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大量实践中,听力学家、语言病理学家、教师、家长在尽力解决聋儿的听和说问题时,创造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方法,使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具有了中国特色。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是:根据聋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发掘聋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党等其他感官代偿功能的作用,教会聋儿听和说,建立聋儿的有声语言体系,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使聋儿接受…  相似文献   

2.
1聋儿具备学习口语的基本条件正常儿童掌握口语主要依靠听觉、视觉和运动觉3方面的综合运用 ,其中听觉起着关键作用。聋儿虽然有听力障碍 ,但大部分聋儿具有学习有声语言的基本条件 :(1)绝大多数聋儿发音器官比较完善。(2)一般的聋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 ,通过借助助听放大设备 ,可以有效地学习和理解有声语言。(3)教师可以借助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对其进行语言训练。(4)心理学研究证明 ,3~7岁是聋儿学习掌握有声语言的重要时期 ,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应从这时抓起。2运用多种方法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2.1强化聋儿的发…  相似文献   

3.
聋儿语言训练与听力语言康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杜俊平,李建瑞,李玲香,耿丽珍,韩军,郝芹华,陈海燕我国有近1700万聋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然导致哑。让聋儿“聋而不哑”,让聋人象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而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于19...  相似文献   

4.
聋儿康复语言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只有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提高聋儿康复水平。一、残余听力: 残余听力的好坏(即内耳感受器和听神经的状态),是聋儿康复语言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康复效果,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论述和我中心7期语训班,84名聋儿训练结果看,70分贝左右的聋儿中,有89%能达到语音的全面康复,一般可入正常小学就读,80分贝左右的聋儿配带高功率优质助听器,经过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聋儿在言语康复过程中,不同的言语康复方式和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将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时间、不同听力水平的116名聋儿,采用5种言语训练方式分5组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测试。方式1组是图片+自然手势+表情+口型+言语;方式2组是自然手势+表情+口型+言语;方式3组是表情+口型+言语;方式4组是口型+言语;方式5组是言语。结果:5组聋儿中1组成绩最高,并且与3组、4组、5组的成绩比较有显著差异,与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重度聋儿5种言语训练方式康复成绩均比重度及重度以上聋儿的成绩高。结论:116名聋儿中,1组聋儿言语康复效果最佳。言语康复成绩随着5种言语康复方式中的方法的减少而下降,中重度聋儿,仅凭听觉语言康复可完全获得语言。  相似文献   

6.
简栋梁 《中国康复》1990,5(4):149-150
早期训练是聋儿听觉言语康复的重要途径。不少先进国家已把聋儿的言语训练提前到婴儿期,力求聋儿能与健听儿一道接受初等教育。我校八年来的实践证明,八岁以前的中度、中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只要智力正常,经过三年左右的训练,又都能够辩听日常生活的音响,审别通常的有声语言,能与健听者进行简单的会话。每一学期末,我们都对各训练组进行训练效果的检查,以便改进训练方法、修改训练计划。在每次检查中,尤其注意残存听力在聋儿审别言语、正音学话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怎样把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聋儿康复训练中去,成为1989年“全国聋儿康复工作现场研讨会”与会者所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目前国内聋儿康复电教教研工作尚属起步阶段)为了积极探索聋儿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我们对电化教学在康复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做了一些尝试。我们采用幻灯的形式,让聋儿认识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发音,教一些名词、短句,既训练了听觉、语言、又使聋儿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一、幻灯教学形式的特点:幻灯教学形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刺激性强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口语训练法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 2 0例 7岁以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尚未使用正式手语的聋儿进行听觉口语训练 ,在训练及日常交往中尽量避免视觉辅助手段。与 17例年龄匹配 ,进行传统视听结合训练的聋儿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测试成绩上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F =5 6 0 81,P <0 0 0 1)。结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力培养、建立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聋儿是正常发育过程中有异常的儿童、耳聋治疗上应用药物能提高一定听力外、心理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对耳聋康复有重要意义,存有残余听力的儿童如能克服消极情绪、及时进行语言训练、仍可获得部分语言听力。由于聋儿听不到声音,不能模仿学习语言 ,把自己置身于无声中,所以临床上患儿表现呆头呆脑、性格孤僻、反应迟钝,长期下去家长对聋儿也丧失了信心,有时甚至抛弃他们,医务人员要拿出耐心,爱心去接触,帮助他们,和他们交流,沟通思想。要根据聋儿的病因,现实心理状态去帮助病儿克服抑郁、焦虑、孤僻等消极因素,让他们去…  相似文献   

