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Rotterdam CT计分(改良CT计分)结合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改良CT计分及持续ICP监测与术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GOS 4~5分)7例,预后不良者(GOS 1~3分)9例。两组不同预后患者在改良CT计分(术前)、ICP(初始,关颅,术后24 h)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评估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改良CT计分可反映ICP水平,ICP优于改良CT计分,ICP与预后存在负相关。结论改良CT计分和持续ICP监测在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可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二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临床纳入进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5例,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CT等)、术后血肿增加量、预后(GOS评分)等指标,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35例患者中,血肿增大组120例,血肿未增大组115例。纳入影响因素12项,性别、致伤原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骨瓣最大径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无明显关联,而年龄、首次Rotterdam CT评分、GCS评分、瞳孔状态、外伤到开颅时间、血糖值以及疝出幅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以及外伤至开颅间隔时间可作为预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挫伤出血增大的风险因素,而Rotterdam CT评分综合基底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其水平上升则GOS评分下降这一现象可知Rotterdam CT与患者的预后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CT影像表现进行数据化,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 TBI)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CT影像表现数据值变化,并分析年龄、受伤-手术时间间隔、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直径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预后以6个月时的格拉斯格预后(GOS)评分判断。结果预后良好组(GOS 3~5分)共75例,预后不良组(GOS 1~2分)共46例。两组间在CT数据值(3.55±0.92和4.51±0.96,t=19.221,P=0.000)以及年龄(39.12±6.42和53.93±8.64,t=27.257,P=0.000)、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35.75±7.86和9.43±2.15,t=11.712,P=0.000)、入院GCS评分(6.40±1.52和4.54±1.11,t=25.147,P=0.000)、瞳孔直径(2.81±0.49和3.57±1.02,t=39.579,P=0.000)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头颅CT影像数据化后可与年龄、受伤-手术时间间隔、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等一起作为评价脑外伤预后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符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精确控制性减压下手术一期回纳骨瓣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重型颅脑创伤,术前CT检查和或ICP达到了去骨瓣减压术指征,术中在颅内压监测精确控制性减压下手术,硬脑膜扩大成形后试行骨瓣复位ICP﹤15 mmHg,一期回纳骨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成功保留骨瓣8例,5例因术后ICP持续40 mmHg二期手术去骨瓣减压,保留骨瓣成功率61.5%。术后3个月GOS评分预后好10例,预后差2例,死亡1例。结论符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ICP监测和控制性减压技术协助下,结合术前、术中情况,可有选择的一期回纳骨瓣,以期避免二次颅骨修补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3、5天2组颅内压,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评估预后,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3、5天观察组ICP水平[(20.33±1.01)mmHg、(17.62±1.65)mmHg、(13.54±2.31)mmHg]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CP在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84.57±1.25)分、GCS评分(1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49±2.46)分、(12±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0%(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结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12例各种病因导致颅内高压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采用改良阶梯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改良阶梯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术组(改良组)和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实时监测ICP,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ICP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312例患者中,常规组154例,改良组158例,常规组术中剪开硬脑膜后ICP值急剧下降后反弹升高并趋于稳定,改良组术中ICP平缓下降后趋于稳定。2组患者的术中脑肿胀、脑膨出、迟发对侧血肿、术后GCS评分、瞳孔变化、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处理高颅压患者能有效控制ICP、减免术中脑膨出、减少迟发血肿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去骨瓣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像学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并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记录颅内压值(ICP)。观察手术前后头颅CT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0.1~1.0 mm;Ⅲ级:1.1~2.0 mm;Ⅳ级:2.0 mm。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GOS评分5~4分者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1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分析环池分级、ICP及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其开颅术后环池分级与ICPct存在负相关性,环池分级越低者的ICPct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池分级、ICP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开颅术后ICP72 h水平与患者GOS评分的相关性最强。预后不良组的ICP72 h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ICP72 h预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21 mmHg,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CT环池分级可反映其ICP水平,评估预后;ICP监测的作用优于环池分级,术后ICP72 h是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将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中,可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方法对19例去骨瓣减压术并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记录颅内压值(ICP)和头颅CT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0.1~1.0 mm;Ⅲ级:1.0~2.0 mm);并行术后3个月GOS预后评分,5分、4分归为恢复良好,评分3分、2分、1分为预后不良;对这些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环池分级与ICP存在负相关性,环池分级越低,ICP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环池分级、颅内压与预后存在相关性,术后ICP24 h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最强。恢复不良组的ICP值(43.60±17.92)mm Hg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14.18±6.6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ICP监测优于环池分级,术后ICP24 h与预后存在负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后环池分级可反应ICP水平;运用ICP监测,可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24例(观察组),以1:2的比例收集同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无迟发性血肿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为对照组。