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外周血管条件差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新生儿28例,对其导管尖端定位与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结论]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新生儿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成人患者中已广泛应用。在婴儿静脉治疗中,由于婴儿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我科于2007年12月对1例头皮静脉损毁严重、肘部静脉显露不清的患儿成功地经颈外静脉穿刺并留置PICC,收到很好效果。1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体重6 kg。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已在外院进行外周表浅小静脉穿刺1月余。入院时头皮静脉、四肢静脉损毁严重,输液穿刺困难极大,患儿及家长非常痛苦。为减轻患儿痛苦,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经过医生和患儿家长的同意,医院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对患儿的静脉情况进行反复评估,决定为患儿进行PICC穿刺。首选肘贵要静脉,但由于患儿肘部静脉显露欠佳,穿刺见回血后送管困难,未能成功。在与家长协商后,改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留置时间为2个月。2置管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1.9Fr PICC包,将患儿置于操作台上,取去枕平卧位,肩下加垫,脸转向穿刺点对侧,测量长度为颈外静脉穿刺点—锁骨中线—右胸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1]。以安尔碘局部消毒,常规铺巾,持导入针以30°角进针,进入皮下后以15°角前进,见回血后送导入鞘,继而送导管至预定长度6...  相似文献   

3.
总结16例采用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置管困难包括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及微穿刺鞘送入困难、微穿刺鞘内凝血、导管内导丝退出困难,认为在置管过程中术者要熟悉血管解剖,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避免导丝对血管刺激,尽可能降低血管壁的阻力;对置管处皮肤充分扩皮,穿刺鞘与导管都进行预冲洗并避免回血过多,术前采用超声系统对血管进行评估等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遇到的问题,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安全、有效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为20例肘部静脉穿刺失败或肘部静脉无穿刺条件的患儿经颈外静脉通路 PICC 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掌握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做好 PICC 的护理等措施。2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一次性颈外穿刺置管成功15例(右侧颈外静脉13例,左侧颈外静脉2例);2例右侧穿刺失败后转至对侧穿刺成功;1例右侧颈外静脉穿刺送管受阻改为对侧穿刺置管成功;2例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后错位至同侧腋静脉和对侧颈内静脉,重新调整后成功。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堵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为2月~10月。认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 PICC 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是困难血管患儿使用 PICC 的备选方案,其使用安全可行;熟练掌握穿刺和维护技巧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针对新生儿、人住ICU及进行化疗的患儿。我科2001年7月-2005年6月共对83例新生儿进行PICC穿刺术,选择的置管部位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发现不同部位行PICC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及意外拔管情况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因病情需要PICC的新生儿149例,包括股静脉置入98例,其他部位置管51例,对于穿刺以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经股静脉PICC置入方法。结果:新生儿股静脉PICC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结论:新生儿股静脉PICC置管操作方便,解剖位置固定,导管定位准确,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150-315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30例新生儿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d,最长35d,平均滞留时间为19d。结论 PICC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为患儿的恢复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玲  曹慧丽  李智瑞 《全科护理》2021,19(15):2074-2076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显影仪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四肢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进行PICC穿刺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影仪引导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操作耗时、留置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导管异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送管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时使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在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入中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12年4~12月对2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后导入PICC的技术,并进行了置管维护。结果: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为23例晚期肿瘤患者穿刺置入PICC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替代导入鞘穿刺置管后导入PICC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真正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因具有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导管材质对血管刺激小、柔软、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很好地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留置时间短等问题,被广泛应用于NICU病房。PICC导管穿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PICC护理的重要内容。与成人使用可来福接头相比较,NICU患儿需要冲管,且用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2008年9月—2010年2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1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的护理措施为:置管前做好准备,认真给予穿刺,置管后做好记录,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封管,保持导管通畅。认为PICC在儿科危重患儿中使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少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减轻对患儿的疼痛刺激。  相似文献   

13.
安婷  冯黎维  杨小玉 《华西医学》2014,(10):1964-196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原因,寻求措施以减少堵管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97例留置PICC发生管道堵塞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堵管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97例PICC置管患儿中,17例发生堵管,发生率17.5%,堵管后再通成功12例。低年资护士维护者堵管发生较多;夜间堵管较多。结论针对新生儿PICC堵管的主要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降低PICC堵管率。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因其具有操作安全、快捷,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在新生儿的肠道外营养和治疗用药等途径广泛应用。但国内目前新生儿PICC置管的方法多为盲穿,无法在血管可视化下进行穿刺和送管,也无法实时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反复调管、导管异位等都会对患儿造成更大的损伤。本文对新生儿常规PICC置管技术、超声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优势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超声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穿刺与经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症发生差异,为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进行的腋静脉穿刺患者286例和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过程中及PICC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置管过程中腋静脉穿刺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19例,发生并发症14例,经肱静脉穿刺组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1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期间,腋静脉组发生并发症20例在(7.0%),肱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26(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壁段腋静脉穿刺进行中心静脉置与经肱动脉穿刺同样安全,可为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提供新的穿刺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毕金霞 《全科护理》2011,(5):392-393
对2008年9月—2010年2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1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的护理措施为:置管前做好准备,认真给予穿刺,置管后做好记录,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封管,保持导管通畅。认为PICC在儿科危重患儿中使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少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减轻对患儿的疼痛刺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PICC新生儿进行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胎龄、出生体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并发症、留置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时胎龄及出生体重不相关(P>0.05),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及留置期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期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针对性护理,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总结6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物品准备,血管的选择,操作步骤及护理等。认为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由于外周静脉条件差或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失败患者的置管难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为新生儿的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PICC穿刺置管首选上肢肘部静脉,而新生儿肘部静脉比较隐匿,偶尔有一两条清晰可见的血管,但由于新生儿血管顺应性差,管腔细,管壁薄,极易被穿破,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压迫局部止血,使血管腔进一步变窄,再次使用此血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会更低,因此当肘部血管显露不清或被破坏时,选择经颞浅静脉置人PICC则为PICC置管开辟了新的道路.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4月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 1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颞浅静脉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59-03  相似文献   

20.
吴金兰  徐怀忠 《临床医学》2011,31(9):122-1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38例肿瘤患者经肘窝静脉行PICC输液,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插管成功,1例插管失败,导管留置时间:3~213 d,置管异常情况:送管困难2例,导丝拔出困难1例,穿刺点渗血3例,穿刺点渗液1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2例,堵管3例,皮肤过敏1例,浅静脉血栓1例。结论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各项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