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急性酒精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 94例重度酒精中毒者分为饮用白酒、红酒及啤酒组,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白酒组与红酒组、啤酒组比,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12h后,多数患者代谢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饮用白酒所致急性重度中毒者可能更易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临床工作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冠心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对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受试者进行ECG、hs-CRP、cTn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结果。结果:hs-CRP在ACS及SA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cTnI显著高于S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CG表现与冠脉病变表现一致者21例(65.62%),不一致者11例(34.38%)。结论:ECG、hs-CRP、cTnI联合应用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mTc-MIBI-(甲氧基异晴)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下称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HD)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24例老年(≥60岁)CHD患者进行^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及24h动态心电图(动态ECG)和ECG等检查,并进行10年随访观察心肌显像正常与否与CHD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显像正常组心源性猝死(SCD)20起(8.26%),A组无一例发生。SCD在48起心脏事件中,心肌显像异常93.75%,其相近时期的运动ECG及ECG阳性者分别为47.91%,提示心肌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及CHD事件的预后比ECG及动脉ECG有更高的临床价值^[1]。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检查对老年CHD患者心脏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老年CHD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肝损害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28例甲亢性肝病(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32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甲亢出现肝损害患者与甲亢的病程、甲亢的严重程度和患病年龄有关,以治疗甲亢为主.结论:甲亢性肝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肝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甲亢,才能使肝损害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甲亢性肝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ALP、TBIL均有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甘利欣注射液能短时间内使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CK-MB活性假性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减少对CK-MB活性假性增高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本院的一些被误诊为心肌损伤疾病的患者联合肌钙蛋白(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NT在疾病组中的假阳性率最低(0.0%),CK-MB在疾病组中的假阳性最高(84.0%以上)。结论:怀疑有心肌损伤疾病的患者应联合肌钙蛋白(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进行检测,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7.
酒依赖与人格障碍及精神疾病共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酒依赖与轴Ⅰ、轴Ⅱ疾病共病情况。方法:入组人员自行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再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人格障碍定式临床诊断(SC ID-Ⅱ)对PDQ-4+筛选阳性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观察组人格障碍共病率72%,精神疾病共病率5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依赖与轴Ⅰ、轴Ⅱ疾病存在广泛的共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源性左卡尼汀(L—carnitineL—CN)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致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存在心脏损害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左卡尼汀组(n一41)予以左卡尼汀静脉输注,治疗7d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MODS心脏损害的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笑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17-28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1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为A、B、C三级。清晨空腹静脉抽血,测定血钙。结果:肝硬化低钙发生率81.07%(92/112)。肝功能A级组、B级组、C级组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A级2.01±0.12;B级1.96±0.20;C级1.86±0.24。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其发生与肝功能损害有关,肝功能损害愈重,血钙愈低。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患儿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42例毒鼠强中毒的患儿入院时查心肌酶(CPK、CPK—MB)、肝功能(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肾功能(BUN、Cr)和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非SIRS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酶(CPK、CPK—MB)、肾功能(BUN、Cr)和意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IRS组和非SIRS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毒鼠强本身可引起多个脏器功能的损害,但引起了SIRS的患儿心脑肾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DCM患者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24 h动态心电图(DCG)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与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者40例(87.0%),其中房性心律失常27例(58.7%),有房扑、房颤者与无房扑、房颤者左房内经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性心律失常23例(50%),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束支传导阻滞16例(35%);房室传导阻滞5例(11%);交接性心律2例(4.3%)。结论: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多样,其发生与左房扩大、左室扩大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郁焦虑对心血管症状和心脏室性期前收缩的影响。方法:选门诊行Holter检查的患者500例,测心理量表,据是否伴心悸等心血管症状分为心悸组和非心悸组。选心悸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抑郁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其对心悸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影响。结果:(1)心悸组与非心悸组室性期前收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悸组心理量表分值高于非心悸组(P〈0.01)。(2)治疗组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减少(P〈0.05),心理量表分值降低(P〈0.01)。结论:(1)心悸与室性期前收缩无相关性,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2)抗焦虑抑郁药物改善抑郁焦虑状态同时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3.
榄香烯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5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后,随机分为榄香烯乳组和高渗糖组(50%葡萄糖),观察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榄香烯乳组胸腔积液控制的有效率65.12%,不良反应发生率44.41%;高渗糖组胸腔积液控制的有效率37.5%,不良反应发生率93.75%。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差异性(P〉0.05)。结论:榄香烯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高渗糖,其不良反应相对少。  相似文献   

14.
陈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373-8374
目的:探讨老年胃食管返流病(GERD)合并心绞痛时症状、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对老年GERD合并心绞痛(62例)与单纯GERD(40例)在症状、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合并心绞痛组症状有特征性,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二病并存发病率较高。胸骨后灼痛比单纯心绞痛重;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测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 ei 指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合并心肌损害儿童左心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 检测并比较 IM 合并心肌损害患儿96例(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E/A )比值、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计算Tei指数。结果 观察组EF、E/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0.48±0.09vs0.39±0.08,P <0.05),且Tei指数与EF、E/A无显著相关( P >0.05)。结论 IM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存在心脏整体功能异常,Tei指数能简便、敏感检测其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在评价胸部放疗对心脏功能影响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依据是否联合化疗及化疗剂种类分为单纯放疗组(I),放疗联合蒽环类化疗组(II),放疗联合其它化疗剂组(III)。测定并比较120例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的常规参数及组织多普勒参数。健康志愿者29例,作为平行对照组,记录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上述参数变化。结果:与放疗前相比,组织多普勒显示房室瓣瓣环及右室游离壁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心室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比放疗前降低,而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升高。其中,II组上述参数改变比I组和III组更为明显;III组的心脏损害亦较I组为著。仅有34例(28.3%)患者放疗后出现常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12例(10%)患者放疗后出现常规右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肺动脉高压2例。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LVPW)的室壁增厚率(ΔT);平行对照组在首次检查6月后未发现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组织多普勒参数明显改变。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技术可用于评价放疗所致的早期心脏功能异常,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 TD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放疗致心脏功能损害。放疗联合应用化疗可加重心脏损害,尤以联合蒽环类化疗剂为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项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8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 S-c)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正常组(A组)与肾功能损害组(B组)CY S-c测定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Y S-C比Scr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更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能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4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BNP明显下降;心脉隆组较常规组LVEF值高,BNP下降明显,MACE发生率低。心脉隆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缩小。结论:心脉隆能改善老年CHF心室重构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变化,探讨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采用Holter检测48例CHF患者、32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HRV时域指标,比较三组间HRV指标差异及昼夜差异。结果:CHF组HRV各时域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心功能代偿组SDNN、SDANN和SDNNinde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CHF组HRV昼夜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发作时伴发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56例VAP患者均采用ECG和(或)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有无心律失常及类型、发作时相,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6例VAP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有32例发生心律失常,且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8.8 min 24例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3.6 min。结论:前壁导联ST段抬高时易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下壁导联则易造成缓慢心律失常 VAP可并发闭塞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