10.
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喜斌  郭占东 《现代康复》1999,3(11):1288-1289,1291
目的:探讨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识别率、语音清晰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统一试用的全国聋蚰儿康复评估标准,分五个组对生国14省市201名聋幼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评估,并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敏果与其它3项均成正向相关,(r>0.9,P<0.05)。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康复训练时间亦呈正向相关(r=0.95.P<0.01)。结论:为聋儿科学地选配助听器.保证其良好的助听效果,并使其坚持长期的听力训练及语言学习是促进聋儿早期康复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残余听力检测,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基础工作。本方案通过设计适用于儿童的应答方法,改造测听程序和操作方法,附以正式测听前的适应准备工作,训练聋儿配合检测,从而使原来不便用于聋儿的纯音测听方法得到使用,为更准确、细致、完整地检测聋儿残余听力和助听后听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聋哑症,目前唯一有效方法是:配带助听放大装置后,给聋哑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让聋儿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学会说话,聋而不哑。一、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评价: 聋儿语言康复的目的,一是能进行普通对话,表达一定的感情,在聋儿踏入语言世界的门槛后,自己在交流中培养语感,发展语言,基本克服聋像。例如在一定的场合中,聋儿能说1、1、2,配合一定的表情手势,别人能理解他在说1+1=2。反之,他说2、1、1,人们同样可以联想、理解  相似文献   

13.
毕慧华 《现代康复》1997,1(2):100-100
残余听力检测,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基础工作。本方案通过设计适用于儿童的应答方法,改造测听程序和操作方法,附以正式测听前的适应准备工作,训练聋儿配合检测,从而使原来不便用于聋儿的纯音测听方法得到使用,为更准确、细致、完整地检测聋儿残余听力和助听后听闻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识别率、语音清晰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统一试用的全国聋幼儿康复评估标准,分五个组对全国14 省市201 名聋幼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评估,并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不同的听力补偿效果与其它3 项均成正向相关,(r > 0.9,P< 0.05)。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康复训练时间亦呈正向相关(r = 0.95, P< 0.01) 。结论:为聋儿科学地选配助听器,保证其良好的助听效果,并使其坚持长期的听力训练及语言学习是促进聋儿早期康复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林省聋校学生听力损失的病因及听力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听力测试等方法,对吉林省209名聋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聋儿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极度聋占70.8%,其中33.6%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65.8%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重度聋占23.4%,其中10.2%能正常用语言进行交流,69.4%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20.4%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中重度聋占5.7%,其中16.7%能正常用语言进行交流,83.3%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无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者。先天性聋儿中,遗传因素导致者占22%,母孕期因素导致者占3.0%。后天性聋儿中,应用耳毒性药物导致者占75.5%,遗传因素导致者占4.5%。结论吉林省聋校学生中,先天性耳聋致病首要因素为遗传因素,后天性耳聋致病首要因素为耳毒性药物的错误应用;聋儿语言能力随听力损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对聋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佩戴助听器、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是使聋儿能够正常交流,融入主流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启音博士》软件,对在校聋儿进行了感音、辨音训练。按照聋儿听觉的发展规律,让聋儿对声音反复认识、注意、辨别、记忆、理解并形成概念。通过3个月的追踪训练实验,激发了聋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聋儿早期干预的对象是:0—6岁导致耳聋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和2—6岁明确诊断学龄前听力损伤(感觉神经性聋)的儿童。主要面对聋儿听力损伤程度为90 dB以下的学龄前儿童。1995—1999年我们与昆明市17家医院、儿保所建立了聋儿早期干预网络。每一位聋儿填写《聋儿登记表》,形成聋儿档案库。通过每月收集表格,整理分析,掌握178例学龄前聋儿的情况。然后,社区康复部进行走访、信访,分类办理康复事宜,让其聋儿早日进入康复学校验配助听器及耳膜订制,接受听觉语言训练或在学校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这…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聋儿的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聋儿借助于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虽然掌握了一些字、词,但不能把 字词运用到生活中去。而日常生活却又是练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基本的环境,对发展聋儿 的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1 结合日常生活,丰富聋儿的词汇,进行语言练习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聋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造了说话的情景 ,只要我们注意挖掘聋儿的全部活动,都可作为学习发展语言的“教材”。聋儿也与正常儿 童一样对周围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并时时有强烈的表示欲望。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19.
赵秀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3-5013
运用《启音博士》软件,对在校聋儿进行了感音、辨音训练。按照聋儿听觉的发展规律,让聋儿对声音反复认识、注意、辨别、记忆、理解并形成概念。通过3个月的追踪训练实验,激发了聋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聋儿学习说话 ,语调在语言之前学习 ,语言的节奏、节律感训练比语音学习更重要 ,在感知节奏、语调的基础上学习发音说话才是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我们开展的声调训练方法如下。1调值图解法老师用肢体动作打出仭、偄、儯、劋4个调值 ,阴平调为最高频率位 ,其余调值都在阳平调值以下 ,使冒高调、嗓子发紧说话的聋儿很快理解四声调并改正自己的错误。2非语言学习声调、语调法通过成人的面部表情、体态肢体语言 ,让聋儿感知语言的音调、语调 ,学习运用哪些肌肉造成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变化、音高、音长在句中的处理、轻重音在句中的运用、节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