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去势后大鼠应用补肾健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研究用大鼠为Wister普通级大鼠,造模方法为将大鼠进行去卵巢处理来复制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模型,对实验大鼠进行随机分组:补肾健骨中药组、假手术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胶囊组、模型空白五组。补肾健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补肾健骨中药方剂治疗15周进行预防,阳性对照组使用尼尔雌醇、仙灵骨葆胶囊进行治疗,实验对照组设为模型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骨钙素(BGP)、促卵泡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检测运用放免方法检测;并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并取大鼠股骨与胫骨部位检测。结果:实验大鼠血清学指标结果比较: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补肾健骨中药组的E2的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BGP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激素FSH、LH水平均下降。实验大鼠经治疗后骨密度结果比较: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补肾健骨中药组变化差异最大(P0.05)。结论:补肾健骨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明显,可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健骨汤。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NBAP)、血肌酐(Cr)、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骨钙素(BGP)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肌力变化,统计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AP、PTH、B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骨量及肌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D、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M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临床效果颇佳,能改善骨代谢指标,增加骨密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方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钙磷代谢紊乱与股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0.75%腺嘌呤联合高磷饮食饲喂法建立肾性骨病大鼠模型,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健康组、模型组、补肾健骨低剂量组、补肾健骨高剂量组、骨化三醇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2+)、血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在骨密度仪上测定股骨整体骨密度(W-BMD)、松质骨骨密度(T-BMD)及皮质骨骨密度(C-BMD),并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补肾低剂量、高剂量组BU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且低于骨化三醇对照组(P0.05);补肾低剂量、高剂量组Scr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且低于骨化三醇对照组(P0.01);补肾高剂量组血清Ca2+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低于骨化三醇对照组(P0.01),补肾低剂量组血清Ca2+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清P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低于骨化三醇对照组(P0.01);补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骨化三醇对照组AL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骨化三醇对照组i PTH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骨化三醇对照组大鼠W-BMD与C-BMD高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方在保护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磷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大鼠股骨整体骨密度与皮质骨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柯青  刘海全  牛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86-186,189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以及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3/2004-10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骨科入院及门诊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及对照组(n=37).治疗组口服中药健骨方制剂(由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白芍等组方),对照组服用阿仑膦酸钠片,两组均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骨密度、雌二醇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钙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治疗前,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方药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作用与阿仑膦酸钠片相当,健骨方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及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1片/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20μg/次,1次/d,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腰椎、股骨、髋部骨密度,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6个月,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增高(P<0.01),髋部及股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及股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尿钙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2组治疗后6个月尿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可增加骨转换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以及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3/2004-10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骨科入院及门诊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及对照组(n=37)。治疗组口服中药健骨方制剂(由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白芍等组方),对照组服用阿仑膦酸钠片,两组均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骨密度、雌二醇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钙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治疗前,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方药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作用与阿仑膦酸钠片相当,健骨方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及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血液透析3次/周,试验组在透析结束后加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 mg,后续为2 mg/3个月,观察12个月.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降低了16.6%(P<0.01),试验组骨密度增加了2.9%,两组骨密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部骨密度均有降低,但试验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钙、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血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伊班膦酸钠可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藤黄健骨胶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及碳酸钙D_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藤黄健骨胶囊。