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莉莉  王蓓 《护理学报》2015,22(23):27-30
目的 探讨品质链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4—9月我科收治的 16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将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18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品质链组,在实施乳腺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塑造乳腺癌品质链护理模式,即链接专科品质护理项目:路径化护理、护理思维导图、症因分析速查表、创新研究、系列康复操、同质化培训等. 结果 品质链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质链为患者提供了高品质的专科护理特色服务,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专业价值感,有效塑造了专科护理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依据《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构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中医护理专科专病护理质量评价每月采取不定时检查,方式以提问、查看资料为主,按百分制进行评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每月采取集中考核方式进行,占临床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中0.1。采取便利抽样法分别于2011年6月及2012年11月对我院19个护理单元的364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对护士进行相关中医知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由76.6%上升至93.1%(P0.05),总体满意度由84.6%上升至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公正,提升了临床健康宣教的质量,得到患者的认可,护理服务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考核,成立专病护士小组,实行专病专护,与医生的诊疗工作形成互补互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全程由护士长及专病组长进行质量监控。结果 2010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09年94.35%上升到97.12%,其中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饮食的了解等方面满意度也均较2009年提高了8.3%以上。结论专病专护这一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大型专病门诊发展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伤口品质管理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品质管理,成立伤口品质管理小组,保证引流效果,预防皮下积液,指导患者健侧单手起床,进行心理和饮食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堵管、皮下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引流管效能,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专科特色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病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注重的几个方面。方法注重环节质量监控,完善环节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结果全科护士经过安全培训考核通过率达100%;患者安全满意度为99%。结论规范专病门诊医疗护理行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确保专病门诊安全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采用美国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Cataldo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病耻感和切口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专病门诊挂号.方法 通过提升护士内在素质、优化服务质量,制定专病分诊依据,加强专病患者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等措施实施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结果 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提高了分诊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实施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是专病门诊正常运转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65-1166
探讨专病护士全程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价值。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采取专病护士全程护理干预。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2)两组出院后3月生存质量评分。(1)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后3月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专病护士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临床专科护理体系对专科护理整体建设的实施效果。方法对专科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制定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专科护理临床实践指引,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对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构建专科护理体系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优于构建前,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构建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所有访谈对象对该专科护理体系是否能提高护理质量及自身能力均给予了肯定。结论临床专科护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护士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对推进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做出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我院乳腺外科开展人文护理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有特色的人性化护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建立促进全面康复的乳腺癌患者病友会“汝康沙龙”,每季度组织乳腺癌患者聚会活动一次,内容包括: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病友及家属相互介绍抗癌经验及家庭护理心得体会,医、护、患才艺展示等。结果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开展乳腺外科人文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将其应用于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护理效益,然而我国尚无官方发布的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现有研究中路径的制定方法和规范性参差不齐。基于我国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少。本文主要从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临床应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开展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由接受专业培训的乳腺专科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包括为乳腺癌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护理、信息支持、情绪支持以及多学科和多部门协调等。结果 2011年1月至12月4名乳腺专科护士共对545例乳腺癌个案实施管理,患者满意度从95.62%提高至99.81%,促进了专科护理发展和医护合作。结论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护理工作模式,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对乳腺癌患者专业化护理的内涵质量,也提高了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13.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梅芳  梁淑华  潘丽莹 《全科护理》2009,7(31):2828-2829
[目的]总结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护理配合是乳腔镜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病人的躯体、心理问题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慧 《护理研究》2004,18(21):1891-1893
通过分析乳腺癌引起的躯体症状及心理问题 ,重点阐述了乳腺癌的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 ,强调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置管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黄海珊  张静平  邓小梅 《护理研究》2005,19(11):945-947
综述了乳腺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提出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护士作为乳腺癌病人的重要支持者,应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间歇期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论述延续性护理的内涵、测评工具、护理模式、干预内容及效果评价,旨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后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19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实验组给予系统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对比2种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QO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92.1±1.6)分,明显高于自身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对比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护理后实验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均较自身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结论应用系统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