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至201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Vim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45例。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UPDR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的UPDR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靶点定位、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手术后穿刺道脑皮质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体定向技术引导下的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引流治疗,开展应用的单位逐渐增多。但术后穿刺道出血导致各种类型颅内血肿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我院近年来开展立体定向手术79例,其中4例立体定向术后5 -8 d穿刺道脑皮质内出血。我们回顾分析立体定向术后穿刺道脑皮质内出血的病历资料,对可能导致该类型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中山市陈星海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至2005 年1月开展立体定向手术共79例,其中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10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效(含显效及特别显效)90例(84.9%),有效16例(15.1%),总有效率100%。分别获得微创治疗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微创手术治疗前后UPDRS运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颅内核团毁损术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a的随访中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术后UPDRS运动评分,同时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可见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6例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85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随访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UPDRS运动评分,在第5年仅DBS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同时DBS组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DBS疗效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毁损组和DBS组,比较两组术前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评分,以及两组术后1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通过随访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79例患者中,70例行脑内核团毁损术,全部为单侧毁损,其中Gpi毁损8例,Vim核毁损62例。9例患者接受DBS手术,全部为双侧STN-DBS。两组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评分与术前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比较毁损组和DBS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评分,发现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毁损组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轻偏瘫,脑出血4例,感觉障碍4例,视野缺损2例,吞咽困难2例,随访发现7例不同程度复发。而DBS组除1例出现近期精神症状外,无远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发生。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脑内核团毁损术均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但是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γ-刀)针对颅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应用头部伽玛刀定向毁损丘脑Vim核治疗帕金森病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双侧伽玛刀治疗,9例行单侧伽玛刀治疗,分析随访0.5、1、3年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无一例出血、肢瘫和其他并发症。结果核团毁损术后0.5、1、3年,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前减少。结论伽玛刀照射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帕金森病国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检验,P〈0.05);术后6个月、1年、3年,“开”、“关”期UPDRS评分的改善率明显比术后5年高。结论核团毁损术治疗PD术后疗效肯定,但呈逐渐减退趋势,术后5年的改善率明显降低。机器人系统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书写痉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与结果采用MRI导向丘脑腹中间核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2例书写痉挛(震颤型)患者,例1术后书写时震颤即消失,写字较术前工整;例2术后右上肢震颤明显改善,可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书写痉挛的外科手术疗效明确,MRI导向丘脑腹中间核立体定向毁损术可以精确定位神经核团,有效避免术中并发症。文献复习两种外科手术方法(脑深部电刺激术和脑深部神经核团毁损术)的优劣和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0年3月至2001年6月采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22例。其中8例行苍白球毁损术,在苍白球毁损术中运用了微刺激技术,以测定视束和内囊的位置。现将微刺激技术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内射频毁损灶CT近期随访及临床绍兴市人民医院梁法钿,李锦泉我们对9例帕金森病、1例扭转痉挛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跟踪随访,结果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帕金森病9例,单侧扭转痉挛1例。男女各5例。毁损靶点为Vim核和Forcl-H,应用福州产FN-M型定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六代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emote Medical Robot,Remebo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Remebot实施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脑深部核团毁损术47例(包括肌张力障碍26例、癫疒间15例、帕金森病6例),脑内病变活检17例,颅咽管瘤腔内Ommaya囊植入术1例。结果 65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手术,定位操作均一次性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用时(25±5)min,定位精度(0.63±0.11)mm。17例脑内病变活检,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8例,淋巴瘤4例,炎性病变3例,转移癌2例。26例肌张力障碍病人行内囊前肢毁损17例,苍白球腹内侧核(GPi)毁损9例;15例癫疒间病人,行海马、杏仁核核团毁损;6例帕金森病行GPi毁损术。1例颅咽管瘤腔内Ommaya囊植入,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手术有效率93.75%(45/48)。结论 Remebot设计结构合理,集成操作,实用性强,定位精确且操作方便,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院神经外科自 1 993年开展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 ,有 1 8例病人选用对侧靶点毁损术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1 1例 ,女 7例。年龄 2 8~ 65岁 ,平均46.4岁。病程 4~ 6年。所有病例均已行一侧脑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治疗 ,且效果良好 ,再次手术间隔 1年以上。临床分型 :震颤型 5例 ,僵直型 1例 ,震颤僵直型 1 2例。按 Hoehn及 Yahr分级 : 级 1 3例 , 级 5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采用国产 FY85- 型定向仪 ,DSZ- 型多功能射频仪 ,Isovist脑室造影。毁损部位 :Vim核 1 4例 ,Forel- H3例 ,苍白球内侧部 1例。结果 :…  相似文献   

16.
在1949年以前,我国既无专业性神经外科病房,也无专职的神经外科医师,此时的功能神经外科基本是空白。20世纪50年代中期,神经外科开始迅速发展,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吴若秋教授1981年开始施行贵州省首例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982年开展贵州省首例痴呆病人胎脑移植术;1991年在贵州省首先开展对多种类型的顽固性癫痫病人施行立体定向及深部核团毁损术;同年率先在省内开展立体定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改良Webster记分评价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从而判定手术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 ,对帕金森病人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 10组症状记分 ,1~ 10分为轻度障碍 ;11~ 2 0分为中度障碍 ;2 1~ 30分为重度障碍 ;术后改善 2 5 %以下为无效 ,2 6 %~ 5 0 %为有效 ,5 1%~ 75 %为显效 ,76 %以上为特别显效。结果 :术前评分为 19 90± 5 2 7,术后评分为 10 5 7± 6 10 ,差别非常显著 ;但无 1例症状完全消除 ,平均改善 8 95± 3 37分 ,其中特别显效 4例 ,占 9 5 % ;显效 17例 ,占 40 5 % ;有效 16例 ,占 38 1% ,总有效率为88 1% ,单靶点毁损 34例 ,改善 8 5 9± 3 5 3分 ,双靶点 8例 ,改善 10 0 0± 4 14分 ,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组统计结果表明 ,症状轻者术后改善的百分比较高。结论 :脑内核团毁损术不能完全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 ,可使其明显改善 ;单侧双靶点毁损与单靶点毁损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 ,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症状越轻 ,术后改善越明显。对于药物疗效降低以及出现毒副作用的帕金森病患者 ,采用电生理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和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疗效。方法1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2例,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b组6例,采用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单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核团毁损手术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使病人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联合采用核团毁损手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人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0例接受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25例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分别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1周、6个月、2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资料,采用威尔科克森检验(Wilcoxontest),比较不同术后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1周、6个月及2年随访中均能明显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在5年随访时间点上仅DBS治疗组较术前比较仍显示差异性。而且DBS组患者术后左旋多巴服药的剂量较术前减少。核团毁损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DB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核团毁损术和DBS两者被证实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STN—DBS较毁损术更具有独特的可控性、安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多靶点联合毁损脑内核团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效果。方法对82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实施立体定向不同靶点组合毁损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颅内多靶点联合毁损后,显效28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9%(68/82),术后智力均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4例,小便失禁12例,缄默9例及摸索7例,经对症处理后2~21d恢复。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