对比2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且观察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VAS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与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钙、血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钙及血磷虽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特异性ALP及BGP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黄健骨胶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办法。方法:对北京市罗庄里小区28例49—65岁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腰椎骨密度(BMD)、双侧股骨上端BMD,护骨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磷酸酶(BALP)等测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3个月。结果: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组间对比BMD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对比,实验组腰椎和股骨上端BMD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P=0.397);而对照组左侧股骨上端BMD和双侧股骨BMD均值均较实验前降低0.01g/cm2(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TRAP、BALP、OPG在振动干预结束后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血清TRAP、OPG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组间对比也无明显变化(P>0.05);而实验前,实验组BALP明显高于对照组5.61μg/L(P<0.05),但3个月后,差异扩大到6.42μg/L(P<0.01),但两组的变化值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振动方案对绝经后女性血清BALP、TRAP、OPG无明显影响,但可延缓股骨上端骨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补肾通络方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各部位骨密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水平及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能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此二者的表达可能与骨代谢有关。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水平,并观察其与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3组,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和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进行测定,计算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中血清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组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水平比值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提示绝经后妇女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升高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 患者血清几丁质酶壳三糖苷酶1(Chitortiosidase 1, CHIT1),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7 年12 月~ 2020 年12 月收治的PMOP 患者60 例为PMOP 组,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绝经后妇女6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HIT1 和VIP 水平、腰椎L1-4 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I 型羧基端交联端肽胶原(type I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 CTX)和I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 PINP)水平,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观察PMOP 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MOP 组血清CHIT1(9.64±2.25),CTX(0.52±0.13mg/L),PINP(60.84±23.51 mg/L) 水平高于对照组(5.83±1.26nmol/mol/h,0.25±0.07mg/L, 39.83±12.52mg/L),血清VIP(161.32±27.86 pg/ml),PTH(10.49±2.52pmol/L)水平以及腰椎L1-4(0.74±0.13g/cm2),股骨颈的骨密度(0.62±0.0.14g/cm2)低于对照组(302.61±43.92pg/ml,15.19±4.64pmol/L,1.19±0.16g/cm2,0.88±0.12g/c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10 ~ 21.042,均P=0.000)。PMOP 患者血清CHIT1 水平与血清PTH,腰椎L1-4,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27,-0.479,-0.485,均P < 0.05),与血清CTX,PINP 水平呈正相关(r=0.482,0.423,均P < 0.05),血清VIP 水平与血清PTH,腰椎L1-4,股骨颈的骨密度呈正相关(r=0.515,0.482,0.535,均P=0.000),与血清CTX,PINP 水平呈负相关(r= -0.414,-0.386,均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HIT1 > 7.73nmol/mol/h 是PMOP 发生的危险因素,而VIP > 231.97pg/ml,腰椎L1-4 骨密度> 0.97g/cm? 是预防PMOP 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 < 0.05)。结论 PMOP 患者血清CHIT1 水平增高,而VIP 水平降低,且二者均与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标志物有相关性,临床有望将二者作为评估PMOP 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妇女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降低[(5. 43±2. 48) pg/ml vs (20. 12±3. 44) pg/ml,P <0. 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IL-33水平较健康人显著降低,IL-33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骨保护细胞因子,对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双膦酸盐在临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疗效显著,而伊班膦酸钠作为新型双膦酸盐制剂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观察卵巢切除大鼠骨量丢失的相关指标,探讨伊班膦酸钠干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并与尼尔雌醇比较。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骨代谢研究室。材料: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鼠龄10~12个月。伊班膦酸钠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尼尔雌醇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方法:实验于1996-08/1998-06在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完成。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手术3个月后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mL/只;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3个月后分别开始灌服生理盐水、伊班膦酸钠0.5mg/(kg·d)水溶物、尼尔雌醇混悬液1mg/(kg·次)。给药组均于给药第1周灌药2次,以后每周1次,均给药90d。主要观察指标:取左侧股骨,测其干重、灰重,采用PE23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含量。采用DPX-L型骨密度测定全身骨密度;采用SPA型单光子大鼠骨密度仪测右侧股骨全长1/2交界处的骨密度。采用AG22020KNA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抗弯力。采用动力学法由ENCORⅡ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尿钙,采用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采用改良血尿羟脯氨酸测定法测定尿羟脯氨酸。计算骨小梁面积。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t=13.58~52.98,P<0.05)。②股骨骨密度、抗弯力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t=3.31~5.61,P<0.05),而抗弯力与其他3组相近(P>0.05)。