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顺铂-自制珊瑚人工骨缓释体系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顺铂珊瑚羟基磷灰石缓释体,并分析其体外药物缓释对人U-2 OS骨肉瘤细胞、骨转移乳腺癌细胞及骨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等处理将顺铂载入形成复合抗肿瘤人工骨缓释体,将复合人工骨浸入模拟体液取得不同时间浸提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体外抑瘤作用.结果 顺铂分布均匀于复合人工骨孔隙内,除8周浸提液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29.92%外,其余浸提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 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8周内对骨肿瘤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CHA修复骨干缺损的生物力学能力.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X线衍射分析其晶相为Ca(PO)OH;扫描电镜观察为多孔隙结构,测得孔隙直径平均200μm,孔隙率53%;硬度为Mohs5度.用12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植入材料16周取材做生物力学实验,测得尺骨标本的最大扭矩分别为:人工骨组52.04N/cm,自体骨移植组34.88N/cm,正常骨组61.10N/cm.证明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宿主骨结合能力强,意合后强度优异,适合于长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颈椎椎间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rhBMP-2/几丁糖,combined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CCHA)在颈椎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按照序贯实验设计方法设计,以实验犬为实验对象,同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颈椎3/4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CCHA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为植入物,按照Robinson‘s法进行椎间融合手术。并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10周进行X线检查,并按照Lane-Sandhu评分法中骨形成的评定标准来确定愈合情况,以骨融合情况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定α=0.05,β=0.05,γ=FS/SF=2时,接受CCHA优于自体骨。结果 CCHA应用于颈椎融合时,在手术后10周时,达到完全愈合,去除结果相同的1例,第12例时,曲线上界相交,停止实验。结论 从手术后10周的骨融合情况来看,CCHA比自体骨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在犬齿根分歧部人工制作病损骨模型,再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以前者做对照组,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对比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在根分歧部植入2种移植骨均不干扰骨愈合的生理过程,并有骨促进作用。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人工骨植入。证明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根分歧部病变的骨移植应用材料。  相似文献   

5.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BCHA) Interpore 500R、珊瑚羟基磷灰石(CHA) Interpore 500及天然角孔珊瑚(NGC)复合成骨细胞后,在动物体内形成新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对它们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劣做出评价。方法:应用x一射线衍射分析仪对孔径为500μm的Interpore 500R、Interpore 500及NGC的组成成分进行比较,将三种材料制成标准大小的薄片,植入裸鼠体内,测定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同时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种支架材料上,体外孵育4~6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30、60和90天取材,测量其体积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三种残余材料与形成新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Interpore 500R的主要化合物成分为90%文石 10%羟基磷灰石(HA)。它具有高孔隙率,孔隙大小分布均匀,孔隙间交通好。Interpore 500R的生物降解率介于Interpore 500和NGC之间,但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数量、质量上来看均高于其他两种。结论:B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明显优于CHA和天然珊瑚(NC),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植入的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以及成骨性能的新型材料并验证其缓释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使
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并将其与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结合制备成
一种新型的复合抗结核支架材料。分别观察微球以及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缓释性能。通过在成年雄性SD大鼠的肌袋模型中
植入复合抗结核支架材料来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局部药物浓度以及血药浓度,通过血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切片评价复合
抗结核支架材料的体内安全性。结果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6.05±5.33)%和
(29.80±2.88)%。在第28天微球和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4.19±5.40)%和(82.23±6.28)%。局部植入抗结核
复合支架材料后药物缓释效果令人满意,在术后第28天局部药物浓度仍可达到(16.18±0.35)μg/g。血浆生化指标提示局部植
入抗结核复合支架材料后会出现一过性肝损伤,肝脏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在第28天肝损伤基本得到完全修复。结论利福平-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结核局部植入物,具有良好的缓释
效果以及生物相容性,能弥补传统抗结核疗法局部药物浓度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陈力 Klaes.  W 《浙江医学》1995,17(2):65-66
游离骨膜复合牛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兔腓肠肌内,术后5天开始,所有试样内均有血管及骨骼组织长入。成骨活动并持续6周以上,单纯羟基磷灰石或单纯骨膜肌肉内植入,3-6周内无新骨形成。羟基磷灰石肌内植入无炎症和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人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人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玄云泽  张杰  郑磊  张建国 《重庆医学》2013,42(3):313-314,317
