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ERCP)应用经胰管导丝引导下施行乳头预切开术的体会。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做ERCP180例,其中有15例施行了经胰管导丝引导下乳头预切开术。对常规胆管插管失败并且导丝反复插入胰管者(>3次)行经胰管导丝引导下乳头预切开术,在胆管深插管成功后完成相应的ERCP治疗。结果在上述180例ERCP操作中,共施行经胰管导丝引导下施行乳头预切开术15例,成功达到胆总管深插管目的14例,并完成相应的治疗。其中13例1次成功,1例当天插管未成功,在预切开后次日再次检查插管成功,1例在预切开后仍未完成检查。结论经胰管导丝引导下施行乳头预切开术,可以提高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并且减少因导丝或造影剂反复进入胰管而导致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本方法相对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亲水导丝辅助内镜逆行胆道插管的疗效。方法将33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亲水导丝)和对照组(斑马导丝),比较两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5 min内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胰腺炎(PEP)、高淀粉酶血症(HA)、迟发性出血(DH)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71例,对照组162例。观察组插管次数及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0、P2=0.000);观察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胰管造影率及胰管支架置入率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操作时间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814、P2=0.562、P3=0.576);观察组术后PEP、HA及DH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332、P2=0.072、P3=0.155)。结论内镜逆行胆管插管术中使用亲水导丝可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胰管造影及胰管支架置入率,但是并不会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吲哚美辛栓纳肛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ERCP术中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A组:单纯行胰管支架置入,B组:单纯行吲哚美辛栓纳肛,C组:胰管支架置入联合吲哚美辛栓纳肛,D组: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措施.分别检测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腹痛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各组ERCP术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PEP发生率及术后腹痛评分.结果 术后4 h血清淀粉酶水平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A组、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24 h PEP发生率A组和C组均为0%,明显低于D组7.4%(P<0.05).术后4 h、24 h各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B组和C组术后4 h、24 h均明显低于D组(P<0.05);B组术后4 h、24 h均明显低于A组(P<0.05);A组仅术后24 h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吲哚美辛栓格纳肛可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可减少PEP发生率,减轻ERCP术后患者的腹痛评分,可以有效预防PEP和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梦幻导丝与斑马导丝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有ERCP指征2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斑马导丝组140例,梦幻导丝组142例,比较两组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1)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成功76例(54.3%),梦幻导丝组115例(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2.994);(2)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时间虽短于梦幻导丝组(3.55±0.36s vs 4.38±0.32s),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斑马导丝组26例(18.6%),梦幻导丝组21例(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726);术后发生胰腺炎斑马导丝组6例(4.3%),梦幻导丝组5例(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10)。结论:采用梦幻导丝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导丝进入胰管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置放胰管支架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1 217例次ERCP术[均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资料,比较导丝进入胰管组(74例)、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64例)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1 079例)3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分析导丝进入胰管对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支架对预防PEP的作用。结果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PEP发生率分别为6.76%、6.25%、2.13%。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显著高于导丝未进入胰管组(均P<0.05);导丝进入胰管组与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进入胰管是诱发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素,而导丝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  相似文献   

6.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性内镜技术,而胆管插管困难和ERCP后胰腺炎仍是这一技术的难点。长时间的反复插管尝试会增加ERCP后胰腺炎的风险。因此,掌握各种新型插管技术在提高插管成功率和规避ERCP后胰腺炎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阐述和分析在最初常规方法插管尝试失败后,能够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和降低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技术,包括导丝引导插管技术、括约肌切开刀辅助导丝插管技术、胰管导丝留置法(双导丝法)、胰管支架术、针状刀预切开术(包括经针状刀造瘘口插管)、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TPS)在困难性胆管插管(DSBC) 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ERCP插管时DSBC患者152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单导丝技术(SGT)组(对照组)、DGT组和TPS组,比较3组患者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GT组、TPS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6.47±1.84)min、(5.29±2.01)min,显著低于SGT组的(8.17±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TPS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4.45%、93.75%,显著高于SGT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7%,TPS组并发症发生率20.83%,SGT组并发症发生率30.43%, DGT组和TPS组与S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SGT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DGT、TPS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窥镜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操作者技术的不断熟练 ,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已成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做ERCP时 ,如遇到插管困难或在其基础上做某些治疗时 ,均需应用斑马导丝引导才能顺利插入造影导管或相应的治疗器械 ,使之顺利完成各种操作。近年来我院在导丝引导下取得成功的ERCP及各种治疗 14 9例 ,现就斑马导丝的应用总结如下。1 导丝的种类标准导丝 :由于表面有摩擦力 ,有利于引流支架通过狭窄处 ,但由于摩擦力大、亲水性差、电绝缘不好 ,可使导管更换困难 ,电切时不便。水滑导丝 :遇水非常滑 ,较适用于通过严重…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诊治胆胰疾病方面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胆胰疾病的非传统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伴随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所取代[1,2].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7月在内镜下诊治130例胆胰疾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 结论 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乙川  李劲  王俊  徐杰  杨茂辉  齐锐 《重庆医学》2016,(24):3388-3390
