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粪便中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大鼠粪便中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6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逍遥散显著回调(2),(3),(5)和(6)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综合发挥抗抑郁作用,为全面、深入揭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明欣  宋晓坤 《中国药师》2010,13(4):578-581
目的:掌握抗肿瘤药物使用中的配伍稳定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查阅近10年中英文数据库有关文献,对影响注射用抗肿瘤药稳定性因素进行探讨,并列举实例说明常用药物配伍及检验方法等。结果:了解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在临床应用中避免或减少药物的毒性,提高药效。结论: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应通过实践加以总结,并及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多因素内容.不同药性因素,代表着中药相对独特的功能和特征性作用.对具体某药而言,其所包含的诸多药性因素,在单味药或不同方剂配伍应用中对证侯的治疗作用体现在药效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种思维模式,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药在不同经典组方配伍中药效作用发挥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药性的演变规律,阐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必然相关联系等内容,可望初步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研究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对抑郁模型大鼠干预作用,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角度探讨逍遥散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通过山西大学科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和L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究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对CUMS大鼠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影响,并对肠道菌群与代谢物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逍遥散低极性部位显著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回调CUMS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肠道微生物群分析显示:逍遥散低极性部位给药可以增加CUMS模型大鼠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显著回调CUMS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中罗斯氏菌属(Roth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其主要与肠道炎症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关。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盲肠内容物中鉴定出与抑郁症相关的20种生物标志物,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干预后可回调17种,涉及的通路为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逍遥散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脂药对的配伍规律,补骨脂常用相须相使药对为肉豆蔻、蛇床子、小茴香、益智仁、肉桂、吴茱萸、巴戟天、杜仲、骨碎补、仙茅,常用相畏相杀药对为胡桃仁、生地黄、五味子、赤芍,相恶、相反禁忌药对有甘草、淫羊藿。结论 总结了常与补骨脂配伍的药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药动学配伍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复方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配伍药后对其泻下作用的变化及其共性关系。方法:将1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果导组及大黄药对组(15 g·kg-1、7.5 g·kg-1,以大黄生药计),按10 mL·kg-1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酚红糊排空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e活性实验,比较大黄配伍药对对大鼠的正常泻下作用、酚红糊肠推进功能、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e活性。结果:大黄与药对配伍后泻下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大黄牡丹及大黄桃仁15 g·kg-1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泻下作用、促进肠推进功能、提高炭末推进率及抑制Na+-K+-ATPase活性,表明其泻下作用有显著差异;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桃仁及大黄牡丹配伍后的泻下作用有差异,其中泻下作用最显著的是大黄牡丹组。结论:大黄与牡丹、桃仁、甘遂配伍可促进其泻下作用,与枳实、黄连配伍则可抑制其泻下作用,这可能与配伍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及药对间的相使相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23):3188-3191
目的:研究桃仁-大黄药对在中药方剂中发挥功效的相关因素,揭示桃仁-大黄药对的配伍环境、常用配比、炮制品种、剂型等基本规律。方法:以彭怀仁主编的《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资料来源,收集含桃仁-大黄药对的方剂142首,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桃仁-大黄药对配伍使用的药物分类、常用配比、炮制品种、剂型等,总结桃仁-大黄药对发挥功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桃仁-大黄药对的功效可归纳为6个方面11个作用方向,包括活血化瘀(活血止痛、破血消癥、活血通经、破血逐瘀)、消痈解毒(清肠泻肺、消痈排脓、消疮解毒)、泄热通便、温阳散寒、健脾养胃和舒筋活血。桃仁-大黄药对主要与行气消瘀、破血通经、活血逐瘀、泄热逐瘀类中药相配伍。桃仁-大黄药对的配比为1∶8~4∶1,发挥活血化瘀功效时的配比为1∶8~3∶1;常用炮制品以生桃仁、熟大黄为主;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汤、丸、散3种。结论:配伍环境、配比、炮制品种、剂型等皆能对桃仁-大黄药对功效的发挥产生影响,其中尤以配伍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前后药性的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体虚(限食游泳法复制模型)组、体虚+黄连组、体虚+肉桂组、体虚+药对组、体盛(高蛋白饮食法复制模型)组、体盛+黄连组、体盛+肉桂组和体盛+药对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每组小鼠均按20 g(生药)/(kg·d)ig相应药物,正常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 d。记录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检测脏器指数和生化指标钠/钾ATP酶(Na+/K+-ATPase)、钙/镁ATP酶(Ca2+/Mg2+-ATPase)、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等。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虚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升高,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及生化指标活性或者含量降低(P<0.05);体盛组小鼠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体虚组相反,除高温区的停留比例外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虚/体盛组比较,体虚/体盛+黄连组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肝脏指数升高,生化指标的活性或者含量降低(P<0.05);体虚/体盛+肉桂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体虚/体盛+黄连组相反,脾脏指数、肾脏指数升高(P<0.05);体虚/体盛+药对组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增加,各生化指标的活性或者含量降低,其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桂之"热"不抵黄连之"寒",黄连-肉桂药对总体表现出寒凉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药对后,配伍药对大鼠皮肤、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制川乌-白芍药对的配伍机制。