目的研究顺铂不同途径给药后家兔舌体、体内各脏器及血中药物分布与维持时间。方法 32只家兔随机分为耳缘静脉注射顺铂水溶液及缓释型顺铂舌体局部植入2组,先将分别将顺铂4mg静脉注射于4只家兔后测定血峰值水平时间,再将顺铂4mg静脉注射于4只家兔后血峰值水平时测定局部组织、器官及血液内药物水平。缓释顺铂4mg局部植入于24只家兔舌体中部,分别在6个不同时间点时测定测定局部组织、器官及血液内药物水平。结果兔静脉注射顺铂4mg后1h时血中顺铂水平最高;静脉注射顺铂4mg后1h时药物水平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肾脏、肝脏、肺、颈淋巴结、舌、脾脏、外周血、心脏。将缓释型顺铂4mg植入于兔舌体中部肌肉后,植入药物部位药物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颈部淋巴结、植入药物1cm部位、肾脏、肝脏、肺、脾脏、心脏和外周血。结论家兔舌体组织内植入缓释型顺铂与静脉给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局部组织及淋巴结内药物水平,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结合重组合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I)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为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CHA作为rhIGF I的可吸附性载体 ,制备成复合人工骨 ,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 10mm骨缺损处 ,以单纯CHA组 ,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 ,在术后 2 ,4 ,8,12周 ,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观察 ,研究各组骨愈合 ,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 在 2 ,4 ,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 ,CHA/rhIGF I组明显优于自体移植骨组 ,优于单纯CHA组 ,而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 12周CHA/rhIGF I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CHA与rhIGF I结合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强于自体骨移植及单纯CHA移植。成骨方式包括骨传导、骨诱导 ,二者协同 ,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后的生长特性,论证珊瑚羟磷灰石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外培养,分别在相差显微镜下、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贴附生长良好,功能正常.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生长增殖良好,珊瑚羟磷灰石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纳米氧化锌(nmZnO)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工艺研究.方法 在弱酸环境内,温度70℃条件下,采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通过超声、旋转搅拌、干燥、煅烧获得白色颗粒状多孔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材料表面特征.结果 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nmZnO颗粒在CHA表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型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羟基磷灰石复合物(PLLA/PLLA-gHAP)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将96孔板上培养的L929细胞分为PLLA/PLLA-gHAP组、PLL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及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4个组,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48和72h,以MTT法检测材料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将L929细胞接种于被覆PLLA/PLLA-gHAP材料的盖玻片表面上,于1、2和3 d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将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计数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检测遗传毒性作用;将PLLA/PLLA-gHAP板植入兔皮下,于2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兔血液学指标改变,光镜观察植入物周围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增殖率(RGR)和细胞毒性分级(CTS)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微核率0.24%);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早期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膜形成,6个月时纤维膜基本消失,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PLLA/PLLA-gHAP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产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 (coralporoushydroxyapatite ,CHA)进行眶骨膜下植入矫正外伤性眼球内陷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麻醉后按Allen报道方法进行眶内骨折眼球内陷矫正。结果  18例(18只眼 )因外伤造成眶内骨折眼球内陷患者均获满意效果 ,经随访未见植入物脱出 ,亦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HA为一种良好的骨代替材料 ,明显优于自体组织和其它人工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珊瑚复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 rh BMP- 2 ) /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方法 :rh BMP- 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 ,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 ,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 ,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 1周诱导软骨形成 ;3周形成编织骨 ;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 ,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 ;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 ,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理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 12周 ,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  结论 :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 ,骨修复能力较强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双黄溶液对重度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细菌移位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烧伤、自由进食水)、烧伤对照组(烧伤前1h胃饲1ml0·9%氯化钠溶液,烧伤后6h第二次胃饲,4次/d)、烧伤大黄组(烧伤前、后相同时间胃饲大黄溶液)和烧伤双黄组(烧伤前、后相同时间胃饲等量复方双黄溶液)。烧伤72h后计算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检测肠黏液中SIgA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计算细菌移位率,再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3个烧伤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烧伤对照组、烧伤大黄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烧伤双黄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与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烧伤大黄组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烧伤组大鼠肠黏膜SIg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肠黏膜SIgA含量与烧伤大黄组、烧伤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复方双黄溶液可有效防治严重烧伤后肠黏膜损伤,抑制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pseudoporphyria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brewers ' yeast was studie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yeast table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howed the presence of dicarboxylic deuteroporphyrin , mesoporphyrin, and protoporphyrin; coproporphyrin I and III isomers; and uroporphyrin I and III isomers. The faecal porphyrin concentration of the patient taking yeast table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embling the excretion pattern in variegate porphyria. Any patient showing an unusual porphyrin excretion pattern 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or a possible dietary ca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