结果术后6个月按照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而植物生存率(33.3%)和病死率(4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1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头颅Rotterdam CT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中线移位≥10 mm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前头颅CT检查示Rotterdam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或中线移位≥10 mm,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应注意防治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治疗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的指导作用以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湖州市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科在有创ICP监测下治疗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59例,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和术后ICP等临床资料,按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GOS4 ~5分)和恢复不良组(GOS 1 ~3分).探讨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术后IC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恢复良好率69% (41/59),恢复不良率31% (18/59),病死率15% (9/59).入院时GCS≥9分的患者预后无死亡及植物生存,入院时GCS 13~14分的患者均恢复工作或学习(GOS5分).在持续有创ICP监测下29例施行了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和术后ICP恢复良好组分别是(22.2 ±7.9)mm Hg、(31.9±9.5)mm Hg和(12.3 ±2.9)mm Hg;恢复不良组分别是(33.4±18.9) mm Hg、(43.7±14.6)mm Hg和(13.0±5.6) mm Hg.两组指标相对应比较,患者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有创ICP监测对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类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72)和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底池形态、术前血糖等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和术前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结论sTBI患者DC术后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瞳孔变化、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压(ICP)的动态变化,分析减压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ICP探头植入后再行DC治疗。测定减压术前、去除骨瓣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ICP,并于术后持续监测。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病人的预后,并分析减压术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减压术前、骨瓣去除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平均ICP分别为(42±12)mmHg、(26±6)mmHg、(6±3)mmHg、(8±5)mmHg和(12±7)mmHg。与减压术前相比较,骨瓣去除后和硬脑膜切开后ICP均明显下降(均P<0.001)。减压前ICP<40 mmHg组和ICP≥40 mmHg组在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硬脑膜广泛切开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ICP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13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改良组73例,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后GCS (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4.31±2.91,高于对照组11.53±3.12。改良组术后恢复良好35例,死亡12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18例,死亡19例。改良组术中脑膨出8例,术后再出血4例,术后癫痫3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7例、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3~5分的患者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但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方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早期行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评估51例患者,其中GOS1分8例,GOS2分6例,GOS3分9例,GOS4分11例,GOS5分17例。结论早期应用双侧额颞顶部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东莞市石碣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治疗的332例患者,其中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0例,回顾性分析术后出现或未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这两类患者术前GCS评分,出血量,颅底骨折,瞳孔变化,是否有脑疝存在及持续时间情况;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及常规综合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术前GCS评分<5分、颅内出血量60 mL以上及颅底骨折合并脑疝持续时间长者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例患者随访12月.应用GOS评估预后,其中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结论 开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是多种因素所致,术前GCS评分越低、颅内出血量大、颅底骨折合并脑疝持续时间长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并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脱水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痉挛、亚低温等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术中分步切开硬脑膜(观察组),66例采用常规单侧大骨瓣减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中未发生造成关颅困难的恶性脑膨出,对照组25例(37.9%)术中发生恶性脑膨出而强行关颅.伤后随访6个月至1年,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GOS评分4~5分28例,2~3分23例,1分11例;对照组GOS评分4~5分12例,2~3分27例,1分27例.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脑膜分步切开结合对侧开颅减压能有效防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术中分步切开硬脑膜(观察组),66例采用常规单侧大骨瓣减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中未发生造成关颅困难的恶性脑膨出,对照组25例(37.9%)术中发生恶性脑膨出而强行关颅。伤后随访6个月至1年,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GOS评分4~5分28例,2~3分23例,1分11例;对照组GOS评分4~5分12例,2~3分27例,1分27例。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脑膜分步切开结合对侧开颅减压能有效防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8-01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联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更低(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较术前均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7dGCS评分较对照组术前GCS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行开颅脑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后甘露醇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TBI开颅术后患者行持续ICP监测,根据ICP数值作个体化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21例开颅术后患者的甘露醇应用时间和计量、术后并发症、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及计量较对照组低,监测组术后总并发症(迟发性脑血肿、大面积脑梗塞、弥漫性脑肿胀、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监测组GOS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动态ICP监测能及时反应sTBI开颅术后ICP的变化,通过个体化精准降颅压治疗有效控制ICP,维持脑灌注压,减少甘露醇的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sTBI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术中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术中IC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较好组(GOS 4 ~5分)和较差组(GOS1 ~3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开颅术中ICP的波动规律及其对手术操作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手术初始、去除骨瓣后及关颅术后的ICP均值以及两组各步骤间ICP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