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脑梗死、防止脑出血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SWI检测,观察其微出血情况,根据有无脑微出血而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脂、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症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 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患者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的人数较无出血组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等情况,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以上危险因素,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292例患者入组本研究,重度组43例(14.7%)。Logistic回归显示白质病变分值(OR=1.130,P< 0.001)和年龄(OR=0.921,P=0.001)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质病变分值和年龄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自质病变分值是危害性因素,而年龄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0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的SE (自旋回波序列)、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 (场回波序列)、GRE (梯度回波)扫描,调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因素,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分级,使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因素包括:年龄、饮浓茶史、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史、心力衰竭史、平均动脉压、脑梗死次数及血液学检查中的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是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加大后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随之增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分级的增大,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心衰以及APTT,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没有直接关系,抗栓溶栓治疗并不是脑微出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既存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又存在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6,(2):164-16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4例,按治疗后是否发生脑微出血分为两组,微出血组26例,对照组98例,分别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治疗后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房颤、大面积梗死是治疗后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房颤、大面积梗死均对治疗后脑微出血有影响(P<0.05或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微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治疗前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10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内微出血组(60例)和非脑内微出血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等因素;观察脑内微出血分级与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3.90、6.02、4.95、5.15,均P<0.05);脑内微出血患者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是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6、2.649、1.798,均P<0.05)。脑内微出血分级:0级35例,1级17例,2级3例,3级2例,4级3例。脑内微出血分级和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呈正相关(r=0.246、0.220、0.386,均P<0.05)。结论 SWI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内微出血,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内微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31例)和无脑微出血组(39例),分析脑微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多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发生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力 《中外医疗》2013,32(14):30-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发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扫描,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微出血分为两组,监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高血脂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进行相应的统计。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CMBs患者为28例,无并发CMBs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微出血的部位多位于丘脑。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s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有关,并且多发于患者丘脑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1、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292例患者入组本研究,重度组43例(14.7%)。Logistic回归显示白质病变分值(OR=I.130,P〈0.001)和年龄(OR=0.921,P=-0.001)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质病变分值和年龄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自质病变分值是危害性因素,而年龄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素氮水平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有脑白质病、服用阿司匹林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 mmol/L、纤维蛋白原>3.8 g/L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房颤动的比例显著低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脑白质病、HDL-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当脑梗死患者高龄、存在高血压史、脑白质病、低HDL-C及高纤维蛋白原等中一项或多项时,应高度警惕脑微出血,应及时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确诊,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权萍  季洪 《大家健康》2016,(12):3-4
目的:分析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选取66例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χ2检验方式对不同组的脑微出血发病率进行分析,然后对比溶栓后合并出血性转化率,主要应用单方因素Logistic对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和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及梯度回波(CRE)的扫描。结果:通过观察,对照组、梗死组以及梗死后出血组,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1.2%、18.3%和32.54%,应用单方因素logistic分析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的发生没有关系,梗死后脑出血与脑微出血以及溶栓治疗有关系。结论:脑微出血并不是梗死后出血转化出现高危险性的原因,脑微出血并不会增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性,而溶栓是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硕  赵继宗 《北京医学》1996,18(1):10-13
1991年1月~1994年3月,我们对91例病人共99个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规行脑血管造影。造影发现动脉瘤残留者5例(5%),动脉瘤完全夹闭者1例(1%),载瘤动脉闭塞者12例(12%)。手术后造成动肪瘤残留的原因主要与动泳瘤的部位,大小,蒂的宽窄以及手术中动脉的破裂竺前密切关系。术者对动脉瘤以及载瘤动脉是否被夹闭往往有误,故不能替代手术后的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残留和血管闭塞术后可以是无症状的,必需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126例急性脑出血及151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合临床和CT、MRI分析其表现。结果:脑出血组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62 cases of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 scan-proved cerebral haemorrhage and 81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arotid territory have been compared in a retrospective case note survey. The clinical features which can help in mak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aemorrhage and infarction at the bedside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lassical teaching which referred only to post-mortem proved c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引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CAA引发的23例脑出血患者,均行头颅CT、MRI及SWI检查,计算颅内出血的体积、进行入院及出院时GC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CAA引发的脑出血有自发性、多灶性及短期复发的特点,头颅CT对新鲜出血敏感,MRI对新鲜出血和陈旧性出血均可显示,S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有多个微出血灶,而基底节区、脑干、小脑无微出血灶。结论 CAA是非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原因;SWI示脑出血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依据,GCS评分出院比入院增加,出院时mRS评分与入院时GCS评分及脑出血体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脑疝后脑梗塞预后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脑疝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发病时GCS评分、发病时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发病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程度、脑梗塞的大小等因素与脑疝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疝后脑梗塞发生时大脑脚池、环池明显受压者16例,GCS评分低于5分者13例,大面积脑梗塞者14例,它们均与脑疝后脑梗塞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脑疝后脑梗塞发生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明显,GCS评分低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预后差对脑疝后脑梗塞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rse outcomes in the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institution. These 10 men and 17 women had an average age of 77.8 years (range, 42 to 97 years). Some patients had multiple infarctions. Thirteen patients had infarction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12 patients ha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farctions, 6 patients ha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s, and 3 patients had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farctions. The causes of the main cerebral arterial infarctions were cardiac embolism in 22 patients, atherothrombosis in 4 patients, and unknown in one patient. Fifteen (55%) of the 27 patients died from 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caused by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from general complications. Of the 12 patients (45%) who survived, 8 patients were moderately disabled, 1 patient was severely disabled, and 3 patients existed in a vegetative state. Worse outcomes were more frequent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farctions related to cardiogenic embolism.  相似文献   

17.
脑栓通的抗脑水肿及脑缺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栓通的抗脑水肿及脑缺氧作用。方法 :①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给药组 ,制备脑水肿模型 ,后断头取脑、取血。右侧大脑按干—温重法测脑含水量 ;左侧大脑制匀浆 (10 % ) ,离心测脑组织中SOD ,分离血清 ,测定一氧化氮量。②把小鼠 40只分为对照组及给药组 ,各组 10只小鼠断头后观察张口喘气停止时间 ,两组剩余各 10只小鼠装入盛有 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 ,密封 ,观察小瓶内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 :脑栓通能改善脑水肿 ,与缺血组对比P <0 0 5 ;能提高脑组织SOD含量 ,与缺血组对比P <0 0 1;能降低血清中NO量 ,P <0 0 0 1。结论 :以上数据说明脑栓通能改善脑水肿 ,增加脑神经细胞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将中老年人脑肿瘤误诊为脑血管病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中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18例患者神经手术、化疗、放疗及对症处理,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中脑肿瘤病史、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常呈卒中样发病,临床上极易误疹,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副大脑中动脉(accesso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AMCA)是起源于大脑前动脉并与同侧大脑中动脉伴行的一支罕见异常血管,向特定区域脑组织供血.笔者报道合并有AMCA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1例,并结合文献分析AMCA的临床意义,加深对AMCA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阐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