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肿瘤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作静脉化疗。结果19例1次置管成功,2例经2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31~198 d,平均88 d,经日常导管维护,无1例因置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是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较为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总结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的护理实践经验,提出PICC末端位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确诊流程、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确诊流程包括置管后X光片的显示、导管异位于其他血管的排除、导管正常功能的判断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回顾确诊;主要通过判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走向及管腔大小确定处理方法;护理要点包括特殊病例资料的建立及随访,加强导管维护及异位观察,重视健康教育。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输液安全,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化疗安全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置管受限的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78 例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472)d;原发性异位发生率1.28%,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82%,未发生严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治疗完成后拔管75例,意外拔管1例,因出现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2例。结论 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患者活动影响小,有效解决了一些上腔静脉置管受限患者的中长期输液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在PICC置管后出现了静脉血栓的症状,经静脉B超确诊发生了右侧腋下置管静脉管腔内血栓,血管外科会诊后拔除了PICC管。通过口服华法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以及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PICC拔管顺利,血栓消融并重新给予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使患者能继续完成化疗 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静脉血栓是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静脉血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发现静脉血栓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血栓的消融;预防血栓脱落引起其它器官的栓塞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士要根据PICC置入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尚文  赵晓娜  钮燕筠  刘秀香 《全科护理》2021,19(21):2970-297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 d时发生导管异位.8例病人出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呼吸困难、心率改变等不同临床表现;9例病人床边胸部X线片及超声检查提示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胸腔积液;7例病人进行了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多为乳白色或黄色浑浊;8例病人明确胸腔积液当日立即拔出导管,1例夹管观察3 d后拔除,9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的导管异位是导致PICC输液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一旦并发胸腔积液,疾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应提高PICC少见并发症的认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防范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 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主要原因是导管异位,其次小儿生长发育致留置PICC发生导管移位,同时由于导管末端未送入上腔静脉,长期输注高渗透压液体,导管末端静脉压力逐渐增高,局部静脉通透性增高,致药液外渗。其护理要点包括: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 PICC后,准确导管定位,待胸片确定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后方可使用;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定期复查胸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发现异常时及时调整和处理。本组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PICC后发生胸腔积液,其中3例经治愈出院,1例胸腔积液吸收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9.
1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管从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作用[1].肿瘤患者应用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一次置管成功,有时置管会误入颈静脉.我科2005年7月-2006年4月对210例肿瘤患者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其中有11例导管误入颈静脉,通过重新复位,有9例复位成功,长期留置,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25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不能在上肢输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输液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经病人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方便各种输液。结果13例患者12例置管成功,行大剂量输液后无一例外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结论治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治疗完成:而护理技术的提高,正确有效的导管植入和护理是PICC留置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方法]以住院的PLSVC置入PICC的6例病人为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PLSVC病人PICC的确诊流程、处理策略以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相关护理经验。[结果]6例病人PLSVC内异位PICC导管均在临床完成输液及化疗6个月,并安全拔管,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PLSVC异位PICC导管可通过置管后X线结合以往CT影像结果正确诊断。异位导管功能可通过结合CT和血管超声进行评估,根据左上腔静脉引流部位和管腔大小确定能否正确应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导管异位的处理及导管维护,做好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平均穿刺次数为1.09次,导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个月,最长达到1年。X线摄片显示导管均到达上腔静脉,所有置管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B超引导下从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不适宜从四肢血管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相似文献   

14.
总结4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新生儿胸腔积液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机械通气改善呼吸,解决患儿通气不足、缺氧问题;尽快拍片协助确诊,确定PICC位置,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胸腔穿刺解除压迫,留取标本送检;停止PICC输液,拔除导管。另外,PICC使用过程中应做到置管后的严密监测,适当固定穿刺侧肢体,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4例患儿经积极抢救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一般贵要静脉是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置人中心静脉的上腔静脉.由于人体血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在置管的过程中,有少部分患者会不可避免地置入到颈内静脉,一旦置入颈内静脉,临床上通常的做法是拔出导管,导致置管失败.这样,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针对这种情况,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X线的帮助下,不要拔除PICC导管而能成功地将PICC导管重新置入上腔静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臂PICC置管在纵隔淋巴瘤患者治疗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应用R-EPOCH方案治疗纵隔淋巴瘤患者进行双臂PICC置管,即一侧手臂置入单腔PICC,另一侧手臂置入三腔PICC,2条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结果导管留置期间,留置双臂PICC患者未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论采用双臂PICC置管的方法,即一侧手臂置入单腔PICC,另一侧手臂置入三腔PICC的输液通路,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减少了患者因反复进行穿刺造成的痛苦,并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优质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58例经VAP输液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5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的化疗患者导管问题、感染、局部红肿、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经VAP输液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经PICC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40)。58例VAP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感染1例,局部红肿1例,导管夹闭综合征1例。结论 VAP置管相比PICC置管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VAP置管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VAP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20.
总结1例高龄患者PICC相关性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拔管困难的成功拔管过程。通过确诊纤维蛋白鞘形成及分析拔管困难原因,在PICC专科护士指导下,给予置管部位热敷、改变上肢体位、导管转动、尿激酶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成功拔除PICC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