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枫  是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2-23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Ommaya储液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Ommaya储液囊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优越性.方法 将3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组,其中Ommaya治疗组13例,脑室外引流组21例,比较两组24 h平均引流量、首次置泵(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二次手术率、分流率,并进行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Ommaya治疗组24 h平均引流量少于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泵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为(57.00±8.06)d,较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平均时间(66.00±6.89)d缩短;Ommaya治疗组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0例,放弃治疗3例,分流率76.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更换Ommaya储液囊4例,二次手术率30.8%(4/13).脑室外引流组最终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分流率61.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置管16例,二次手术率为76.2%(16/21).两组分流率及随访3个月GOS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maaya储液囊应用于重型颅腩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比较,临床分流率相似,但治疗期间二次手术率低,且能减少治疗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脑室镜加脑室外引流)和对照组(单纯采用脑室外引流),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神经恢复情况、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再出血,术后继发脑积水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但总住院时间短,术后激发脑积水,颅内感染,再出血几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结论:应用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长吸氧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低流量吸氧12h)和对照组(常规吸氧6h)两组,观察两组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肩部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延长吸氧时间能有效缓解术后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5.
马素芬  李文智  殷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58-2860
目的:观察分析地塞米松复合术尔泰冲洗腹腔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应用术尔泰冲洗腹腔)及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每组50例。两组选择相同的麻醉及手术方法。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4、24 h观察并记录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以及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术后2、4、24 h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比较低(P<0.05),实验组术后2 h和4 h的VAS痛觉评分明显减小(P<0.05),术后24 h的VAS痛觉评分也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术尔泰冲洗腹腔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可同时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抽取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2011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h、10 h、20 h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及治疗费用,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与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其早期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其均经肺癌根治术治疗,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单孔胸腔镜下手术,对照组实施辅助胸腔镜下手术,对比2组手术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用时、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出血量和引流液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治疗,能够获得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观察和分析近1年来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异位妊娠、输卵管伞端闭锁、附件切除手术)的48例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后的恢复情况.并与同期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50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情况、体温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放置引流组14例患者24h引流液在100 ml以上,l例达280 ml;引流组术后48 h内腹胀、肩部或上腹部(膈肌)疼痛缓解情况,均明显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利于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快速流程模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rrjk》2017,(2)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110例(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即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的V—P分流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腹腔镜治疗组19例,常规手术组20例。结果均行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腹腔镜治疗组19例,脑室缩小至正常17例,1例好转,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引流管均在肝隔面,1例分流管调整,无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常规手术组20例,脑室缩小至正常10例,2例好转,4例分流管堵塞,经调整后情况恢复,4例有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需更换分流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侧脑室-肝隔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与传统的常规V—P分流术比较,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的V—P分流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腹腔镜治疗组19例,常规手术组20例。结果均行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腹腔镜治疗组19例,脑室缩小至正常17例,1例好转,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引流管均在肝隔面,1例分流管调整,无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常规手术组20例,脑室缩小至正常10例,2例好转,4例分流管堵塞,经调整后情况恢复,4例有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需更换分流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侧脑室-肝隔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与传统的常规V—P分流术比较,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缝合钩针经脐单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间我院外科收治的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3孔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缝合钩针经脐单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及镇痛剂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缝合钩针经脐单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较传统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切口美观、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操作简便易学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子宫患者应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MLAVH)切除子宫的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185例,根据是否施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将18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92)和实验组(n=93),分别采取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185名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均成功手术。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1.171,P<0.001),且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缩短(t值分别为11.294、4.218,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有显著性差异(χ2=71.330,P<0.001),实验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在Ⅰ级、Ⅱ级居多,而对照组Ⅲ级最多。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更加方便、有效,对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等质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室内出血治疗中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5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25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条件下,脑室内出血患者接受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方式,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治疗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脑脊液引流量对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脑脊液外引流术的6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资料,按引流量不同分为A组(37例)和B组(30例)。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引流时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GCS评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B组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确切,脑脊液匀速引流且脑脊液每日总量在400 m L以下是安全的,在此范围内脑脊液引流量越多,带管时间越短,1年内脑积水发生率越低,且不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体会.方法: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制定的术后护理)和对照组(接受一般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焦虑、抑郁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48 h疼痛干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48 h疼痛干预例数同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术后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结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骨窗开颅结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5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单纯采用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5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3、7d进行CT检查,观察组血肿清除程度分别为71.13%、91.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4%、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系统通畅时间为(5.2±1.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为10.0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 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率为79.49%(31/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结合脑室外引流能及时清除脑内血肿,缓解脑组织受压,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腹腔脓肿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指标、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及中转治疗方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道排气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42±11.38)min、(102.42±16.64)h、(1.25±0.74)d、(5.21±1.23)d、(8.74±1.27)d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少于对照组9例(P=0.011);术后一周内临床症状未显著改善2例,转开腹手术治疗,中转治疗方案率5.88%,对照组无患者中转其他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试验组2例患者复发脓肿,行经腹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1例患者因手术感染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患者,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但在适应症选择方面应严格指征,避免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间断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间断引流组(40例)采用间断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交替引流术;常规引流组(40例)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或结合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常规引流组相比,间断引流组患者脑室积血清除或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6,P<0.01).间断引流组3例(7.5%,3/40)术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5.0%,2/40)术后因并发肺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常规引流组6例(15.0%,6/40)术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5例(12.5%,5/40)术后因再度发生颅内出血、脑疝形成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间断引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常规引流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断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常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内出血(IV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4-01~2017-01期间内我院收治的40例脑室内出血(IVH)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脑室外引流术组,简称传统手术组)、研究组(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组,简称颅内压监测组),各20例,对比疗效及预后。结果:对照组、研究组甘露醇使用量、引流管留置时间、GOS评分对比分别为1.89±0.41g/kg.d VS 0.92±0.33g/kg.d、11.93±2.02dVS 7.02±1.82d、3.01±0.42分VS 4.25±0.54分,研究组以上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IVH患者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可优化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神经缺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