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常见而又疑难的疾病,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经腹或阴道手术后切口部位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为宫腔内膜直接种植该处所引起。我们自1983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22例产后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常易误诊或漏诊,约10~25%病例是经妇科腹部手术后确诊的。治疗方法多,但都不够满意。本文就其诊断与治疗略加讨论。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不一,特异症状很少,合并症较多故诊断较难,但详细追问病史、仔细地妇科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有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梁荣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程广泽本文对1985~1993年诊治的15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回顾性分析。就如何提高确诊率及恰当地选择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发病年龄:发病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3...  相似文献   

4.
唐辉 《现代养生》2014,(24):261-26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试验分析。方法 :对来我院诊治的11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试验。结果 :43例以痛经为初始症状,占38.4%,35例盆腔肿块,占31.2%、17例月经失调,占15.2%,13例腹痛,占11.6%,4例绝经后阴道流血,占3.6%。患者在进行手术前,21例得到确诊,确诊率为19.64%。112例患者得到确诊,其中,43例子宫腺肌症,占38.4%,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50.0%,8例盆腔内异症,占7.1%,5例其他,占4.5%。在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4例不典型增生;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3例不典型增生。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较高,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产妇临床症状等,并注意鉴别诊断,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311700)陈旭萍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裴的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内膜出现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临床表现因异位内膜的脏器不同而异,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导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诊断而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10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异位病症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106例患者分为两纽,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纽患者为55例,然后再对两纽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要小于开腹手术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之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剂使用量等都要小于开腹手术治疗。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病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在术后恢复的比较快。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部分子宫内膜组织由于某些原因致使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是妇科的常见病,亦是疑难病症之一。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的妇女,20岁前后发病者并不少见。据报道,发病率占妇女总人口的1%—2%,在不孕妇女中占15%—20%,在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中竟高达70%—8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王淼 《家庭医学》2016,(11):32-33
正"月经周期不规则出血、骨盆周围异常疼痛,腹部更经常有种被万剑刺穿的感觉,有时候甚至因为痉挛而昏厥过去。平日也经常感到恶心、便秘和疲倦;这种状况持续了几个月,后来疼痛恶化,实在忍不住,才去看妇产科医生。经过各种检查(包括超音波、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等)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原本医生建议尽快进行开腹手术,清除所有植入子宫腔以外部  相似文献   

9.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有上升势头。而且年龄趋向年轻。以往本病多见于30—40岁者,近年20岁左右发病者亦不少见。本症约占人群的5%—10%,合并不孕症者占50%—60%。 本病发病之初并无明显的症状,往往是悄悄地、不动声色地导致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在体内与其他组织形成粘连或包块时,常伴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不孕等。 中医队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属离经之血,所导致的病理变化,为瘀血作祟。瘀血既可产生症状,又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和排卵障碍,影响子宫、输卵管等器官功能。据  相似文献   

11.
怎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李祥云女性腔内生长有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是不会生长在其它部位的,如果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症状与体征者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是;痛经,呈进行性逐年加剧;月经不...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症间的密切关系已众所周知。学者们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不孕症的发生率约为30~40%;原因不明的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时发现20~35%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症不孕的机会几乎为正常人的20倍。其引起不孕症的确切机制尚有待建立。当盆腔有广泛的病变时,其机理十分明显:在这些病人中卵巢的子宫内膜瘤、输卵管伞端、Douglas窝和卵巢的紧密粘连,可使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严重受累。因此,虽然输卵管通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期女性中一种常见的良性、雌激素依赖的慢性妇科疾病,在生育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0%~15%,常伴有慢性盆腔疼痛及不孕。疾病特点表现为功能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出现在宫腔外的其他位置,主要侵袭的部位包括腹膜、宫骶韧带、卵巢和直肠阴道隔,甚至有报道证实可侵袭至胸腹腔各器官处[1-2]。研究表明,EMs相应病灶处会产生针对异位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盆腔疼痛和不孕.轻度EMs(Ⅰ~Ⅱ期)约占EMs的80%,其病灶常为腹膜型/浅表型,常规的超声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隐匿,缺乏可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导致大部分轻度EMs患者诊断及治疗延迟,发展成中重度EMs,因此轻度...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来源,有人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类似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突变和过度表达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论显示分子生物学在妇科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方面用途很多,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最小者为20岁,最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最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7.
潘丽  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414-1415,142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有学者认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为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症状方能认为是疾病。而近期更多实验证明EMT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很大关系。EMT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10%左右,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80%患者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育,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它和卵巢癌尤其是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提示其恶变可能。目前由于EMT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致使EMT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等,除根治性手术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祛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盆腔内生殖器宫正常解剖结构,生育功能和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国就内外的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医学》2009,(8):69-69
问:我和妹妹都被诊断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人说,这种病是和遗传有关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正方一疏肝温元化瘀汤组成炒小茴香、三七粉(分吞)、砂仁各2克,柴胡、薄荷、广木香各5克,炙甘草6克,丹皮9克,香附10克,桃仁、红花、党参各12克,白芍、乌药、大枣各15克,丹参20克。功效疏肝理气,温元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肝郁气滞、下焦瘀寒者。症见经前或经期腹痛如绞,按之则痛甚,量多有块,色黯红,面色灰黯而少华,舌苔薄白,脉弦细。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其他部位,是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30~40岁的女性,大约七成患者有继发性痛经,约六成患者有不孕症。常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疼痛、不孕症等。主要表现周期性发作。没有症状者约为二成。痛经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疼痛特点为局部性、周期性、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