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艳玲  康莉 《临床医学》2013,33(7):103-104
目的了解胃镜检查前患者四项传染病感染情况,减少因微创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四项指标筛查的意义。方法对4720例胃镜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查HBSAg阳性率为6.71%,抗HCV阳性率为0.97%,抗HIV阳性率为0.12%,抗TP阳性率为1.33%。抗HCV与HBSAg同时阳性3例,占0.06%,抗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占0.02%。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指标的筛查不仅防范职业暴露,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产妇 手术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前检查的取消,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性指标阳性导致胎儿官内感染的趋势逐年增加。近几年,艾滋病、丙型肝炎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对手术患者和输血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由输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也不少。另外,对于手术患者后期的感染,由于术前未做传染性疾病检查而导致医疗纠纷,医院举证倒置出现漏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由于输血及院内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本院在2005年起对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妇均要求做4种传染性疾病的检测(HBsAg、抗-HCV、HIV1+2、梅毒抗体),现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产妇和输血患者共计653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血源性传染病病毒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13 01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4.00%、0.60%、0.26%、1.41%,总阳性率为16.27%。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进行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687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687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2.18%,抗-HCV阳性率为0.90%,抗-HIV阳性率为0.05%,抗-TP阳性率为0.57%。结论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工作,对掌握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判定医疗纠纷责任,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治疗造成的医疗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自身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具有其它药物及技术难以替代的疗效.然而,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在使患者转危为安的同时也存在着输血相关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弄清血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划清血源性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近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本院检验科对住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梧州市中医医院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分析进行手术前、产前、输血前检测术前4项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30 254例标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用ELISA检测,抗-TP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12%,抗-HCV为0.56%,抗-HIV1/2为0.25%,抗-TP为0.5%,总阳性率为10.43%。结论检测术前4项,可以及时了解患者这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对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以及有效地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输血患者中女性患者血清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 4种标志物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抗-HCV和HBsAg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40岁,HBsAg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抗-TP和抗-HIV阳性率在各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标志物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普外科(25.81%)、血液科(22.58%)和肿瘤科(16.13%)。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进行检测,有助于减少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3582例孕妇产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昆山市妇幼保健所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的3582例孕妇(孕10-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82例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3.77%,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阳性率为1.06%;HCV感染阳性率为0.31%,梅毒初筛试验及确诊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17%、0.14%;未检出孕妇HIV阳性。结论开展孕期传染性指标产前检测,对提高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减少新生儿传染病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漉行情况.方法:对自愿献血者血液进行谷丙转氮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五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结果总体阳性率为7.6%,其中ALT和HbsAg不合格是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过往病史的询问,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提高献血者身体素质。控制疾病流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病种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4194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37例,阳性率为0.31%,其中男性33例,占被研究男性的0.18%;女性104例,占被研究女性的0.40%,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129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8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54例(39.42%),MNS血型系统37例(27.01%),Lewis血型系统30例(21.90%);以病种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肿瘤最多,占5.96‰,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衰竭,分别占3.28‰和3.19‰,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临床成分输血现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分析成都市临床成分输血的现状,探讨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比例的方式。方法 对2002~2005年4月成都市医院临床全血和血液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长,全血使用量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4年起临床成分输血比例增长幅度较大,成分输血以悬浮红细胞、机采血小板、血浆使用量明显增加。结论 成都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需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促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输血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工作,其安全涉及医疗活动的各个层面,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院管理层存在的输血安全风险包括风险意识和职能意识不强、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环节管理薄弱。临床科室存在的输血安全风险主要是告知义务不到位、输血申请不规范、适应证把握不严、输血核查不严谨、输血记录不完整。输血科存在的输血安全风险体现在输血相关检验不规范、相容性输血使用不够、核查不严格、质量意识淡薄、安全卫生的意识淡化、信息管理落后及为临床服务能力不强等。故各级医务工作者应正确分析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2168例,在输血前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D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7例,Rh(D)阴性率占0.32%,其中2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3例未输血。结论: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病人是Rh(D)阴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6.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的传染病发生 ,并由此引发输血医疗纠纷。临床护士在保证病人输血安全和保存原始输血医疗文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士对输血传染病医疗纠纷的认识及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 ,减少或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1 护士认识输血传染病医疗纠纷的重要性1 1 国家对安全输血的重视。安全输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艾滋病的快速蔓延 ,已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我国为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病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产科围产期输血的相关因素, 以指导临床减少围产期出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分娩并输血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分析产科输血的主要疾病类型, 计算其输血率及输血量, 筛选围产期输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输血产妇平均年龄(29.8±4.8)岁, 平均分娩孕周为(35.6±4.3)周。总用血量503 U, 其中红细胞悬液293 U, 血浆151 U, 血小板59 U。输血率超过20%的疾病依次为:HELLP综合征(61.1%)、凶险性前置胎盘(57.1%)、胎盘植入(57.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7.1%)、胎盘早剥(50.0%)、血液病(41.2%)、宫缩乏力(40.7%)和重度子痫前期(24.2%)。平均输血量超过8 U的疾病依次为:急产(15.0 U)、凶险性前置胎盘(14.0 U)、胎盘植入(13.7 U)、胎盘早剥(13.2 U)和急性脂肪肝(9.6 U)。  结论  多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可诱发严重的产后出血, 甚至发生常规手段难以控制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对高危产妇进行规范诊治、采取预防性措施、及时发现出血、提高止血技巧, 是减少产后出血量, 节约血制品, 并最终取得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A method used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packed red blood cells and components is described. This required the staff of the blood center to visit hospital staff meetings and explain the use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cryoprecipitates, fresh frozen plasma, leukocyte‐poor blood, and packed red blood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