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鹊三兄弟从医》是中医“治未病”中最有名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洽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治未病”高峰论坛,大力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其实,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紧接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同时,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治未病”科研规划,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并及时转化推广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告诉我们,人们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不能单纯依靠被动的医疗技术服务,而应强调自身主观能动作用,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4.
魏萍 《中国卫生》2010,(4):67-6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近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表了主旨讲话,他在回顾总结“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维护提升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创立“治未病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此学说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力倡导未病先防的健康新理念,这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通。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多,对于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不断提高,中医在防治疾病方面的特色理论及实践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应用。且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研究,发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探寻保持健康,延缓疾病进展的防治疗法具有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发扬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精髓,已经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模式。中医"治未病"常用方法包括汤剂、中成药、膏方、丸剂、药膳、代茶饮、针灸、推拿、拔罐、刮痧、香佩、外敷、气功导引、心理疗法等。本文将就近几年来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展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健康大视野》2010,(4):112-113
腊月寒冬,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里却是春意盎然,1月16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在这里如期召开。本期论坛主题为“治未病——维护提升健康状态”的高峰论坛,延续了前两届论坛的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务实风格,既与前两届论坛的主题一脉相承,又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并以期推进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侯玉铎 《健康向导》2009,15(3):44-45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变化维持着人体生理状态的平衡协调,即人体内阴阳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与平衡协调又是相对的,从总的生命过程而言,统一与平衡无时无刻不在被打破,从而构成了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为了减缓这个过程的进展,控制早衰,预防疾病发生,求得健康和长寿,具体方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率先提出治未病原则,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的不断发展,洽未病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负担的不断加重也给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学强调的运动、心理、饮食、生活方式、气功等方面的中医未病养生理念对现代人们的养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药膳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药疗作用的膳食。药膳食疗指药膳在中医药理论知识指导下,将药物的药性和食物的食性经合理搭配,烹调加工而成的一种特殊膳食。药膳中使用的食物和药物一样有一定的性味功效。无论是药物或食物在中医药学的理论下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意义,系统论述了杭州某区卫生系统2008年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创新,2009年开始将中医“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阐述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初步实践、具体措施、主要成效,并对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传统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文献水平调研手段,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所应用的"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法作综合性探视,并梳理为10种类型,即中医传统治法与方剂的应用,经络学说与针推技术的应用,中医敷贴疗法的应用,中医体质辨病方法的应用,食疗的应用,中医养生摄生方法的应用,武术健身法的应用,膏方的应用,现代医学方法与"治未病"方法的结合,以及"治未病"的康复方法。作者对这些方法分别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通过科研手段,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进行集纳整理,形成"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基本推荐目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伯平先生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一直在美国从事中医药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今骤增的亚健康已经被世界医学界广泛关注,成为社会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因为其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被称为"世纪病"。在中国亚健康人群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截止到现在已高达60%。如果能深入的研究亚健康,将能对人类的医学研究作出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亚健康"、"治未病"的由来进行探讨,指出"治未病"思想是中国自古就流传下来的思想,并且亚健康和"治未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预防并治疗亚健康,才能最终达到健康的目标。在实践中可以看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其以防治结合的养生思想为基础,主张通过饮食调理、科学锻炼、情志调摄等方式来预防人体阴阳失衡,保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良好身体状态,实现疾病预防效果。本文介绍了"治未病"的含义,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养生中的应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朱菊艳  申俊龙 《健康研究》2024,(1):77-79+112
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健康服务传承创新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基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及人体内部阴阳五行统一的整体性思维,有利于当代医学从“疾病”医学服务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服务模式,建构“治未病”的现代健康管理价值链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时空连续服务链。文章立足生命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传统中医“治未病”可以创造的现代健康价值,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方法创建新时代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服务链模式,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价值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我们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人类老化的同时,由于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osteopomsis,OP)及其骨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OP骨折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OP及其骨折的住院、外科手术、门诊就诊与护理、院外长期护理、残疾以及过早死亡等导致高昂的医疗及护理费用,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健康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