③血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与肌酐、钙与肌酐比值的改变: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和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大鼠尿钙与肌酐比值明显低于卵巢切除组(t=4.04,3.30,P<0.05),其他2项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椎骨、胫骨骨小梁面积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椎骨骨小梁面积明显小于其他3组(t=2.22,2.41,3.45,P<0.05),而胫骨骨小梁面积仅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明显大于卵巢切除组(t=2.45,P<0.05)。结论:SD大鼠卵巢切除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伊班膦酸钠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的丢失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尼尔雌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脊髓损伤后早期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骨吸收活跃,骨形成相对减少.在脊髓损伤早期通过测定血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间接了解骨代谢的情况,对识别和判定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豚鼠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和骨量的变化,探讨脊髓损伤对骨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完成.健康雄性豚鼠23只,体质量427~710 g,平均570 g,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造成脊髓损伤模型)10只,对照组13只,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小剪刀切割实验组豚鼠脊髓1.5 mm,术后30 min苏醒后,可见双下肢硬瘫,肌张力高,双下肢浅深感觉消失,但尿便无失禁;对照组假手术但同样暴露脊髓后直接关闭.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收集两组实验动物的尿液、血清和胫骨标本,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酚/肌酐、尿钙/尿肌酐值.两样本间用t检验及H检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结果两组各有10只动物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干重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骨灰重值较对照组小[(0.284±0.050)和(0.361±0.064)m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4,P<0.05).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实验组骨碱性磷酸酶值较对照组小[(0.640±0.240)和(1.328±0.606)U/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499,P<0.05);实验组尿吡啶酚/肌酐值和尿钙/尿肌酐值均较对照组大(尿吡啶酚/肌酐0.206±0.080和0.117±0.037;尿钙/尿肌酐0.003±0.003和0.002±0.00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676,4.124,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可出现骨质吸收加速,并影响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早期即可发生骨代谢异常.早期识别骨代谢异常是防治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重要关键因素,骨代谢生化指标对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评估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燚  杨欢  甘宁  王政 《华西医学》2013,(11):1651-1654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血清含量,分析其在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3月-2012年9月选取武汉附近地区129例49~63岁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的骨密度数值,分为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13、TIMP-1以及雌二醇(E2)、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保护蛋白(OPG)及其配体(OPGL)的含量,统计MMP-13/TIMP-1比值。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水平[(44.254-1.21)肛班】高于正常组[(27.08±1.41)μg/L】(P〈0.05);②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与骨密度、血清E2、OPGL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和OPG、PINP和CTX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③低骨量组中MMP.13略高于骨质疏松组,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与骨密度和血清E2、OPG、OPGL、PINP和CTX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MP.13和MMP-13/TIMP-1比值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绝经后低骨量组妇女骨代谢指标具有关联性。两者升高可能为绝经后妇女早期骨代谢尤其是胶原代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 3和Bcl- 2基因在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法检测 48只兔AMI模型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 ,用以cDNA为内参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内p5 3和Bcl- 2基因mRNA表达量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UNEL法发现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在冠脉结扎前( 0h)和结扎后 1h、 2h、 3h、 4h、 6h、 8h、 12h的改变如下 :0h组和 12h组 <1h组 <2h组和 8h组<3h组 <4h组 (P均 <0 0 5 ) ;p5 3基因mRNA表达量依次为 :冠脉结扎后 4h组 >结扎后 6h组>结扎后 3h组 >结扎后 2h组 >未结扎 ( 0h)组和结扎后 1h组、 8h组、 12h组 (P均 <0 0 5 ) ;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其内p5 3mRNA表达量对数值之间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r为 0 930 0 ,P<0 0 0 1)。Bcl- 2基因mRNA表达量 :冠脉结扎后 3h组、 4h组和 6h组 <结扎后 2h组、 8h组 <结扎后 1h组和未结扎 ( 0h)组 <结扎后 12h组 (P均 <0 0 5 ) ;且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分别与其内Bcl- 2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成明显的负相关性 (r为 - 0 8732 ,P <0 0 0 1) ;p5 3和Bcl- 2基因mRNA表达量的对数值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 0 96 49,P <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 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 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 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 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 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 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9.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口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INP和β-Crosslaps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绝经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水平,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KL水平、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OPG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RANKL、大肠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OPG、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保护因素(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RANKL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4、-0.579,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1);OPG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1、0.581,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骨质疏松,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