方法:大鼠连续经皮给药制川乌、白芍、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凝胶剂14 d后,采用探针底物与皮肤、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皮肤微粒体中1种探针底物及肝微粒体中4种探针底物的浓度,计算代谢速率,考察各给药组大鼠皮肤、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白芍单用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制川乌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中微粒体的CYP3A4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的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制川乌组、白芍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使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均为CYP3A4、CYP1A2、CYP2E1、CYP2D6药酶的抑制剂,两药配伍可引起大鼠皮肤、肝微粒体中药酶活性的改变而致活性成分的代谢速度改变,这可能是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逍遥散与文拉法辛联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OMIM、GeneCards以及UniProt等数据库获得逍遥散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网站得到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Metascape网站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成分-通路”可视化网络图。结果 逍遥散主要通过芍药苷、刺槐素、儿茶素、槲皮素等化学成分和文拉法辛联合作用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相关靶点共208个,主要为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器3(STAT3)、转录因子AP-1(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等。这些主要靶点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等43条通路,调节对受损的应答(response to wounding)、对无机物的应答(response to inorganic substance)以及细胞成分运动的正向调节(positive regula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 movement)、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和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过程(organic hydroxy compound metabolic process)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逍遥散与文拉法辛联用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西药联合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拆方研究三物白散各药味组合对"寒痰证"的祛痰作用,探讨方中药味配伍机制。方法通过冰水浴和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小鼠"寒痰证"模型,通过气管酚红排泌实验模型,比较各组合的祛痰作用,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层级聚类分析,探讨三物白散拆方后各药味组合机制。结果三物白散全方、巴豆配伍桔梗和巴豆配伍贝母具有显著祛痰作用(P<0.05),单用巴豆则无明显祛痰作用。层级聚类结果显示含巴豆与不含巴豆的组合为不同的作用类型,配伍巴豆的实验组祛痰作用明显增强。结论三物白散方中巴豆需配伍桔梗或贝母后表现出较强的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14.
Affecting the absorp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intestine serve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atibility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of ShengDiHuang Decoction (SDHD) by using the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in situ model. The major effective ingredients, catalpol, aucubin, acteoside, rehmannioside D, rehmannioside A, rhein, aloe emodin, emodin, 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By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different pH, intestinal segments, protein inhibitors, and tight junction regulators on SDHD absorption, it was found that catalpol, aucubin, rehmannioside D, rehmannioside A, acteoside, rhein, and chrysophanol may undergo active transport, while aloe-emodin and emodin may undergo passive transport. Catalpol, aucubin, and rehmannioside D may be substrates of BCRP and MRP2, while rehmannioside A and rhein may be substrates of BCRP, and acteoside and chrysophanol may be substrates of P-gp, BCRP and MRP2. By comparing the Papp values of the major effective ingredients between single herb and herb-pairs, the compatibility of rehmannia and rheum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components in rehmannia. It is verified that rheum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of rehmannia in SDHD.  相似文献   

15.
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滋阴补血、通淋活血的功效,可与多味中药配伍,治疗不同疾病,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通过查阅与火麻仁配伍有关的经典名方,并对古方中的配伍进行分类总结,发现火麻仁配伍其他中药具有改善便秘,复脉通心、降压降脂,治疗消渴,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将火麻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多种不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CI治疗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和非高龄组(〈75岁),均行PCI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高龄组3支病变比例及支架个数高于非高龄组(P〈0.05);两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高龄组MACE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P〈0.05),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美国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研究各因子对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偶遇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所医院31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因子分析法、回归模型假设检验,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直接影响效应最大(0.761);感知质量的构成因子服务态度对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最大(0.633);预期质量对满意度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感知价值、感知质量两条途径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就医环境、控制医疗费用是提高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所选1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间歇光疗组、持续光疗组,对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蓝光照射同组治疗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蓝光照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能达到持续蓝光照射同样的效果,而且间歇蓝光照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持续蓝光照射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对舒肝解郁胶囊中的化合物准确定性,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tget Predict数据库对舒肝解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基因,应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舒肝解郁胶囊中36个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13个有对照品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探索,发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上述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血钾等的改变情况,评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本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搏量、心排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血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