研发早期开始,贯穿临床试验至上市后评价的药品全生命周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