目的 探讨预防性放置3 cm或5 cm胰管支架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ERCP治疗患者2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3 cm支架组和5 cm支架组,评价其治疗疗效.结果 178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支架放置成功率为81.0%.其中3 cm支架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3.0%,5 cm支架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79.0%.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3 cm支架组和5 cm支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和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符合方案集分别显示3 cm支架组胰腺炎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5 cm支架组的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支架组和5 cm支架组支架移位中位时间分别为3d和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支架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方面优于长支架,由此建议ERCP术后使用3 cm的无凸缘支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治疗胰腺疾病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主乳头插管88例,经副乳头插管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手术史、术者、术前凝血功能、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困难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显示,副乳头插管与术后并发症的无关联(P>0.05)。结论 根据目前有限的数据,经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置入胰管支架与经主乳头插管相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具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A组)完成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观察术后血清淀粉酶及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ERCP术后未行鼻胆管引流患者32例(B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为(220.5±53.8)u/L,明显低于B组相同时间血清淀粉酶[(405.8±52.9)u/L,P<0.05)],A组无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感染,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82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8例(未放置支架)。观察术后患者腹痛情况,监测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 比较两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腹痛发生率、腹痛评分[19.5% (16/82)、(1.24±0.58)]均低于对照组[43.6%(34/78)、(1.6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84.89±257.33)U/L和(268.07±344.73)U/L,均低于对照组(305.35±371.81)U/L和(465.86±639.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4%(2/82)、17.1%(14/82)]显低于对照组[11.5%(9/78)、30.8%(2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萍 《中外医疗》2008,27(31):52-52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ERCP检查明确胆总管结石后行标准乳头括约肌切开,结石嵌顿在壶腹者用针形或弓形乳头预切刀行乳头切开,切开长度根据结石大小和乳头情况决定.结果 17例患者经ERCP治疗后腹痛很快缓解,16例临床治愈,1例好转出院. 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RCP早期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诊断及治疗手段,但其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等并发症的高发病率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亦给患者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预防PEP成为ERCP相关研究的热点。药物预防PEP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有效预防PEP;然而,非药物措施,如胰管支架植入术、导丝引导插管等在PEP的预防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为PEP的有效预防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非药物预防措施预防PEP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导丝替代造影剂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斑马亲水性软头导丝替代造影剂的应用在降低诊治性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胆胰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312例中选择反复胰管插管3次及以上的患者83例(诊断性ERCP17例,治疗性ERCP66例),随机分成根据导丝走向辨别胆胰管的导丝组和用造影剂显影区分胆胰管的造影组.观察两组在术前、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及两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造影组术后4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导丝组(P<0.01);术后胰腺炎、24、48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百分比数,导丝组明显低于造影组.结论亲水性黄斑马软头导丝替代造影剂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86-987
目的:通过两组不同麻醉药物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比较,研究地佐辛在老年患者无痛ERCP的应用。方法:无痛ERCP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A组,n=30);丙泊酚+地佐辛组(B组,n=30)分别于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T1)、进镜(T2)、术中10min(T3)、退镜(T4)、苏醒(T5),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评分、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 A组与B组相比,在T1时刻MAP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患者各时刻HR、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术后镇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术后苏醒时间均较A组快(P<0.05)3A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现象较B组多(P<0.05);A组术后嗜睡现象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无痛ERCP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具有起效快、苏醒快、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的特点,安全性和可控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0例患者,入院24~72 min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等病例行乳头扩约肌切开术及鼻胆管引流等治疗.结果 经内镜治疗后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顺利治愈,8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转外科手术,2例死亡.内镜治疗过程中3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出血,经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