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5牟10月至2011牟3月对1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相应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分析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矫正率为40.3%.腰腿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减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7.5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均无丢失.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症,后路彻底减压,内固定矫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1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1例。研究组行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对照组行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开始置钉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并应用Cobb法测量两组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开始置钉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冠状面角度低于对照组,矢状面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显著低于对照组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冠状面、矢状面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随机选择18例符合腰椎退变性测弯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9例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纳入研究组。剩余9例采取植入物置入内固定,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JOA评分效果较对照组好,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55.6%(P<0.05)。结论: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使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后能有效提高矫正率,有效提高JOA的评分效果,同时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腰椎滑脱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腰椎滑落患者共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低,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的JOA评分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间隙高度的变化,观察组患者椎间间隙增加(2.9±1.0)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8)mm。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腰椎滑脱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取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手术治疗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退变性侧凸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腰椎退变性侧凸尚缺乏统一的对手术有指导价值的分类方案,不同的手术方式尚无长期随访的文献报道。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手术治疗重点在神经减压、稳定脊柱、缓解疼痛及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要综合判断,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首先对马尾神经损伤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临床症状、常规治疗等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再结合2009年到2012年间患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3例患者感觉恢复正常,2例患者还有轻度的麻木感,1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表现出轻度的尿失禁等症状.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患病及治疗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疾病早期的治疗效果最好,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恢复效果也会逐渐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的诊断,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17例,女23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术后40例临床患者完全复位,恢复椎间高度,骨融合。术后随访12~15个月,月平均14.3个月,优26例,良13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确切方法,植骨融合率高,术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1-37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塞脉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JOA评分、 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 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截骨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意义.方法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均在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接受后路三维内固定截骨矫形术.站立位全脊柱正位片将患者分型:A型,C7铅垂线偏距骶骨中垂线<3 cm;B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凹侧>3 cm;C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凸侧>3 cm.结果 A型10例,B型 20例,C型6例.A型和B型后路顶椎区凸侧入路截骨矫形术,C型后路截骨水平在主弯远端.随访无丢失.结论 截骨矫形后平衡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病人5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预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1mo、3moODI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mo、3mo,两组ODI、V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92.00%)高于对照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腰椎侧隐窝狭窄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能进一步改善术后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73例接受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惠者护理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实时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采用双侧开窗减压内固定术, 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椎管直径、 VA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椎管直径显著长于B组(P <0.05), VAS评分、 ADL评分显著低于B组(P <0.05)。结论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均较好,但双侧开窗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显著增加椎管直径,改善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间及椎板、横突植骨融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下腰痛采用JOA评价方法。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达93.3%,根据术后9个月以上X线、CT或MRI检查观察融合率达96.7%,2年以上随访拍X线片观察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有1例内固定松动致腰痛患者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有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黄石市某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6)。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性腰椎后路椎板切开减压及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h,48h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年腰椎功能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方法: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临床疗效明确,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医师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对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8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术中以及术后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碎石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维有限元(FE)分析技术、3D打印生物模型技术在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精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二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96例DLS精准手术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48例)根据术前三维CT重建确定手术方案, 观察组(48例)利用三维FE联合3D打印生物模型技术确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入椎弓根钉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及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椎弓根钉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JOA、SRS-22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大于对照组(P<0.05), 侧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低于对照组[2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诊治分析.其中无或轻微神经损害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余5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37例.所有病例追踪观察6个月~3年.结果:非手术治疗组均未有神经损害发生.手术组有2例螺钉松动(松动率3.8%),无断钉,多数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损害加重.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等因素来考虑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亓向同 《现代保健》2011,(23):140-141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52例接受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接受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椎板均愈合,没有发生骨质吸收、医源性椎管狭窄粘连、脊柱后突及不稳现象.结论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于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体滑脱和腰椎不稳的发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